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清晨,去采摘属于我们的露珠
(2009-06-22 13:36:36)题目:清晨,去采摘属于我们的露珠
正文:
“妈妈,露珠是什么?是不是很漂亮?”晚上,男孩痴痴地问妈妈。
一把搂过儿子的小脑袋,靠在胸前说:“孩子,露珠很美,很纯净,它就像人的心,但露珠也和人的心一样是看不到的。”
“那为什么小朋友就可以去采摘?”对于儿子的问题,母亲叹了口气没有再回答。
经过常人无法想象的刻苦和努力,高山最终从一所职业学校毕业。并加入了一家一个专门为残障人士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公益性组织。尽管在那里的工作让男孩觉得愉快,但他渐渐发现,由于这是一家由健全人组织起来的机构,更多地凸显健全人的价值,强调健全人为残障人提供了哪些帮助,而不是从残障人士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理解世界,当高山提出一些属于自己的观点说组织盲人去采摘露珠后,不仅遭到了否决还引来一番奚落。
但在高山看来,这个想法确实自己最真实的诉求,虽然眼睛看不见,外面的世界一片模糊,但自己就想用听觉、触觉、嗅觉和心灵感受一下清晨的露珠,这有错吗?
于是,高山发动身边的几个残障朋友,成立了自己的残障人声音工作室,他们像海内外基金会申请资金,拿着话筒满大街采访,可寻找采访对象成为他们遇到的第一大问题,高山完全看不清楚对方的长相,年龄等基本特征,只能凭感觉随机地拦住路人进行采访,不知内情的路人一看到是盲人要求采访,都心怀疑虑,避之惟恐不及,好不容易碰上几个愿意接受采访的,也往往不符合目标对象的要求。第一次采访,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艰难完成。
他们的团队也不断扩大,08年奥运前夕,高山注意到,关于奥运会的宣传片铺天盖地,而关于残奥会的宣传片却寥寥无几,目前国内各个媒体播放的仅有的一些关于残奥会的宣传片,也都是走的以往的套路,是从健全人的角度看待残疾人运动员的精神,大都体现“身残志坚”的主题,甚至也没有表现出残障人真实的内心世界,高山打算从残障人自身的角度出发,制作一组关于残奥会的宣传片,宣传片是从“我”的角度讲述残障人自己的故事。
但他深知,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们这样一群人是没法取得记者资格的,也不能获得采访证件,为此,高山想到了残联。通过他们的疏通,他们终于获得特批进行采访,这次宣传片的制作大获成功。紧接着,奥组委也抛来了橄榄枝,他们成为了残奥会国内唯一或者报道资格的残障人媒体
奥运会结束了,他们在奥运报道中的出色表现入选“2008感动中国”的候选名单,而他们的残奥会宣传片也凭借独特的视角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09年初,高山又萌生了个大胆的想法,教盲人学摄影。2009年4月的清晨,在太阳刚露脸的时候,高山带着他的残障人团队,来到了野外青青芳草地,他们俯身小心用手抚摸着叶片,用耳朵和心灵倾感受露珠滑动的声音和感觉。一丝清凉袭来。“露珠!”高山大声的呼喊。
他们完全抛开视力因素,纯粹凭借听觉、触觉等心灵感官,用相机记录下了多幅幅珍贵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相继在北京朝阳区三里屯﹑西城区和东城区展出。他们细心地将这些照片冲洗成有凹凸感的“触摸版”图片,帮助更多的盲人认识到摄影作为一种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工具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在高山的一幅题为“露珠”的摄影作品,画面中仅有几片绿叶,以及叶片上露珠滑落的水印,谈不上什么艺术。但当人们看到摄影作品下面注释后,都由衷地敬佩:提到露珠,我总会想到童年的一些往事,我一直想去和小朋友在清晨去采摘露珠,可他们都拒绝带着我。但这让我有一种更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了解露珠去感受它触摸它。如今,我的愿望实现了,露珠真的很美,它就像人的心,能感受到它的纯粹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