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冰心小说创作中的母爱论主题1

(2009-01-01 20:47:28)
标签:

杂谈

摘 要

冰心从十九岁初登文坛到九十九岁离开,她笔耕不辍,为中国文坛贡献了大量优秀的作品,翻开现代文学史我们对她的评价并不高。但是对于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在其小说作品中可以说得到充分的展现。

    关键词   1.冰心   2.母爱   

五四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局面:新的思想意识、新的哲学、新的语言形式以及新的文学样式。与此同时,中国文坛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大师,写作生涯将近一个世纪的冰心便是享有盛名的一位。

冰心代表的是中国文学里的感伤传统。她是一个颇为重要的小说家、诗人、散文作家。她作品的语言将明白晓畅的白话和凝练简洁的文言于一体,创造了独特的冰心体。小说中她淡化了情节,增加了抒情成分,形成了具有随笔特点的文体。她的小说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也不着力于人物塑造,多写生活的几个片断或场景,意在通过这些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表明心中的某些见解。我以为,在冰心的行进路线里,就体现着五四文学的传统,即便只是一部分,它也是真实的、宝贵的,比一些徒作空言或妄言的理论家说的,要切实得多。尽管冰心“爱的哲学”不具备现实性,其小说与其散文、诗歌相比之下相对处于劣势状态,但是对于其表达方式的喜爱,对于对“母爱”的尊敬,再加上对冰心个人的喜爱,我选择了这个题目对冰心小说创作中的母爱展开阐述。 

一、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她的母亲名叫杨福慈。父亲是清政府的海军军官,冰心的童年较长时间住在烟台的海边。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随后到美国留学基督教的文化,这对冰心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9年,她便以处女作《两个家庭》在《晨报》中崭露头角。她的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有《超人》、《烦闷》《我的母亲》等,冰心的文学生涯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她的全部创作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就是“爱”;她的人生信条和文学追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生平著作相当丰富,早期所作的小说,严肃地探讨人生,提出许多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问题,当人们在冰心的作品中徜徉的时候,不难发现,在她的作品中展现得最多的是那温馨的母爱之光。

于是,我不禁想问:冰心有着怎样一位母亲,而这位母亲又是如何影响冰心的呢?

1871年,杨福慈出生在福建一家世代为学官的书香门第。冰心的母亲是生活在文化浓郁的文学之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之后对冰心的教育有了更好的铺垫。母亲让小小年纪的冰心在浓浓的爱中成长,这对冰心后来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在作品中冰心总会以最炽热的语言讴歌母爱,把母爱宣扬为至诚至大、至高至上的伟力,把母亲宣扬为孕育着一切的“万有之源”。但是而当不安宁的心灵需要寻求安慰和归宿的时候,母亲却又成为最安全的寄寓之所……

冰心的母亲给与了她无尽的关怀和尽可能的宽泛的爱的环境,母亲培养她的人生观价值观,母亲支持她去读自己喜爱的学科,母亲给她选择婚姻的权利,母亲教他学会面对世界面对自己!从她的呀呀学语,到她走向学校;从她接触文学,到她走入文坛,母亲都始终扮演着引路者的角色,母亲从没有强制,也没有过多的责骂,始终让母爱的温情萦绕在孩子身边,让她有自己的空间,有属于自己的选择,甚至对于冰心的爱情也是遵从孩子自己的选择的……母亲成为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母亲让她的一生拥有无尽的色彩,拥有了浓浓的爱,拥有完美的人生痕迹,拥有了一个又一个的好的作品,拥有了最与众不同的母爱情结!

可以说母亲成为了影响她一生最重要的人,也因为如此她的小说创作中母爱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 

二、创

冰心的人生充满爱意,其作品也随着她的人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19年,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她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第二个阶段也就是接下来我打算重点陈述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以1921年发表的《超人》为发端,突破了第一阶段对社会问题“只问病源,不开药方”的局限,冰心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开出了她对社会种种问题的“药方”爱的哲学。冰心把艺术视为给人们以精神慰籍的手段,竭力寻找一种救治时代“病源”的药方,这便是“万全之爱”。冰心深受基督教博爱思想和泰戈尔哲学的影响,在她看来,只要世界上的人们彼此相爱,便可以化解一切痛苦,而母爱、童心爱和自然爱便是使人体会到这种超越一切的“爱”的桥梁,因而也成为冰心作品的三大母题。

冰心的创作所特有的细腻的笔调,丰富的想象,凝练的语言,娓娓的抒发了冰心对家人,对山川秀水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文章血液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纯正的审美趣味与强烈的道德力量,使她的作品有永不凋零的艺术青春。这正是冰心作品能赢得一代读者并得以传世的主要原因所在。

冰心小说作品《超人》就是典型中的一部,主人公何彬是一个“五四”落潮后的悲观主义者,现实的黑暗,理想的破灭,使他内心产生严重的失望。他信奉尼采的“超人”哲学,认为人与人之间“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认同尼采所说的,“爱和怜悯都是恶”。于是他厌世,恨世,成了一个“冷心肠的亲年”。然而,贫苦儿童禄儿在夜间的病中呻吟,引起了他的怜悯,也使他忆起了童年的记忆……特别是经何彬帮助恢复了健康的禄儿,送来鲜花以及一封歌颂“母爱”的信,震撼了何彬的灵魂,使他这个被人看作心肠很冷的人,竟然泪流满面。他表示:“小朋友啊!不错的,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易互相遗弃的。”小说表现了以“爱的哲学”战胜“超人哲学”、战胜“恨”的主题。纵观种种,可以看到“母爱”的主旋律与其多重爱意回响在她的作品中,虽然她很少正面表现时代风云、重大的事件,但是,她的创作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纯正的审美趣味与强烈的道德力量加上浓郁的母爱情怀,使她的作品葆有永不凋萎的艺术青春。

随着时光的流逝,每个个体都要成长。尽管母体很舒适很温暖,但是当我们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时,必须离开母体,进入一个自己未知的世界当中。如果每个个体不离开母体,就不会有什么新的价值。而在实现这一价值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并且会感到很痛苦,这是自然要回归母体,产生幻年母体之情。母体的含义很丰富,母爱更是纷繁深蕴的。记得她的作品中她最好的小说——尤其是她在念大学时写的——都具有这一份纯真的感性。在《寂寞》里,小小的故事一次又一次感动着我,文中小小曾感到过一份又一份的感伤,而这一份份感伤与故事前面的欢乐时光的回想对比之下更显得真实可信。除了一小段很不和谐的关于母爱的说教场面之外,这一篇以简洁莹澈的文字写成的故事,几乎是一首毫无瑕疵的田园曲。在那小段里,冰心让小小听他母亲的一段训话:“婶婶看见我替你买了一顶小草帽,看那样式很好,也想买一顶给萱哥。忽然想起萱哥死了,便又落泪,我们转身就出来了。——你看母亲爱子的心,是何等的深刻!”等一些小说作品,让“母爱”更好的成为冰心小说的骨髓!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作品将母爱与其创作紧紧地连结在了一起,我看这篇文章将近一个小时左右,但在不知不觉中深深的被其吸引住了。这篇文章就是在冰心小说中的《我的奶娘》这篇文章的结尾说到:“抗战后,生死流转,奶娘的消息便隔绝了。也许时已死去了吧,我辗转都得不到一点消息。”此时可以看出奶妈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如同母亲一般。到后面“我倒希望她在故乡沦陷以前死去。否则她没有看得见她的荣官‘跨海征东’,却赶上了‘东洋人造反’,我不能想象我的亲爱的奶娘那种深悲狂怒的神情……”可见作者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在奶娘身上,同时将另一种对“母亲”的依恋、担忧、思念、向往统统写了出来。特别是最后一段“安息吧,这善良的灵魂。抗战已进入了胜利阶段,能执干戈的中华民族的青年,都是你的儿子,跨海东征之期,不在远了!”此时的作者将满怀的激情怦然迸发,将母爱的情怀写的意义非凡,将对母爱的崇敬写得真切感人,将对一位奶娘的感情中融入的全是母子之情。怎能不说冰心的母爱主题与其小说作品有着脱不掉的深深的联系。

从此我对冰心的作品,对冰心眼中的母爱,对冰心小说作品中反映的母爱情怀的新的认识,同时对其小说作品与“母爱”的镶嵌更是感慨万千。于是后来母爱的重新定义在我脑中久久萦绕!

冰心的小说及时处理导致主人公死亡的矛盾,也并不把这矛盾写得非常尖锐,绝无剑拔弩张之势。揭示生活中的弊端,也不去严厉谴责的姿态。她的小说往往带着静谧和睦的气氛,发散着随弱者的爱的馨香,对母爱的完美展现,婉婉道来。这些都形成了她独有的娴静秀美的艺术风韵。但因此,有的小说也只是些印象的记述,而有的人物,有纯是作家主观理想的传声筒。她非常注意自己作平的艺术个性的鲜明性,却忽略了笔下人物个性的鲜明性。

虽然冰心的创作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是其小说基本内容却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很单调。20世纪30年代初,阿英提出“爱的哲学”的概念来概括冰心早期作品的特点。从此,“爱的哲学”便与冰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小说中的“母爱”情节也让她的创作与母爱密不可分。这份与众不同的“母爱”不仅影响了冰心、冰心的作品,将大爱、博爱传播给了千千万万的人,同时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它汇成了人生、汇成了一部书,一部母爱之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书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