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泉有新青绿山水——杜宏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2009-04-20 11:40:47)
标签:

韩泉有

艺术

绘画

国画

青绿

山水

现代

名家

画家

杜宏宇

清华

美术

文化

分类: 论述文章

原载于《中国艺术市场》总第12期 2006年第6期

 

韩泉有是学校培养出的艺术家,正统的学院教育,培养了他对传统的尊重与热爱,不懈地钻研与学习以及创新精神的诉求,培育了他对绘画本质的认识,以至于他的作品体现出传统精神与现代艺术元素和当代审美意念的结合。

韩泉有自幼酷爱绘画,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艺术学校读书时,接受了国画花鸟、人物、山水、书法的训练。后经年研究不辍。自90年代开始,专注国画山水。初期山水的创作潜心笔墨的实践与研究,这个时期对笔墨各种技法及表现的可能性进行大胆探索与研究,为其山水画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古中国画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着手,韩泉有的早期作品能看到李可染、白雪石的影子。即使是写生与创作,早期的山水画也应属于摹习阶段。但个人的绘画性格已初见端倪。他豪放的笔墨中透出敏感与精巧。在多年的探索之后,画风从写意逐渐地向工致发展,《秋艳图》、《云山图》、《秋山泉声图》等当属这个阶段的作品,而施有石青石绿的青绿山水开始出现。此时的青绿山水墨色浓重衬托粉绿、衬托出前景以石绿点画出的山与树、手法大胆而富有现代感。从此开始了工整细丽的新青绿山水的创作。完成了由写到工,由水墨向青绿山水的转变。形成了新工笔青绿山水的风格,这是由以笔墨为主的外向性的山水向既有笔墨又不显笔墨,而是以笔墨表现山水为主,形成了清新苍翠工致凝重的画风。画面从局部的山水小品性表现更加注重整体画面的磅礴与严整。画面呈现出博大的气度。画面表现空间由小向大扩展,由于空间与山的尺度的扩展,皴法也由纵横洒向“细碎”转变、这种“细碎”的皴法特点是画面空间扩展、山更大、空间更广的需要,是工笔性风格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他工笔山水风格的表现特点。

韩泉有的新工笔青绿山水。在构图的经营,山、云、水、物的造型处理、到皴法的运用都体现了凝重的装饰特点,而这种装饰性的把握是控制在自然与象征性之间,而非死板的装饰化。无论造型、设色、技法与画面气氛、都形成了强烈的个人特点,形成了雍容凝重的泉有风格。山造型的一致性,皴法在每幅画中的一致性,每幅画中树只用一种(偶尔有用两种的)树的画法、颜色,每幅画均采用一致手法。形成了每幅画的统一和谐的装饰风格。而每幅画的山形、皴法、光、云、水、树物的配置却有很大的不同,造成了或浓郁苍翠,或苍凉凝重,或灵动清新或荒疏神秘的不同意境,给人身临其境或气象万千的感受。而这种象征性与装饰性的特征,也是传统国画山水的本质特征。如米点及传统中运用的各种叫的出名的皴法,都是象征性的特征。但泉有的画中又以现代绘画的元素打破了传统的象征性与概念化。画面对光的表现、对云的空间性处理,对天与水的水彩性手法与素描关系的运用,以及山形的构成因素的运用,都使得画面充满现代感与当代性。

他的山水画从写到工,其对构图的研究,对山的皴法、云的表现、水的画法、光的运用等都进行了深入探索,没有停留在一般的处理。

构图上,他探索了多种构图方法,而最具他自己风格特点的是前、中、远景的深远构图法。前景横在画面的下方,然后画面往上推是中景远景的构图。如《太行晨晖》前景的山岭横贯整个画面,为使前景不堵画面。左画瀑布是往下流水,右画山道有行人在上,山顶上是同样画法的松树,构成生动丰富的前景。而中景的山峰高耸俏拔,形成横与竖的对比。使画面既稳又秀。《路远云深处》、《云伴青山图》都是这种典型的构图方法。但有时也将前景进行其它样式的处理。如《青山映水图》、《雨覆行云图》、《云行翠谷》等前景置于一侧。而《黄山云海图》则将主峰置于前景。《雨晴图》置于前景的则是长长的河岸。

我们再从他对云、山、水的运用与水的处理方面深入分析一下。云的表现在他的画中运用颇多,在画面的构成、创造空间效果、营造画面气氛等方面,有非常独到的表现。如《夏云图》中云上部的静与下部的如雨下的感觉,就非常有生活,将落雨的云表现得非常真实。增强了画面的主题性,使这幅画成为典型化的作品。《云扬太行图》和《光照云新山更翠》两幅画中云的处理,云如飞瀑,奔泄的气势壮阔宏大。这与他常常游历太行、黄山等的生活体验分不开,也体现了其不满足一般化和对创造性的不懈追求。《江上行》、《朝辞白帝…》中的云,边缘轻薄细碎,飘渺自然。而《山中夜雨》、《寻源图》中的云则是与水混合在一起,如无生活体验是不敢如此表现的。《云伴青山图》、《云涧流泉图》等很多画的题目都有云字。云在这些画中是最重要的表现主题。云的动势与山的穿叉,造成动静互补,空间深远的画面效果。《雨后太行》则是以山为主,而少许的云更增加了山的宏大气势。山的前景非常写实,主峰与辅峰之间一片薄云,使画面既在山石的凝重有力,又使得画面空灵生动。

画面光的运用。有直接表现光的题材的如《晨晖图》,画面将色彩画中晨光的青冷色调在画中加以表现,树点石青,云染淡青,山背光青色与峰顶的冷红晨曦构成深山晨晖画卷。泉有对晨晖情有独钟,画了不少幅《晨晖图》。

山的皴法。早期的干湿浓淡,勾染点画运用自由,笔墨酣畅,豪放潇洒。青绿山水自唐展子虔始,山的皴法加工带写后逐渐收敛控制,渐工渐精。是中国山水画由壁画向独立山水画过渡的最早形式。到晚唐李思训父子,继承和发展了展子虔以来的山水画法,以石青石绿为主要颜色,或勾以金线,金碧辉煌、璀璨耀目,形成独具特色的青绿山水画系。

水的画法。对水的表现也在不断摸索深化,早期多采用空白加少许倒影的方法。而在工致的青绿山水画中,为创造不同的画境,或浅染线画,或浓画细染,创作了不同的水景如《清幽图》的青山倒影,幽静清澈。真不敢相信国画的水墨能把水表现得如此精妙,《京娘湖的夏日》山中白光的控制横波光,山脚倒影水的表达是创造性的又是真切的。《夏云图》的水,水云相融的变化更让人佩服泉有的感知力。泉有还爱画山间瀑布。随意配置,画增生气。

韩泉有以工见写的皴法,探索出一套自成体系的新青绿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他融合传统水墨的勾皴画法、介入西画的素描、色彩与构成元素,创立了清新凝重的新青绿山水画的风格。他在渐悟中不断探索、在高审美层次上把握新青绿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形成单纯清雅的具有时代特点的山水画风格。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与分析他的几幅画。《秋山云晓图》横幅巨制,山的造型庄重壮阔,造型结构清晰,富装饰性,皴法是典型的泉有皴。白云写实,整碎结合,连贯整幅画面。表现出无限深远的空间。前景的两座山为主峰让出空间,使画面通透均衡,前边山顶的树以基本相似的造型,以基本同样的悦目红色点画,既夸张又具装饰的美感,为画面平添一片生气。远山彩色染画,画面中景与远山工写对比运用,更加突出山的宏大气度。右下角前景的山路、行人写实而使画面生动真实引人入胜。

韩泉有的新青绿山水画,其境界多如人间仙境。山树青绿一色,整幅画面俊秀清雅,使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构图新巧,画面构图大多分前景、中景、远景,前后景是山,中景为云。山、树工整细致,云写实,山峰的侧部留出少许的亮光,云天以兰青染画,留出白色,灵动飘逸。画面虚实、动静配合得当,所绘瀑布,刻划精细,使画面生气昂然,是画面的妙笔。韩泉有的山水画可以说每幅都有这样精彩的使人称绝的处理,这是他高品味审美追求与艺术造诣的自然体现。

 

 

 

韩泉有,1947年生于北京。

1964年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学习。

先后受业于郑可、候一民、白雪石、周思聪、袁运甫等先生。

1968年到邯郸陶瓷研究所艺术陶瓷厂从事设计工作。

1973年参加北京饭店新楼室内陈设艺术品创作。

1978年为外交部设计十余种陶瓷挂盘,作为国家级领导人出访礼品。1979年担任轻工部关于“高温釉彩大型壁画”的主研工作;同时参加首都机场“科学的春天”、“民族舞蹈”两幅壁画的制作。

1979年至1989年先后为北京地铁、中国社科院、湖南省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等场所的30余幅大型陶瓷壁画进行监制。

1981年为钓鱼台国宾馆设计陶瓷纪念盘。

1983年为香港“罗桂祥私人美术馆”设计壁画“竹林对弈图”并制作。

1986年创作30余件现代陶艺作品由中国科技馆收藏并参加国际巡回展。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专心研究中国山水画,现为中国发明家协会会员、河北美协会员。

 

此文版权由《中国艺术市场》杂志所有

整理:海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