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

http://s16/mw690/001IHysWzy7gKAah4NF2f&690
http://s13/mw690/001IHysWzy7gKAhk4gI8c&690
http://s2/mw690/001IHysWzy7gKAkTTIB31&690
http://s3/mw690/001IHysWzy7gKAnYsFQ22&690
在这些古老的村落里,随意的一个快门,都有大师级的创作风味。因此,这里也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东庠石头厝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波浪型的屋顶,上面镶着光滑润泽的鹅卵石。这波浪型状的鹅卵石压在上面,平潭话谐音意为“压浪”。渔家人出海,最大愿望就是风平浪静,捕得鱼儿满舱。建造这种波浪型的屋顶,显而易见就是“压住风浪”之意。东庠石头厝还有一个特征。除了一扇大门,另外还有一扇一米左右高的小门,横亘在院子的进门处,又叫“六离门”。门的两边还有两个石头做成的“门臼”,为做插销之用。
山门前村由于背靠君山,时有岚气弥漫,在春夏交错时节,雾气中整个村落若隐若现,飘飘渺渺,极具蓬莱仙境风韵。如果你是画家,只需给这些慵懒的景致套上一个镜框,就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在山门前村盛产一种叫火成岩的石头,这也是属于玄武岩的一种。石质非常坚硬,不易开采。它的色彩是青墨中带黑,与我们常见的灰白色花岗岩不同。这种火成岩经过风吹日晒,慢慢地由青墨色变成了墨色,远远望去,一座座石头厝如同水墨画一样!
石头厝村落,只是平潭众多石头村落中的一部分,也是比较引人入胜的美丽村落。本报推出“话说两岸石头厝”系列报道的初衷,就是让我们以行者的脚步,走读平潭特色山水,以图文并貌的形式,带你观赏两岸的名胜风景后,思考未来平潭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历史上曾经留下的军事坑道、石头厝村落如何挖掘打造,成为别具特色的新兴旅游项目……
平潭岛上多岩石,加上四面临海,终年风大浪大,普通的建筑材料根本不耐“折腾”。于是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他们先将石头加工成大小不一的方形石块砌成房屋主体,石屋的屋顶呈“人”字形,不留风雨檐;然后再用拱形瓦片铺盖,并在上面压上数不清的巨石以防大风掀瓦
北厝西壁、东壁村
位于北厝镇的东、西壁村落,是除了白青乡的白胜村保存着比较完整的石头古村落,东、西壁的石头村落也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村落。东、西壁的石头厝地理位置地势平整,整个村落古朴完整,房子由灰色的花岗岩石构成,掩在一片绿色丛林当中,古径幽长,行走在这样的石头村落,如同作一回怀旧的旅行,令行者充满了欢乐……
中楼杨梅坑村
中楼杨梅坑村位于平缓的君山脚下,地形地貌一马平川,石头厝位于平整的田野之间。每年的春夏交错之际,四周地里的花生苗绿油油的陪衬着,石头厝的花岗岩石纹理沧桑中的质感,与绿色植物的柔软映衬着,形成一幅对比度极高的水彩画。站在君山顶上,摄影师的镜头下,一片葱笼的绿色,远处有长江澳的风车转动,那石头厝越发显得美不胜收。
大练乡渔限村
大练乡位于福建省平潭县西北部海域,由大练岛、小练岛2个有人定居岛屿和60多个无人岛礁组成。大练乡渔限村石头屋也是依山势而建,不规则的石头打磨成的墙壁,就形成了抽象画般不规则的石头厝的排列。因为远离主岛,大练岛上的石头厝有种古旧怀幽之感,石板路间偶有鸡、鸭闲庭信步,村里时不时窜出一两个好奇的孩子,石头厝院子里晒着五彩的衣裳,铺了一层的柔软的色彩。
敖东镇东限洋村
敖东镇位于海坛岛南端突出部。大福村的“一片瓦”和山岐澳的“凤凰山沙坡”为国家级海坛风景名胜区八大分区之一。敖东镇东限洋村就在凤凰山旁边,房子的层次感很强,早年的古厝窗户都采用弧形建造,楼梯则建在屋子外。远远的那鳞次栉比,依山而建的石头厝,犹如镶嵌在小岛上的一幅幅油画。以火成岩的墨黑作底色,红瓦、蓝天为颜料,风火墙上的波浪形状,如同横亘在厝头的钢琴键,令人充满了无数诗意的想象。
塘屿南中村
远离主岛海坛岛的南海乡,塘屿、草屿岛的居民早年从莆田搬迁过来,这里的居民讲一口正宗的莆仙话,所以很多南海人做生意很精,习俗也与城关不尽相同,在建筑上也自成一派。屋顶上的红瓦是塘屿的石头屋的一大亮点,上面压着墨黑色的石头,形成黑与红的强烈对比,这样的石头村落成为小岛上的一道风景线,加上著名的海坛天神景区就在南海乡,成为景区不可多得的景观之一。
君山后村
君山后村落山势显要,位居平潭最高的山脉君山的半山腰,因为地理位置特殊,2011年台湾摄制组拍摄电视剧《望海》就选址君山后村。台湾导演汪雅群说,选择君山作为拍摄的主场地,一是视觉好,二是层次感好,保留着完整的古村落,一个村落连着一个村落,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其他滨海城市有这样特点的村落。还有,著名是平潭水仙花也是发源于此。
流水镇东庠岛鲎北村
东庠石头厝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波浪型的屋顶,上面镶着光滑润泽的鹅卵石。这波浪型状的鹅卵石压在上面,平潭话谐音意为“压浪”。渔家人出海,最大愿望就是风平浪静,捕得鱼儿满舱。建造这种波浪型的屋顶,显而易见就是“压住风浪”之意。东庠石头厝还有一个特征。除了一扇大门,另外还有一扇一米左右高的小门,横亘在院子的进门处,又叫“六离门”。门的两边还有两个石头做成的“门臼”,为做插销之用。
流水镇山门前村
山门前村由于背靠君山,时有岚气弥漫,在春夏交错时节,雾气中整个村落若隐若现,飘飘渺渺,极具蓬莱仙境风韵。如果你是画家,只需给这些慵懒的景致套上一个镜框,就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在山门前村盛产一种叫火成岩的石头,这也是属于玄武岩的一种。石质非常坚硬,不易开采。它的色彩是青墨中带黑,与我们常见的灰白色花岗岩不同。这种火成岩经过风吹日晒,慢慢地由青墨色变成了墨色,远远望去,一座座石头厝如同水墨画一样!
白青乡白胜村
白青乡地处海坛岛北端突出部,三面临海,境内峰峦连绵,海岸线曲折,可停泊船只的澳口有8个。沿海岛礁错列,共有大小岛礁70余个。白胜村的石头厝的特点是保存十分完整,因为依山傍海,层次分明,是摄影家眼中最为理想的聚焦之地。因为房子的年代相距其他村落久远,百年古厝也隐匿其中。因为火层岩的石头具有时间的沧然感,那深黛色的石头纹理加上红瓦的屋顶,形成一幅油画效果的石头厝群落。如果从石头厝保护开发而言,可谓最具有潜力开发的村落之一。
在平潭,只要有村落就有石头厝(石头房子)。千百年来,岛上居民住在石头厝里,“清晨看日出,傍晚听涛声;可见农家耕作,可听燕雀呢喃。”放眼望去,这些依山而建,傍海而居的石头厝从地基到墙面,从门框到梁柱,再到围墙和猪圈等,基本都是用花岗岩石料垒砌而成。甚至连村道巷子、取水的水井、村庄靠海的码头……也一律都是岩石垒就的。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些石头厝的斑驳色彩。其中,岛上流水至东庠一带的石头厝多用火成岩建成,这种石头石质坚硬,颜色青墨中略带黑色,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淋,它们的颜色由青墨色慢慢变成了黑色,远远望去,恍如一幅幅水墨画。而位于平潭岛最北端白胜村一带的石头厝,则一反这种淡雅水墨画风格,形成一种更热烈、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油画风格:鳞次栉比的石头房子浑身上下或红、或黄、或白、或灰,冷暖色调相接,画面明亮流畅,极富美感。
平潭石头厝:沉睡千年绽放异彩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平潭县,简称“岚”,俗称海坛,亦称海山,福建省福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我国第五大岛,素有“千礁岛县”之称,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岛县,是著名渔业基地。龙王头海滨浴场、三十六脚湖、崇台观日、海蚀拱门观潮、片瓦仙踪、指动石、南寨石林、琉球国驸马墓、新石器时代遗址3处、石牌洋、仙人井、王爷山、君山、将军山、海坛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