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看世界(211)
标签:
杂谈 |
老律堂
http://img17.tianya.cn/photo/2011/1/17/33880916_15033234.jpg
原名七真殿。供奉全真七子,即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中座为邱处机,左边依次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右座依次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清代高道王常月曾奉旨在此主讲道法,开坛传授戒律,求戒弟子遍及大江南北,道门玄风为之一振。后世为纪念这一盛事,便将七真殿改称“老律堂”,即传授戒律之殿堂。老律堂建筑面积较大,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每天早晚道士们都要来到这里上殿诵经,逢道教节日或祖师圣诞,要在这里设坛举行斋醮法会。
邱祖殿
http://img18.tianya.cn/photo/2011/1/17/33880928_15033234.jpg
奉祀全真龙门派始祖长春真人邱处机。殿内正中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瘿钵”,系一古树根雕制而成。此钵为清朝雍正皇帝所赐。传说观内道士生活无着落时,可抬着此钵到皇宫募化,宫中必有施舍。邱处机的遗蜕就埋藏于此“瘿钵”之下。
http://img17.tianya.cn/photo/2011/1/17/33880952_15033234.jpg
三清四御殿
http://img17.tianya.cn/photo/2011/1/17/33880972_15033234.jpg
为二层阁楼,上层奉三清,下层奉四御。三清像为明朝宣德年间所塑造,高2米余,神态安详超凡,色彩鲜艳如初,富丽而又不失古朴。四御即辅佐玉皇大帝的四位天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后土皇地祇。这些都是清代中期泥塑金漆沥粉造像,高约1.5米。殿前院子中的鎏金铜鼎炉,为明嘉靖年间所铸造。香炉造型浑厚,周身雕铸着精美的云龙图案,共有43条金龙。
藏经楼,望月楼
http://img18.tianya.cn/photo/2011/1/17/33880984_15033234.jpg
两楼为三清阁两侧配楼,有游廊相通.东侧藏经楼原藏有明版《道藏》,包括正统十年(1445)编写的《正统道藏》和万历三十五年编写的《万历续道藏》,共计5485卷,为道教经典的总集。每年旧历六月初一致初七,白云观都要举行晾经会,将经书统统搬出,放于通风处翻晒,以防书蠹。现存此处的为复印本,原版于1950年移交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保存。西侧望月楼又称“朝天楼”。
白云观西路有神特、祠堂院、八仙殿、吕祖殿、元君殿、文昌殿、元辰殿等。
神特、祠堂院、八仙殿
http://img13.tianya.cn/photo/2011/1/17/33881012_15033234.jpg
进入西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酷似骏马的铜兽,走近细看,其造型竟为骡身、驴面、马耳、牛蹄,因此,很多人称它为“四不象”。其实,它的正名叫“特”。传说它是一种神兽,具有奇特的功能,人哪儿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然后再摸摸它的相同部位,即可手到病除。
祠堂院 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堂上奉祀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坐像,堂下埋藏其遗蜕。堂内左右室墙壁上嵌有元赵孟頫书《道德经》、《阴符经》石刻,为白云观之珍宝。
八仙殿 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殿内奉祀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李铁拐、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位道教仙人。
吕祖殿、元君殿、文昌殿
http://img17.tianya.cn/photo/2011/1/17/33881043_15033234.jpg
吕祖殿 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殿内奉祀吕洞宾祖师。吕洞宾是八仙中影响最大,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他周游天下,化度世人,或隐或显,世莫能测。
元君殿 奉祀道教女神。中座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左座分别为催生娘娘和送子娘娘,右座分别为眼光娘娘和天花娘娘。过去妇女们最担心的就是不育、难产,产后又担心婴儿出天花、闹眼疾、夭折或落下残疾,而这里的四位娘娘正好掌管这一切,故而香火非常旺盛。
文昌殿 奉祀掌管人间科名禄位的文昌帝君。
http://img17.tianya.cn/photo/2011/1/17/33880916_15033234.jpg
原名七真殿。供奉全真七子,即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中座为邱处机,左边依次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右座依次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清代高道王常月曾奉旨在此主讲道法,开坛传授戒律,求戒弟子遍及大江南北,道门玄风为之一振。后世为纪念这一盛事,便将七真殿改称“老律堂”,即传授戒律之殿堂。老律堂建筑面积较大,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每天早晚道士们都要来到这里上殿诵经,逢道教节日或祖师圣诞,要在这里设坛举行斋醮法会。
邱祖殿
http://img18.tianya.cn/photo/2011/1/17/33880928_15033234.jpg
奉祀全真龙门派始祖长春真人邱处机。殿内正中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瘿钵”,系一古树根雕制而成。此钵为清朝雍正皇帝所赐。传说观内道士生活无着落时,可抬着此钵到皇宫募化,宫中必有施舍。邱处机的遗蜕就埋藏于此“瘿钵”之下。
http://img17.tianya.cn/photo/2011/1/17/33880952_15033234.jpg
三清四御殿
http://img17.tianya.cn/photo/2011/1/17/33880972_15033234.jpg
为二层阁楼,上层奉三清,下层奉四御。三清像为明朝宣德年间所塑造,高2米余,神态安详超凡,色彩鲜艳如初,富丽而又不失古朴。四御即辅佐玉皇大帝的四位天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后土皇地祇。这些都是清代中期泥塑金漆沥粉造像,高约1.5米。殿前院子中的鎏金铜鼎炉,为明嘉靖年间所铸造。香炉造型浑厚,周身雕铸着精美的云龙图案,共有43条金龙。
藏经楼,望月楼
http://img18.tianya.cn/photo/2011/1/17/33880984_15033234.jpg
两楼为三清阁两侧配楼,有游廊相通.东侧藏经楼原藏有明版《道藏》,包括正统十年(1445)编写的《正统道藏》和万历三十五年编写的《万历续道藏》,共计5485卷,为道教经典的总集。每年旧历六月初一致初七,白云观都要举行晾经会,将经书统统搬出,放于通风处翻晒,以防书蠹。现存此处的为复印本,原版于1950年移交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保存。西侧望月楼又称“朝天楼”。
白云观西路有神特、祠堂院、八仙殿、吕祖殿、元君殿、文昌殿、元辰殿等。
神特、祠堂院、八仙殿
http://img13.tianya.cn/photo/2011/1/17/33881012_15033234.jpg
进入西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酷似骏马的铜兽,走近细看,其造型竟为骡身、驴面、马耳、牛蹄,因此,很多人称它为“四不象”。其实,它的正名叫“特”。传说它是一种神兽,具有奇特的功能,人哪儿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然后再摸摸它的相同部位,即可手到病除。
祠堂院 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堂上奉祀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坐像,堂下埋藏其遗蜕。堂内左右室墙壁上嵌有元赵孟頫书《道德经》、《阴符经》石刻,为白云观之珍宝。
八仙殿 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殿内奉祀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李铁拐、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位道教仙人。
吕祖殿、元君殿、文昌殿
http://img17.tianya.cn/photo/2011/1/17/33881043_15033234.jpg
吕祖殿 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殿内奉祀吕洞宾祖师。吕洞宾是八仙中影响最大,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他周游天下,化度世人,或隐或显,世莫能测。
元君殿 奉祀道教女神。中座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左座分别为催生娘娘和送子娘娘,右座分别为眼光娘娘和天花娘娘。过去妇女们最担心的就是不育、难产,产后又担心婴儿出天花、闹眼疾、夭折或落下残疾,而这里的四位娘娘正好掌管这一切,故而香火非常旺盛。
文昌殿 奉祀掌管人间科名禄位的文昌帝君。
前一篇:天眼看世界(210)
后一篇:灾难与天人合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