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夜,秋意,孤独的、没有臭臭在身边的静谧的秋夜。。。。
电台竟然播放老听众点播了这首20年前我就喜欢的台湾歌曲《秋蝉》
听我把春水叫寒
看我把绿叶催黄
谁道秋下一心愁
烟波林野意幽幽
花落红花落红
红了枫红了枫
展翅任翔双羽雁
我这薄衣过得残冬
总归是秋天、总归是秋天
春走了夏也去秋意浓
秋去冬来美景不再
莫教好春逝匆匆
记得19年前的一个深秋的晚上,我和几个朋友来到幽静的、梧桐树茂密的当时的国宾路--新华路上的一栋小洋楼“朱逢博酒家”的卡拉OK,那时上海还没有钱柜、好乐迪,也没有KTV。
卡拉OK是属于大多数人不曾听过,也很稀有的、除了少数涉外宾馆才有的娱乐场所。
朱逢博是中国著名的歌唱家,她的歌声甜美、深情,影响了一代人,在全国有着无数的歌迷,同样她也是最早经商的上海艺术家,除了“逢博酒家”还开办了“朱逢博艺术学校”。
“逢博酒家”在当时的上海也算是一家高档的酒家,一楼是临街的酒吧、西餐厅,透过落地的大窗,看着国道上车水马龙、行人过往,遐想着在这条上海西区梧桐树下最浪漫的、最具人文气息的新华路逝去的故事。。。
二楼是中餐厅,20年前,上海的餐饮业还没有“海纳百川”,当时最认可的是粤菜、西餐,那时,什么东北菜、川菜、湘菜、港式茶餐厅。。。根本摆不上台面,听也没有听到过,我和爸爸吃个北京烤鸭还是在淮海路、襄阳路口的天津馆才吃得到,“逢博酒家”那是已经开始聘请上海的老厨师做地道的老派上海菜了,具体吃过什么菜我已淡忘。但一个目鱼大烤我至今难忘。。。
小洋楼的三楼,就是朱歌仙用心经营的卡拉OK演歌厅,因为老洋房的三楼都是尖顶加三层,是当中高,四周低的格局,现在想来,这个演歌厅也就60多平米,7、8个圆桌,每天爆满。点歌是写纸条交给服务员,然后每桌轮着唱一首,四个人以上的可以连续唱2首。去的人往往都是穿着好看,冲着朱逢博老师去的,那时罗中旭、孙美娜、李维明、刘峥嵘等一批当时的红歌星都会每天悉数登场为客人演唱,据说李谷一来上海还去那里吼了几嗓子(估计李大妈主要是去较劲儿的,其次再是去捧场的,南朱北李,当时一统中国歌坛天下,互相别苗头是不可避免的)
那晚,是周末,我知道每周六,都会在客人演唱中评出一位“今夜歌帝”,我们几个是去玩的,也无意做什么歌帝,就是想现场听听朱歌仙唱歌,那晚歌仙唱了《橄榄树》、《北风吹》等几首客人点的歌,简直是天籁般演唱!我们呢,也就是喝酒、自娱自乐的唱歌、最后,歌仙根据客人演唱的水准找出了2位来角逐“今夜歌帝”,我有幸成为了其中一位,我记得很清楚,另一位和我PK的叫张国荣,和哥哥同名,我唱了《驿动的心》,他唱了陈百强的歌,其实他唱得很专业,很好听,但朱逢博老师却把“今夜歌帝”的荣誉给了我,还要求我加唱一首歌,我又唱了一遍我之前给歌仙留下印象的那首我很喜欢的歌《秋蝉》。
一晃19年的光阴就怎么快的溜走了,毛头小伙变成了大叔,那一晚的开心经历,大叔至今还历历在目,其实,那个“今夜歌帝”的称号并没有影响我以后的生活,让我去做什么歌星梦,一夜歌星毕竟只是瞬间,但歌仙朱逢博的温情,我很难忘!
前一阵,邱邱要我帮他要一张朱逢博的签名CD,我找到了我和朱逢博老师共同的一个好朋友蒋佳先生。他告诉我,朱老师现在孤单一人,自从老伴、歌唱家施鸿鄂去世后,走不出悲伤的影子,一直低调的生活着,不出现在任何曝光的场合,
朱老师,您是我们爱戴的艺术家,希望您健康,快乐的安度晚年!
此刻,让我姑且做个不休止啼鸣的秋蝉,把恼人的春水叫寒,等待下一季美好的春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