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现朋友张立华免费在博客给我做广告,转下珍藏
(2009-07-08 19:33:08)
标签:
杂谈 |
朋友张立华博客:尘埃落定:http://blog.sina.com.cn/cynicpotato
王发财,当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禁不住乐了,怎么这么俗气的名字呀。人都说人如其名,发财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叫这个名字的是一个82年的男孩,吉林人,现居北京,自由撰稿人。前一段他成功的组织了北京自由撰稿人第一次例会,现在在为一个社会公益性组织的筹建忙活着。
报名参加北京自由撰稿人例会我纯粹是冲着好奇而去,想去看看那些卖字为生的人生活是否真的自由。期间的一个星期,竟接到王发财几次电话和短信,内容都是一遍遍的核实和告知开会的安排。心里生出一点小感动,这是一个多么认真的家伙啊。
参加例会一进入会场,我就迫不及待的搜寻那个叫“王发财”的人,他个子不高,嗓门很大,正在介绍各路杂志和编辑,红色的T恤衫在人挨人的会场里快速的游走,这真是一个热情如火、能量旺盛的家伙。
期间休息的时候,他一会忙着给大家拍照,一会窜来窜去交换名片,一看气氛不热烈,他冲上讲台,说要给大家唱首歌。我目瞪口呆的坐在人群里听他唱完了一首“发财版”的豪迈歌。心里一直纳闷:“他是自由撰稿人?”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卖文为生的人骨子里都清高寂寞的。
昨天,我第二次见到王发财,他一会张罗着点菜,一会和左左右右的人开玩笑。我想,每一个和他打交道的人可能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放松。他的个性太外露了,不加任何的虚假和掩饰,“表里如一”是形容他最好的词语。
他坐在我旁边,说我有点忧郁,随即就说我给你讲讲我的故事吧。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故事讲完的时候,我很久都没有说话。发财问,怎么听了我的故事,你的情绪还这么低?我说,这不是忧郁,是还没回过神来。
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8岁时就辍学了,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村孩子硬是凭借着自己对文学的痴情梦一边打工一边查字典学习创作。他做过所有低贱的工作,十几岁做饭店的杂工,从早上5点开始刷盘子一直刷到夜里2点;因为要省钱买书,他很多时候只吃一顿饭,以至后来身体出现毛病;为了抽时间看书,做建筑民工的时候,他五点就起床,借着昏暗的日光读书……他所有的时间、精力和心思都放在了实现自己的文学梦上,他执着不顾一切的努力换来了今天稍稍平稳的生活。
同样的80后的孩子,相比发财,上帝赐于我太多。为什么这个起点如此低,没有任何平台的孩子能够走到今天呢?我想,正是因为他没有后路可以退,准确的说,是他从来不给自己留后路。他把所有的能量汇集到一点,这一点只为一个目标。就象一把利刀,把所有的力量聚集到刀尖的一点。
想起一个好朋友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和人的差别不大,关键是努力。”想想也是,我们都是有脑袋,有胳膊有腿的年轻人,为什么有人能从早到晚干体力活,还不忘偷空看书学习,而有的人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想的却是逃课的事情;有的人经历挫折,百折不挠,而有的人作弊被抓就玩跳楼。发财说,他是北京的一棵庄稼,而有多少人都觉得自己是棵娇滴滴的花骨朵。
发财讲故事,悲惨的时候也讲的嘻嘻哈哈的,那满脸的笑淡化了故事的悲剧性,却加大了对我感染力。“自我修复”从身体到精神,一个顽强的生命有一个无比顽强的意志力。这种意识力不因为困境而削弱,反而因生活的打压而愈加强大。
别人问杨丽萍,你为什么跳的好?杨丽萍说,我是在用生命跳舞。把跳舞看成生命,甚至高于生命,她怎么可能跳不好?发财的故事里也有这样的执着,在最艰苦的时候,他宁愿不吃饭也要买书看书。我问自己,你的生活里什么比生命还重要?想了半天,没有答案。
情感作家陈彤在一部长篇小说里曾说了这么个意思,有点女孩总觉得自己是花朵,需要别人的关注和爱护,她们希望不必吃苦就能走捷径。可也有的人她们知道自己不是花朵,也不是上帝的天使,她们宁愿是一颗玉米,旺盛的生长,然后开花结果,肆意咧嘴挥洒生命的能量。这个意思像极了发财的“我是一颗城市的庄稼。”
亲爱的你,如果你和我一样常常为了不知所以的事情郁闷和低落,那么看看发财的博客吧。看看那片在城市里铺展蔓延的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