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洁敏:汉语的节奏规律和朗读艺术
(2012-12-25 00:15: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诗歌语音学 |
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第2期(总第24期)
汉语的节奏规律和朗读艺术
杭州大学吴洁敏
本文所说的节奏规律,是指语音链上由音素组成音节,音节组成词语,词语组成句子、段落乃至篇
章,即在连续言语中,语音因家对立统一的组合规律.因为正是语音的对立因素成周期性组合的结果,便
使语音链上产生了节奏①.朱光潜先生说“从前文学批评家常用‘气势’、‘神韵’、‘骨力’、‘姿态’等词,看
来好象有些弄玄虚,其实他们所指的只是种种不同的声音节奏,声音节奏在科学文里可不深究,在文学
文里却是一个最主要的成分,因为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犹如在说话时,
情感表现于文字意义的少,表现于语言腔调的多,是一个道理。”②鲁迅曾说文章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
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③声音美要靠语音来体现.探讨汉语节奏规律实际上就是为了
寻求形成汉语语音链上声音美的规律。因而它为汉语诗文美读提供了条件.因此,汉语节奏规律毫无疑
问也为朗读艺术提出了理论依据.
为了讲清问题,这里先简述一下听说读写的关系,及其在信息传递中的不同功能:
(通过语音组合发出信息)
说
—
~听(通过声波传递和听觉感受接收信息)
语录息
朗读(先分解接受信息,再通过语音组合补齐全部信息后传递出去)
很明显,朗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从前人研究古文,特别着重朗诵.姚姬传说:‘大抵学古文者必
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
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自己作文,也要常拿来读,读,才见出声音是否响
亮,节奏是否流畅。”④
但朗读时语音链上的停延、节奏、重音、语调等节律特征却不是外加的,也不是朗读者杜撰出来的,
而是发话人原来就附着在音素音位上的。因为这些节奏特征在通常情况下无法用书面符号全部记录下
来,所以朗读者的创造就受到了一定条件的限制.朗读与说话不同。朗读者必须尊重原作,他没有选词和
造句的权力,只能在原语音链上切分并补出文字无法表示的节律,但在我们对语言节奏规律的探讨中认
为朗读者还是存在着极大的创造天地。
汉语节奏周期(包括准周期)的模式有三种:一、往复式周期为“AB一AB洲ABC一DEC”,如“学习学
习”是音节异同相间往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声调是“去、上、阴、阳了去、上、阴、阳”往复型周期,二、
回环型周期为“ABC一CBA”“ABC一CDE”,如“语言的美,美的语言”、“要回扣不给,给回扣不要“、“她抽
了喷,喷了抽”,三、对立型周期为“AAB一BBA”,如“登泰山而小天下”(平仄平/仄平仄).
·本文是1991.6在北京语言学院作的讲座,发表时略作增州.
103世界汉语教学1”3年第2期(总第24期)
汉语语音的对立因索成周期性组合的结果,产生了~汉语的七种节秦形式(为便于表示,在括号中用
字母符号代替)。这七种节奏形式笼:由长嘘音列有规律文替组成的长短律(c).由等音长音列与音顿交
替组成的音顿律(d);由音步时值长短不同组成的快慢律(k);由声调高低组成的平仄律(P);由语调扬抑
组成的扬抑律(y);由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排列而成的重轻律(z).由声韵母或音节异同排列成周期性
组合的声韵律(s)。。
语言节奏又有层次,由音节周期组成音步节奏单元,由音步周期组成基本节奏单元,由基本节奏周
期组成节奏群层单元,由小节奏群层周期组成大节奏群层.同一周期中还可能相登着两种以上的节奏形
式.大节奏周期内可以套小节奏周期.我们的汉语语音链就是这样由各种不同的周期模式,不同节奏类
型,层层叠叠地组合起来的。语音链上的音节是这样层层经睡地组成了词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所有
的语音链都必须具备音步节奏周期,否则就破坏了语言的节奏美,文章读起来就会拗口.缺乏音步节奏
的语段好比就是语音链的断裂,而断裂的语音链是决不可能产生美读的.优美的语音链必须具备节奏群
层节奏,同时还套委着基本节奏和音步节奏,相套亚的大周期到小周期的时值还得成整数倍数增加,否
则声音就不和谐.语音链套益的节奏形式越丰富,层次越多,那么读起来声音就越好听.⑥下面就从短语
到语句、段落举例剖析其间的节奏组合规律。
(l)惨淡经营(2)筋疲力尽(“’”为重音标记)
c些’d丝j竺’y」卫多迎’越l三渔l色11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