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忠诚的思考(1)

(2009-03-11 21:58:09)
标签:

杂谈

    关于“忠诚”的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广泛的论述,特别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一套有关“忠”的理念,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占据着中国文化和人们思想的统治地位。传统的忠诚概念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更多强调的是对某一个人的忠诚,比如对皇帝的忠诚;二是往往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的忠诚混淆起来,忠于皇帝即忠于国家。而在现代社会,忠诚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个人的忠诚已经让位于对组织和职业的忠诚,忠诚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比较完善的结构体系。

    现代忠诚的概念和体系是由美国哲学家、哈佛大学哲学教授乔西亚·罗伊斯于上个世纪初提出来的。在其《忠的哲学》一书中,他提出了忠诚的等级体系,包括处于底层的对个体的忠诚,中间对团体的忠诚,顶端一系列价值和原则的全身心奉献。罗伊斯认为忠诚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忠诚所反映的人们的信仰和原则。正是根据对这些信仰和原则的忠诚程度,人们才能断定是否应该以及何时终止对一个人或团体的效忠。

    组织忠诚和职业忠诚是现代忠诚概念的两个核心和基本内容。组织忠诚表示组织对其成员努力工作的报答,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职业忠诚则表示员工对所从事工作的承诺,包括事业心、责任感、奉献精神、工作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等。所谓员工忠诚,就是指组织和其成员之间在利益交换基础上产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种需求主要表现为一种心理契约,它既可以以公开、正式的契约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表现为一种非公开和非正式的约定。从员工的角度看,物质层面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员工通过努力工作,在取得合理报酬的基础上回报他人和组织,强调的是物质利益的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则表现为遵守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培养个人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情操,侧重的是精神需求的满足。以上共同构成员工职业忠诚的主要内容。从组织的角度看,在价值层面上要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要求,通过有效的激励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为员工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在精神层面上则主要通过组织文化的塑造,以及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最终达到员工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有机结合。这些构成了组织忠诚的主要部分。

    现代的忠诚概念虽然保留了原有的忠诚的含义,比如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但也赋予了其新的内涵,特别是随着新型组织的出现,组织的短暂性和频繁的变动将大大减弱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并将逐步让位于以个人职业操守和职业信誉为基础的职业忠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