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宁波,坐在出租车上,我就发现了宁波建筑的一大特色:小青瓦双坡屋面较多,体现出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据史料记载:宁波历史十分悠久。
这里是著名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这都是七千年前的事儿了。
春秋时这里是越国的地盘,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据记载,宁波最早的城垣为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刘牢之所筑,称筱墙,故址相传在今西门筱墙巷一带。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称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逐渐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进,并形成三江、镇海、北仑三片滨海临江发展的空间格局。1986年宁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计划单列市。
宁波以港兴市,是中外闻名的商埠。唐时已是与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通商的主要港口。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在近代史上,宁波新兴工商业发展较早,“宁波帮”更是蜚声海内外。2000年宁波港吞吐量已突破亿吨。北仑港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深水良港。
宁波简称"甬",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浙江宁绍平原东端,即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县、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033平方公里。
飞机飞到宁波的上空,向下俯瞰,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山脉,层层叠叠,郁郁葱葱,查看地图方知,宁波境内主要山脉有四明山和天台山两支。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台山脉的支脉,横跨本市余姚、鄞县、奉化三县(市),并与嵊县、新昌、天台三县连接。山峦起伏,蜿蜒连绵,危崖壁立,森林茂密。四明山,据志书载:"四明山周围八百里,二百八十峰,峰峰相次,中顶五峰,状如莲花,疑近星斗,山顶极平正,有方石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这就是四明山名称的来历。天台山,主干山脉在天台县,宁波境内为其余脉,有4大分支从宁海县西北、西南入境,经象山港延至镇海、鄞县东部诸山。
宁波还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全市海域总面积为97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其中大陆岸线为788公里,岛屿岸线为774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全市共有大小岛屿531个,面积524.07平方公里。宁波境内有两湾一港,即三门湾、杭州湾、象山港。这些湾港,因有钱塘江、甬江及众多溪河注入,夹带着大量泥沙和营养物质,为滩涂和近海生物繁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宁波沿海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期潮型,一天有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平均高潮为吴淞零点以上3.14米,最高潮位4.86米,平均低潮位1.47米,最低潮位为0.31米。三门湾、象山港、甬江的潮差自南向北递减,甬江镇海口外的潮流,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朔望日涨于十一时一刻。市区"三江口"的潮汛则朔望日涨于一时。
宁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余姚江发源于上虞县梁湖;奉化江发源于奉化市斑竹。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合成甬江,流向东北经招宝山入海。整个甬江流域,因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
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8.8℃,一月份最低,为-4.2℃。全市无霜期一般为230天至240天,作物生长期为300天,适宜于粮、棉、油料等作物的生长。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至1400毫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
走进宁波,我真是领略了江南的风光,街道两边的树木竟然还是树影婆娑,北京和我的老家黑龙江,树木早就光秃秃的了,落叶早已化作泥土,孕育新的生命的颜色了!而这里不同,绿色依然浓郁!
街道不宽,人口也不多,车辆拥挤的现象很少见到,看惯了川流不息的车流,习惯了匆匆赶路的步伐,就觉得宁波人似乎很悠闲,很放松的样子!
据介绍,宁波的房地产价格近几年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中心地带的住宅,新房子也要12000元左右一平方,旧房子、较偏远的房子也要7000--8000一平方呐,这样的房价和北京的差距也不大了。
宁波的冬季,住宅是没有集体供热的,宾馆里有暖风帮助过冬,出租司机说,在这儿过冬你就知道宁波冬季的厉害了,屋里冷啊!
还好,十里红妆酒店里有暖风,24小时热水供应,与在北京的家里差别不大。
我和北京的孙健住在十里红妆1803号房间,他是此次宁波之行北京选手的领队。个头不高,眼睛比我还小,呵呵。。。。。
入夜了,宁波的街道很宁静,仿佛整个城市都进入了梦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