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今:从交韵的处置看《诗经》韵例的分析

(2013-07-11 13:15:34)
标签:

文化

分类: 诗歌语音学

1986年第4期 .辽宁大学学报 总第80期

 

从交韵的处置看《诗经》韵例的分析

                 宋今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对《诗经》的韵例作了如下分析:一、从韵在 句中的位置看可以分为句尾韵和句中韵,句中韵又叫变相句尾韵。二、从一章中所用的韵 数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三、从韵脚相互距离看,可以分为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和 交韵。

其他的古汉语教材对《诗经》韵例的分析与此大致相同。例如,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古汉语筒论》对《诗经》韵例作了这样的分析:第一,韵脚所在 (1)韵脚在句末的;

(2)韵脚在句末上一宇的。第二,一韵到底与换韵 (1) 一韵到底.;(2)换韵。第 三,句句押韵、隔句押韵与交韵 (1)句句押韵;(2)隔句押韵;(3)交韵。所用词 语虽然略有不同,但与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对《诗经》韵例的分析相比,从角度到 标?Hi都是一致的。

用这种角度标准对交韵诗章进行分析和处置,就会遇着一定的困难。例如:《邮风静女》第三章:"自牧归莫,泡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始。""養"和"美"相押, 闻是脂部字;"异"和"赔"相押,是职之通韵。从前在句中的位置看是句尾韵;从韵脚 相互距离看,是交韵。可是从一章中所用的韵数看呢,是一韵到底呢还是换韵呢?对此,王 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有一个解释:"交韵例外,不算换韵。"那么,能算是一前到底 吗?显然也不能。究竞算什么呢?只能什么也不算。也就是说,对于交韵诗章根本就不能 用第二条标准去分析。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题解》说:"从一章所用的韵数 看,虽然不止一个韵,但不属于前后换韵,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也是无法分析的意思。

我认为对这类诗章不能从一章所用的韵数的角度去分析这是很难理解的,用"例 外"或"特殊情况"去解释也难以服人。因为此类诗章为数并不少。仅据王力先生的举巧, 纯交就有《否南.野有死廣》《邮风.静女》《周南.兔置》《鄙风.鹤之奔奔》《曹 .下泉》《小雅.皇皇者华》《小雅.鱼丽》《小雅.节南山》《小雅.桑息》《小雅白华》《小雅.飄叶》《大雅.思齐》《大雅.大明》《大雅.桑柔》等十四章> 复交韵有 《邮风.谷风》《小雅.大东》《周颂.離》《大雅.Cp》等四章;不完全交韵又有《召 .行露》《召南.小星》《邮风.柏舟》《邮风.燕燕》《王风.泰离》《郑风.有女同 车》《秦风.无衣》《趣风.东山》《小雅.四牡》《小雅.夭保》《小雅.采厳》《小难 六月》《小雅.斯干》《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小宛》《大雅.皇矣》《大雅.卷 阿》《大Hi; 桑柔》《鲁颂.閩宫》等十九章。共三十七章。

这类诗章之所以难分析,恐怕问题出在分析的标准和对标准的理解上。先看第二条标准 "从一章所用的韵数看"。按字面理解,应该说的是一章当中用了几个韵,或者一个,或者 两个,或者三个,等等,总之,是可以计算的。按这个理解,《邮风.静女》第三章是可以 分析的是用了两个韵一个腊部,一个职之通韵。但是,第二条标准下面又有两条具体标 准。从具体标准来看,一个是"一韵到底,当然是一章只用了一个韵;另一个是"换韵", 说的似乎又不是用了几个韵不是指数目的多少,而是指韵部是否改换换一次也是换韵, 换两次也是換韵,与数目无关。按这个糖准看《邮风.静女》第三章应该属于换韵但和 一般换韵又有不同,换得太频繁,一句一换,四句诗换了三次韵,而且只是两个韵部换来换 去。如果这个分析成立,那么推而广之百句的交韵诗章就是换韵九十九次了,也是两个 韵部倒来倒去这未免有点滑稽,因此还是不承认它是换韵为好。

95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再看第三条标准"韵脚相互的JE离"。从字面上理解应该说的是"韵的距离下 面一、二两个小标准和它是一致的或者句句押韵也就是每句都有一个韵脚;或者隔句押 韵,也就是说痛一句才有一个韵脚》但挺交韵列为第三个小标准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和前两 个标准是相重迭的,它们不是一个平面上的东西。照此分析下来《邮风.静女》第三章可 以说既是交韵又是句句押韵。因为从韵脚(不一定是同部字〉的相互距离看每句都有一个 韵脚,当然该是句句押韵。这样的分析是会引起混乱的。

看来,如何处置交韵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一九八0年十二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 力先生的《诗经齒读》其中有一部分专门谈到了《诗经》的韵例问题,现将王先生对《诗 经》韵例的分析标准摘出与本文有关的部分条列如下:一、韵在句中的位置 (1)韵脚; (2)虚字脚。二、韵在章中的位置1、一韵到底 (1〉偶句韵;(2〉首句入韵;

(3)句句用韵。2、两韵以上的诗章 (1〉一般换韵;(2)交韵;(3)抱韵。王先生 把交韵和一般换韵、.抱韵弁列起来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它们都指的是同韵部的押韵 宇在一章中的安排形式,一般换韵就是前后分开安排交韵就是交叉安排,抱前就是中间与 前后分开安排。但是就"一韵到底"和"两韵以上的诗章"的分法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纠缠 不清的问题。一般说来,偶句韵和句句韵不可能只存在于一韵到底的诗章中,两韵以上的诗 章中也存在偶句韵和句句的情况。这在韵例分析上就出现了交叉。例如:《邮风.谷风》 第三章:"径以渭油,堤湯其扯;宴尔新昏,不我屑以(之部。毋逝我梁,毋发我苟。我 躬不阅違維我后侯部〉?"这是王力先生所举的两韵以上诗章中一般换韵的例子。这章 诗不属于一韵到底但却显然是偶句韵。再如:《邮风.静女》第二章:"静女其变,始我形 管(元部。影管有烤,说译女美(微脂合韵)。"这也是王力先生所举的两韵以上诗章中 一般换韵的例子。这章诗也不属于一.韵到底但却明显地属于句句韵。另外,就交韵来说,全 部属于雨韵以上的诗章,却又毫无例外地属于句句韵(不完全交韵不在内。由于存在着上 述这些矛盾交叉的情况,"一韵到底"和"两韵以上的诗章"的分法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因此,本人设想,将《诗经》韵例的分析标准作如下修改:

一、韵脚在句中的位置 二、韵脚在章中的位置 三、韵在章中的分布

①句尾韵 ①痛句韵 ①一韵到底

②句中韵 ②句句韵 ②中间换韵

③交韵

前两个标准只就韵脚来说,不涉及韵部,也就是不涉及同韵字。第三个标准谈的是同押一^ 韵部fhj韵脚。三个标准,界限分明,就不会有互相扯皮的现象了。还以《邮风.静女》第三 章为例.可以作如下分析:从韵脚在句中的位置看,属于句尾韵,从韵脚在章中的位置看, 属于句句韵;从韵在章中的分布看属于交韵,也就是同韵部的韵脚交叉分布。

这样处置交韵会不会影响到其他类型诗章的分析呢?试再分析两例。例一,《小雅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違朝矣。"从韵 脚在句中的位置看,属于句中韵;从韵脚在章中的位置看,属于搞句韵;从韵在章中的分布 看,属于一韵到底肖部〉也就是同韵部的韵脚全面分布。例二,《小雅.大东》:"维 南有宾不可以簾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括酒衆阳部〉。维南有算,载翁其舌;维北有 斗,西柄之揭(月部"从韵脚在句中的位置看,属于句尾韵;从韵脚在章中的位置看, 属于降句韵;从韵在章中的分布看属于中间换韵.也就是同韵部的豹脚前后分布。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这样的标准是合适的.既合理地安排了交韵又不影响对其他类型 诗章的正确分析,也不存在无法分析的情况当然,《诗经》的用韵格式是多样的还有许 多变化的情况但不属于本文讨论之列,

【责任编辑张军】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