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感悟!

(2025-09-22 08:46:35)
人生感悟!

为人处世无需处处看破、点破,懂得尊重人性,顺势而为,成全他人的情绪,便是一种高情商;无论出发点为何,把话说得太透,强行指出别人的错误,等同于在拆别人的台!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你以为自己是在帮人指正问题,实际上很多人宁可被甜言蜜语蒙蔽,也没有接受直言不讳的勇气;这也是为什么,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好心办成坏事;正如刘震云所言:你得罪人,不是因为你说错了,而恰恰是你说对了;

人是不能被说服、被教育的;尤其当你的说教戳痛其自尊时,他们就会开启防御型心智模式,用愤怒与疏离来跟你做对抗;与人交往,你可以心有明镜,但不必好为人师;否则,每一次较真,都只是让自己徒惹争端而已!

所谓情商,从来不在于精明的“看透”,而在于温柔的“留白”;与其非要道破真相伤人颜面,不如在适当的时候闭上嘴,揣着明白装糊涂;给他人留个台阶下,留住一份体面,也是在为自己结一份善缘!

饱谙世事慵开眼,会尽人情只点头;一个人对人情世故看得越明白,越不会执着于跟人争辩对错;因为他知道,人与人之间,三观不同、立场不同,想法注定不同,多说无益;克制好自己的表达欲,只看破不说破,只看穿不揭穿,让别人舒服也让自己舒心,才是聪明的处世之道!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模式,通常可以分成两种:理性沟通和感性沟通,前者注重逻辑分析和客观表达,希望通过理性论证的方式达成共识,但过度讲道理,只谈逻辑不照顾情绪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后者侧重情感交流,通过情绪上的共鸣和直觉建立连接,但也存在弊端,会让关系失去应有的边界,且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所以,心理学上有个沟通黄金法则:有效沟通=7%的理性+93%的感性,别小看这7%的理性,能否控制好这个限度,是对一个人说话分寸感和察言观色能力最好的体现;在适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后,如果对方还是听不懂,或是没有表现出想要认同你的意愿,那你就应该懂得,道不同者不相为谋,自己无需再揪着问题不放!

同样,对于那些和你频率相近、层次相当的人,递上一两句建议也已经足够;大家都是明白人,你稍微点拨,对方自然就能读懂你话里的良苦用心;因为彼此懂得,所以点到即可,无需多言!

但能达到这种默契的关系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和你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也不是听你说几句话就能被点醒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接纳差异后,及时调整沟通模式和方向;少指手划脚,多投其所好,让对方在交流中得到自己所想要的情绪价值! 

这绝非虚伪,而是一份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生存智慧,一种成全别人也保护自己的高级能力;人的修为越低时,越习惯于通过否定指摘别人来凸显自己;而当一个真正修得内心透通、抵达更高人生境界后,反而会变得温柔且克制;比起制造无谓的矛盾,他们更乐意知而不言,向下兼容;只要适当装个傻扮个哑,说几句好话,就能利人又利己,何乐而不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