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昉《调婴图》

太平盛世,衣食不愁,口袋里银子多了起来,有些人便在搞收藏,收藏搞得好,便可成名成家,收藏家这个称号来得响亮,而且还是雅得很。从经济角度来看,文物增值收益空间很大,可以获利。可以收藏的东西多得很,上至金银宝贝,翡翠玉石,琴剑书画,算盘小刀,样样都可以收藏,甚至火柴盒子,地上捡来的小石子也可收藏,只要弄点名堂出来,不然辛辛苦苦,化了精力,弄来一大堆不值钱的又没有什么多大意义的东西。收藏可分两大类别,一是物质收藏,收集世上稀罕的东西,有的价值连城,如秦昭王仗势要强骗赵国惠文王的一块和氏壁,他用十五座城池作交换,其价值可谓大矣,“价值连城”的典故是出于此。在博物馆里我们所看到战国时期的玉壁,其实不怎么好看,圆圆地一块玉石,纹饰很简单甚至没有,中间挖一个圆洞,玉石质地到是很有讲究,但其造型谈不上什么美不美.主要是稀少,是古人制作或用过的东西,物以稀为贵嘛。我想另一类的“收藏”是收集实物的信息,如一幅字画,作者是谁?那个朝代年份,字画与其它文物的内涵是多的不得了,其知识内容真是无穷无尽,这是一种软件收藏,而前说收藏实物便是硬件收藏,我们是口袋里另化钱不多之人,还是读点书,收集些资料与复制品来看看也是其乐无穷。还有些财大气粗的人,钱是不少的,买得起高档收藏品,但对收藏品并不见得多么爱好,他倒是希望收藏品能升值,这是他的最大期望值。过去有许多前辈知识分子,开始时出于爱好,化大钱去买名贵字画等文物,不时地拿出来把玩欣赏,并且收集资料研究,能讲出许多人不知的大道理,后来逐步悟出这些不论是硬件实物还是软件知识资料,最好要让大家都能知道才好,于是把所谓价值连城的东西,毫无保留地捐献给国家,最典型的是张伯驹先生,他把过去北京的房子卖掉凑足四万两大洋;去买来晋朝陆机写的平复帖,于1956年连同唐杜牧写的《张好好诗卷》、宋黄庭坚的草书卷等国宝都捐献给国家。当初买平复帖时是国难当头,为了防止日本人拿出国外,爱国之心是不用说大家便知,到后来张伯驹先生还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但始终无悔。
2003年在上海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晋、元、宋、明四个朝代国宝字画展,轰动半个中国。参观后想起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以后连任10年之久的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先生,他是教育家又是历史、文物专家,在1996年他的夫人张维桢女士实现先生宿诺,将唐宋以来42件国宝捐献给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中有唐朝周昉调婴图、宋朝马远松溪清眺、元朝赵孟頫的兰亭修禊、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明朝文徵明云山烟树图等,均为石渠旧藏。我统计了一下他捐献的42件字画中有24位作者就是上海这次展出作品的作者,可见其等级之重。但希两岸归统后,南故宫所藏国宝能让大陆观众一饱眼福。调婴图是罗家伦先生捐献的首当重量级文物,调婴图本体高29.5公分,横宽142.9公分,另外有拖尾二幅。周昉的另一幅名作是簪花仕女图,高46
公分,横宽180公分,现存辽宁省博物馆,可称一对姐妹作。仕女图在国内曾发行过纪念邮票。调婴图国内见到的人很少,我只见到其画册上的照片复制品,该画共画七个妇女与二个女佣,开头三个妇女,一个拿着囊琴,随后二个年轻似丫环,手捧琵琶与它物,接下来二个女乐师坐在大方座上,一个弹箜篌,一个在吹笛,再过来便是一个女乐师在给琵琶调音,背后一仕女抱着婴儿看玩在旁。此后便是一位女乐师席地而坐弹着古筝,到了画卷终端有一乌帽红袍者手拿一弓与一朱冠仕女在旁观赏。整幅画卷人物十分生动,画出了演凑乐曲前的情景。
罗家伦先生是在1928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此前清华校名是“清华学校”,是留学美国预备学校性质,选派学生只能进美国大学一、二年级攻读本科。它是用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作为办学经费的,隶属外交部管,历任校长是外交界的官员,他们大多是对外交业务熟悉但不懂教育办学,而且外交部在那个时候积习很深,而庚子赔款又是个偌大的财源。1928
年北伐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接管清华,大学院(后改教育部)院长蔡元培委任当时在国外美、法、英、德留学七年后回国的罗家伦先生为校长,在他努力下,改清华学校为“国立清华大学”。罗家伦先生算来是真正“国立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清华改制后,出国留学学生可进美国大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据1930年罗家伦的日记记载,那时他一边对清华进行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工作,而在周末常去故宫博物院看文物,去琉璃厂看画买书,可见先生早已关注文物字画的研究了。他这次捐献出如此贵重的国宝字画给台北故宫博物院增添无限光辉,也是中华民族之荣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