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自由撰稿人例会文字实录之九《打工》郑娅莉)
(2009-06-03 07:37:16)
标签:
杂谈 |
首届自由撰稿人例会文字实录之九《打工》郑娅莉)
本次例会《打工》的郑娅莉编辑可谓是会场笑得最开心、惹人的美女,她一袭红色小衫,一头卷发,再加上如花般绽放的笑靥,会场很多的帅哥彻底被迷倒了,纷纷与其交换名片。
主持人:
掌声送给(我们的表演者)。下一个发言的是来自《打工》杂志的郑娅莉,《打工》国内发行量最大的百姓励志杂志及打工类杂志,稿费不低,但题材也不容易把握,郑娅莉女士为大家总结了几条写作的小窍门,有请郑女士。
《打工》郑娅莉:
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跟大家相聚一堂,也非常感谢这次大会的组织者及其他组织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给我们大家搭建了如此之好的交流平台。因时间有限,下面我就简单地说说给《打工》投稿的几个注意事项:一是认知、二是线索来源、三是选材、四是采访、五是写作、六是证明材料、七是动态走向,八则留一部分时间给大家自由提问。
一、
在我看来,给一本杂志投稿,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一个“认知”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读这本杂志近几年的过刊。其他步骤可以省,这个步骤却不能省。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在头脑中建立自己的范本库。这就好比有的放矢,这个“的”,也即目标必须建立起来。否则很容易抓瞎。可能大家很难想象,做了这么多年纪实,我的信箱里仍然每天还是有无数的诗歌散文,起初每封信,我都会去回复,甚至是打电话,明明白白地告诉对方,我这里用不了诗歌散文。因为信件太多,最后我只好用自动回复和直接删除,但是非常不幸而令人崩溃的是,下次还是有人,甚至很多情况下是同一个人,给你寄来散文、诗歌,充当炮灰。
因此,认认真真地读杂志,这一点无论是对作者还是编辑都是非常有益的最基本要求。据我所知,我们有一个老作者,他不管编辑是否给他寄杂志,都会在杂志上市的第一时间到书摊上购买,真正是做到了先睹为快。而他一年就在我们杂志发表了20多篇文章,进账六七万,比一些编辑一年的发稿量还要多!再次印证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名言。而作为编辑则更是要本本读,年年读。如果我说《打工》是一本青春励志刊,这样可能太抽象,只有一篇篇已经发表的文章才是实实在在的最好的老师。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我不光给你们杂志写,我还给其他杂志写呢,要是本本买,那可不得买穷了,而且买多了,也没地方放啊?朋友买杂志是不会买穷的,如果实在资金有限,据我所知可以去首都图书馆办一张联合读者卡,不仅全北京的图书馆都可以看书借书,而且还可以登陆龙源期刊网在网上浏览电子书。
二、
我想写纪实稿,最困惑大家的可能倒不是写的问题,而是线索题材问题。我们有很多作者朋友本身就是公检法、文卫科这类掌握信息发布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因为自身职业的特点,因此相对而言,取材的确是有其特有优势的。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以特稿谋生的自由撰稿的朋友而言,可能并没有这种身份的便利,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要借住已有的媒介,例如报纸、电视和网络,从一些细枝末节中挖掘出线索。但是,由于盯着这类渠道的人相对较多,众人同抢一个题材的事情时有发生,并且有些线索已经被报纸、电视和网络整得长篇累牍,显然已经不太适合做特稿了。既然这条路比较难走,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渠道呢?那就是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子。只有这个圈子才是属于你自己的独有的,别人抢不走的。
三、
1、建立“标杆”。要解决选取题材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标杆”问题,也即从自己的范本库中,提炼出每个栏目的经典名篇,如果挖掘出的线索,很新颖,无论是在可读性、思想深度上,都超越了《打工》原有发过的内容,那么这个题材肯定是可做的。如果相类似,那么则可以再想想,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切入,从而让它焕发出新意。
2、熟知题材划分。就《打工》而言,主要有7大类题材,包括社会类话题、创业、励志、案件、名人明星、真情、爱情,现有栏目27个。哪个题材属于哪个栏目,在看到某个线索时,心中就应该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事实上,除了社会类话题外,其他的题材《打工》划分的还是蛮明确的。这样题材划分清楚了,写的时候,就便于根据某个大类题材的特点,来组织采访方向、确定写作格局。因时间有限,仅就社会类话题,简单而言。社会类话题,顾名思义,是跟这个当今社会有关,又有冷热之别。冷新闻,是大家都还没有关注到的、暗含人生起伏与别样况味的题材文章,例如曾经刊发的《洗脚妹的歌,我们都是一群不快乐的女生》、《绝症女孩悲呼:父母为何不救我》等;热新闻,即指时下热点,例如前年、去年房价波动较大时,我们推出的与之相关的“房子啊房子”系列文章、还有地震专刊,以及才刚刚发生的浙江飙车事件。这些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都可以考虑是否可以用打工的视角来切入,找到背后特有的属于《打工》,而又独家的内容。
朋友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重点突破。
四、
归根到底是一个“沟通”问题。这有一个亘古不变的法则,就是“以诚相待”。
五、
1、提炼主题
只有主题提炼好了,才便于根据主题来组织写作材料。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从当事人那里采访所获得的素材可能是凌乱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好的主题来凝聚这些凌乱的材料,使它来集中说明问题,表现故事。
2、捕捉亮点、切入角度。
众所周知,现在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一个山窝窝里今天发生的事情,明天就可能举球皆知。在这种情况下,要找到“独家”题材显然实在是太难了。在这种情况下,选好切入的独特角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今年春晚后,小沈阳火了,很快一些有经验的朋友们便都盯上了这个题材。据我所知,那段时间光我们编辑部就收到了5篇以上关于小沈阳和妻子爱情的故事,关于小沈阳跟赵本山的师徒情的文章更是一时泛滥。这类文章要不要发呢?因为小沈阳火了,这个文章肯定得发,但是刚才说的两个角度,不光很多人写了,也适合很多杂志的定位。可是,有谁愿意翻看杂志处处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呢?不光读者不愿意,掌握着文章生死决断的杂志老总,显然也会有意规避这个问题。最后,我们杂志选取了一个横截面,就写小沈阳2008这一年因未能上春晚而背叛师门的故事。这样独家性和可读性显然都出来了。
3、
如句与句之间的逻辑、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归根到底就是要自圆其说。
六、
证明材料,如照片、录音,采访的时候就得一步到位。不仅证明了稿件的真实性,而且也是对本身权益的一个保护措施。
七、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