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勃客

(2009-03-23 13:14:47)
标签:

后妈

爸爸

财务自由

哥哥

高考

1.爸爸的告白.我梦寐以求的期望我的儿子能出类拔萃,几乎无时无刻希望他能卓尔不群.我之所以能这样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儿子,正是因为我指望着他能出人头地.当我做梦梦见儿子长大后和我一样碌碌无为的时候,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当我在电视上目睹某某歌星又闹出绯闻和公司掰了,某某演员又爆出和一位亿万富豪离婚这种花边新闻时,我总是十分失望,因为这里面没有我儿子的份.于是,我咬牙切齿的想把儿子培养进电视.说归说.我还是没有底气.于是,我给儿子报了各种培训班,有奥数班.舞蹈班.英语班.二胡班.钢琴班.高四生活的尘埃落定.用出类拔萃和风华正茂来形容20岁的年轻人柴成材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从小学到高中,柴成材一路披襟斩棘始终在应试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是出生如死,久经沙场.不管是小考大考月考中考摸底考,他总能以佼佼者的身份名列前茅鹤立鸡群.光是家里的课外辅导材料加起来和新华书店比起来毫不逊色.柴成材就读的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以往的高考升学率都是在全省遥遥领先.自从国家出台了让更多穷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扩招优惠政策后,更是创记录的实现了96%的高考升学率.柴成材的学习成绩在学校的排名是首屈一指的,老师都一致认为以他目前的学习成绩考一个一本应该不在话下.离高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学校为了以防万一特地从北京请来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副教授给高三同学做心理辅导.如果说当时谁最有机会榜上有名,学校的老师普遍认为非柴成材莫属.高考结束后,同学们都收到了邮局寄来的录取通知书.但,惟独只有一个人落榜了,他就是柴成材.导致柴成材名落孙山发挥失常的根本原因是和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就在柴成材参加高考的前夕,哥哥决定和柴成材分道扬镳.从此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而且到了必须和他彻底的划清界限,刻不容缓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事情还的从去年的高考说起.柴成材今年读的是高四.同学们通常把没有应届考上大学,而到高三补习的学生戏称为高四.首次高考的时候,家里人通过那个榨取学生血汗钱发国难财的声讯台查询到自己的乞丐成绩.随后,哥哥召集家庭成员开了个会.气氛死一般的沉寂.哥哥拿出家里为客人准备的烟."我已经尽力了."哥哥弹了弹烟灰."没办法只能进补习班了"爸爸叹了口气."那你看着办吧"哥哥扔过来一句狠话.爸爸心里最清楚不过了,家里的开支都掌握在哥哥手中,就算是去补习也要他点头才行.家庭会议最后在争吵声中结束了.最后,哥哥勉强答应让柴成材去补习,但,以后的事他表示爱莫能助.柴成材不太明白哥哥为什麽在这个节骨眼上非要跟自己划清界限,各奔东西.柴成材的妈妈不是自己原装的.他的亲生妈妈是11年前离开人世的.柴成材的记忆里没有妈妈的样子,对妈妈的唯一印象仅仅是保存在抽屉里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妈妈穿着一件褪了色的棉衣,脖子上裹了条棉围巾,微笑着.妈妈去世后不久,就有亲戚朋友劝说柴成材的爸爸另结新欢.但,他始终都没有答应.过了三年以后,爸爸结婚了.后妈是隔壁邻居介绍的,听说丈夫以前是搞长途运输的,后来因为车祸就丧生了.后妈来的时候还带了个女孩儿.跟着后妈一起过渡到他们家的是他的女儿,年龄比柴成材要小两岁.柴成材看到她的第一眼时,愣住了.用貌若天仙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个女孩子有点太夸张,但,绝对也称的上是国色天香.柴成材一直都没有管后妈叫过妈妈,连阿姨都没正经叫过.因为他觉得把和自己没血缘关系的人叫妈,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第二次高考失利后,柴成材一直待了三个月.而且每天闷在家里,不肯与人交往.柴成材回忆起他十年寒窗苦读的日子,不免觉得有些辛酸.从小学到高中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的,没想到最后落了个空.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除了死记硬背和崇拜重复别人的知识,自己一无所获.柴成材一直向往财务自由,所谓财务自由就是现在没有工作了,即使将来也不工作了也有钱花.柴成材想要找到一个不需要考大学也能出人头地的方法,他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记在纸上---做生意.写作.最后,他选择了写作.当爸爸在电视上看到许多高考落榜的学生跳楼自杀的新闻后,决定去给儿子做思想工作."你看你都20好几的人了,总待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爸爸言下之意是希望柴成材能给自己找工作."我压根就没想要找工作,没工作我照样可以挣钱".柴成材底气十足."没工作那来的钱花".爸爸质疑."我已经找到工作了""什麽工作?" "写作"."你可真逗".爸爸一万个不相信写作能当饭吃."就算你写出来人家出版社会出版吗,再说了你压跟就没有念过几本书" 爸爸翻开家谱,祖上跟本和作家不沾边.柴成材兴奋的说.爸爸不太相信.现在这麽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要我看他们是抱着金饭碗要饭.爸爸从别人嘴里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这话是你发明的,爸爸问."中国有3亿多少年儿童,这是一个多麽大的市场呀?"那你准备写什麽书?爸爸一脸狐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漂泊他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