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大国如烹小鲜”与教育

(2009-09-01 15:37:56)
标签:

教育

松风

大国

小鱼

鸭子

素质

人才

杂谈

分类: 慧心家教

      “治大国如烹小鲜”与教育

          “治大国如烹小鲜”与教育

    “治大国如烹小鲜”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原文是“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如烹小鲜”是老子的一句经典名言,它是老子智慧的浓缩和精华,充分表现和彰显了老子的道家思想。“治大国如烹小鲜”是治国之道,是单位管理之道,是企业经营之道,是处理事务之道,同时,它也是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之道。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就像是烹制小鱼一样,“小鲜”是指小鱼。在烹制时,要掌握好火候,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火太大了会烧焦,火太小了会不熟,或者是发腥;烹制时要掌握好进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外熟里生,太慢了浪费资源;烹制时,不能一直不停地翻动,也不能一直不翻动,翻动太快了,就会把小鱼翻烂,翻碎,翻得一塌糊涂,一直不翻就会把小鱼烧糊。最关键的是一定要小心谨慎,做好一切准备,掌握好烹制的要领和规则。

    治理国家时也是一样,一定在出台政策和制度时,要考虑人民的利益,考虑大众的利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时刻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有保障了,利于人民了,社会有利了,国家也就有利了;如果对人民利益有害了,对社会和国家也就有害了。如果国家制度健全、法律完善、管理协调,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就会和谐,就会发展;如果制度和法律不健全,就会滋生犯罪和腐败;如果法律和制度不符合国情,就会和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就会引起内讧、上访和造反等,国家也就不稳定了。

    在教育工作中,也要把“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智慧和方略灌输其中。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太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这些年,大学生倒是培养了不少,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也非常好,就是有点高分低能,在社会和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不大。这样长期下去也难以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而很多的学校和教师虽然也提倡素质教育,但真正实施的还是应试教育。

    教育就像是“烹小鲜”。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就是一个“烹小鲜”的过程。对学生的教育要掌握好方式、方法、策略,要不急、不燥、不瘟、不火。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如果过急就会让学生学的知识不扎实、不牢固。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

    有人把中国的教育学生比作一个“做烤鸭”的过程。学生就是一个个准备做的鸭子,然后老师把一个个鸭子放在鸭架上,对所有鸭子用相同的配料进行加工,最后再放进烤箱,等鸭子熟了,所有的鸭子都是一个样子,一种味道。实际上,它也是一个烹制小鱼的过程,等小鱼做熟了,所有的小鱼都是一种模样,一种味道。

    现在我国提倡个性化教育,提倡因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特长,多为国家培养技术人才、专业人才,要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培养,“用其长,避其短”,也就是说要根据小鱼的特点进行不同的烹制,是小鲢鱼、是小黄鱼、是小鲤鱼还是小海鱼等等;是画画好、弹琴好、书法好、还是英语好、体育好,要按学生的特长进行教育。这样才能够充分地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同时还要根据社会发展和需求培养人才。社会上现在需要律师,你偏偏培养很多护士;社会上需要计算机人才,你偏偏培养很多土木工程人员。也就是说客人想吃辣味的小鲜,你偏偏做成甜味的;客人需要咸味的,你偏偏做成酸辣的。这样你烹制出的小鲜是如何人也满足不了客人的需求的。我们既要让小鲜不焦、不熟、不烂、不碎,又要让小鲜色、香、味俱佳,按照小鲜的特点和客人的需要、要求去烹制,使小鲜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教育和培养学生。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是如此。家长要和学校积极沟通和配合,根据自己孩子的特长和爱好去培养。要按照教育的正常规律和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孩子。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拔苗助长;既不能管理太严,也不能管理太松懈。

    教育不是千篇一律,也不是万能的,既不能机械型的用我国传统的“头悬梁、锥刺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方法去教育;也不能一味地用“赏识”、“表扬”,“一点也不批评”去教育。要“因材施教”,还要“因人施教”,要灵活运用教育方法,要用老子的智慧去教育,要用“道”去教育,而不是用“术”去教育。要用心、用情、用理、用道、用制度去教育,要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人才,当成天使去教育,而不能把孩子当成一个个鸭子去做烤。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要用“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智慧去教育孩子。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达到家长、老师“无为而教”,学生“无为而学”。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多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综合型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