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财,感悟类写作方法分享(之二)人物感悟
(说两句:时隔一周,再次坐在电脑前写这样一个分享心得,心里有很多的感慨。因为年前赶稿任务多,我一直也没看帖子和回帖子,只是偶尔登陆QQ时和编辑传稿子时,有文友加我和我交流下写稿的问题。不过有些问题我确实无法回答,比如有文友问我:第一句怎么写?你的点子从哪里来的?上哪里找材料啊……等等类似的问题我真的无法回答。这就比如我们在求学时代,要买必用的笔记本、铅笔、橡皮等文具,就一定要自己知道上哪里买一样,必须自己事必躬亲;虽然也有我不是的,敌对的,等等!但我确实不是什么圣人,相反我个性比较鲜明,我经常不耐烦,脾气不比任何人好,甚至愿意教训人,逼急了还骂人,因此,难免得罪一些文友,再次我深表歉意。但不管如何,我都会一如既往的把我自己多年掌握的分享给大家,也希望正在学习写市场化感悟的文友也能够坚持下去;同时,我也希望大家都来分享,我只希望,当我们新年翻开杂志时候,不再是千篇一律同质化的文章,不再是有限的一些写手的文章,而是百家争鸣,大家都来参与的大众化的事情。那样,不仅仅期刊不会被网络同质化,每个写手都会进步和提高……话说多了,还是说正题吧。
人物感悟
人物感悟其实就是写出人物本身的特点、特色、特征,可以是人物身上特有的闪光点,可以是人物的一种不俗的形象,也可以是人物比较向上的个性,也可以是人物特殊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生活……等等。古今中外,所有人物都可以拿来一试。不过写人物稿子有个
特点,就是抓热点。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刚刚上任,就有很多写手写了有关他奋斗的稿子,他小时候的稿子,他和母亲的稿子(我没记错的话,写奥巴马和她母亲的稿子一个写手发在了读者文摘等杂志,而写奥巴马经历的稿子,那就是铺天盖地了),还比如一些作古的人,只要现在是热点,就可以写,比如刚刚热播的贺岁片有关的人物梅兰芳……总之,最好就是大家最近比较关注的,比较感兴趣的人物。然后,你就可以搜集他大量的资料,这种资料一定要是海量的搜集,最好收集2万字以上资料。然后,在阅读完几万字的有关资料后,您就会对这个人物有个立体的感觉。此时,你就根据对人物的理解和他比较有特点的一些童年小事,或者奋斗经历,抑或不俗的思想,写个稿子了。但无论是写主人公的什么故事,基本的事实要真实,这就如同,资料只是给你提供了个骨架,骨架是死的,只有你来添上血肉才会有活力,这个血肉也就是自己总结有关人物的思想精髓,然后用一个小故事穿起来。
现在人物稿比较受欢迎,很多杂志都有人物稿子的栏目。但我建议大家,写人物稿还是要以故事的形式而不是说理的形式,故事可以吸引住读者,更加引人入胜,那样发表的几率会更大些!记得我在几年前写一个稿子,是发在《中国青年》几期我忘记了,后来被很多杂志报纸转载,并且被N此抄袭
题目:给自己试一试的勇气
正文:
曾荫权年仅20岁就因为家境贫寒,辍学踏入了社会。那时正赶上经济萧条时期,要想找一份工作无疑很难。一家知名医药企业刚刚贴出招聘科员的告示,就引来了数十名应聘者,当然他也在求职大军之列。
招聘者被一一编了号,曾荫权因为来得晚了些被排在了三十多位。有几位求职者沮丧地从招聘室走出来说:“他们条件很苛刻的,没有大学文凭、和两年以上的从业经验者一概不收!”
门外的应聘者们听后,呼啦一下散去了很大一部分,但曾荫权虽然不符合条件却并没有跟着人群走掉。
不久又有几名年龄与他相仿的应聘者沮丧着脸从招聘室走出来说:“他们条件很苛刻的,不仅需要大学文凭、和两年以上的从业经验,而且年龄还要25周岁以上!”
门外的应聘者们听后,呼啦一下又散去了一部分,但曾荫权仍然没有走,继续耐心地排队等待。
这时,身后有一名应聘者小声地对他说:“小伙子,我看以你的条件哪条都不适合,肯定也会被淘汰的,不如走掉算了!”
曾荫权听后,笑了笑说:“机会难得啊,即便是不符合条件,我们也应该有试一试的勇气,说不定就被录用了呢!”
应聘者们听后都觉得他太有些不自量力。
但随后的结果却令大家大吃一惊:各方面都不符合条件的曾荫权,虽然未招聘为科员,但招聘主管却因他形象不错口齿伶俐,破格录用他作了一名药品推销员。
后来,既没有什么社会背景、学历也不是很高的曾荫权,凭借着对机遇敢于试一试的勇气,短短十年时间,就从一名普通的推销员一路飙升为香港政要,。并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敢于动用外汇金融储备干预股市,以过人的胆识、智慧及谋略捍卫了香港的金融体系。并且成为了香港行政特区最新长官。
有一西方媒体记者曾问他这样一个问题:“曾先生,有人说你成功是因为运气好,你个人认为呢?”
曾荫权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问话,而是用了个比喻说:从前人们都说从尖沙嘴作船到中环几乎不可能,因为往往湍急的水流会把你带向大海。我不相信,就试了一次,我意外的发现虽然做船到不了中环,但却可以到湾仔或西环,同样是很好的落脚点。”
记者听后,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说:“曾先生,我明白了,也就是说什么事情只要尝试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的!”
曾荫权满意地点了点头。
是的,在生活中我们往往犯这样的错误:因为自身的某种缺憾和不足以及外部苛刻条件的限制,轻易就打起了退堂鼓,放弃了眼前的机会,甚至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而曾荫权本人却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英雄莫问出处,成功在于尝试”。
我写这个稿子的时候,是香港特区长官曾荫权刚刚选上,当时我收集了有关他所有的资料。然后看了两天。最后,结合他的一些经历,写了一个这样的人物小故事!
(下期预告:感悟分享之三:励志感悟)
附录:
(初衷:最近有
很多文友加我,或者打电话,咨询我如何能把感悟稿子写好?然后发《青年文摘》、读者等等流行的期刊,有时我不忙时会耐心的沟通下,但有时太忙就无暇顾及,有时难免伤文友的心。于是,我从今天开始,决定在决定在一些文友论坛和我刚开的新浪博客(王发财—让爱走动:http://blog.sina.com.cn/bjwangfacai)里面,陆续把我多年写市场化写作感悟、特稿、故事还有评论的一些方法、技巧和心得,与有疑问和想写作不知道方法的文友,固定在每个周日的下午(有特殊情况除外)与文友共享,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繁荣我们的事业,可能有人会问:“你把自己的东西都告诉别人了,那你自己不失业了吗?人还是有所保留的不是?”
其实不管是什么行业,参与的越多才会越繁荣,如果一个行业只是少数人的行为,那就会不断边缘化,因此,希望更多的文友我们一起来写稿,来繁荣我们的行业,一起进步.。有一个礼拜日,在教堂的时候,一位牧师说:“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有人说是不让对手了解自己,把自己裹藏起来是多了解对手的弱点;但这不一定奏效,竞争的最高境界其实是合作,是相互的了解和扶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