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洁敏:汉语的节奏规律和朗读艺术

(2012-12-25 00:15:28)
标签:

杂谈

分类: 诗歌语音学
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第2期(总第24期)
汉语的节奏规律和朗读艺术
杭州大学吴洁敏
本文所说的节奏规律,是指语音链上由音素组成音节,音节组成词语,词语组成句子、段落乃至篇
章,即在连续言语中,语音因家对立统一的组合规律.因为正是语音的对立因素成周期性组合的结果,便
使语音链上产生了节奏①.朱光潜先生说“从前文学批评家常用‘气势’、‘神韵’、‘骨力’、‘姿态’等词,看
来好象有些弄玄虚,其实他们所指的只是种种不同的声音节奏,声音节奏在科学文里可不深究,在文学
文里却是一个最主要的成分,因为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犹如在说话时,
情感表现于文字意义的少,表现于语言腔调的多,是一个道理。”②鲁迅曾说文章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
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③声音美要靠语音来体现.探讨汉语节奏规律实际上就是为了
寻求形成汉语语音链上声音美的规律。因而它为汉语诗文美读提供了条件.因此,汉语节奏规律毫无疑
问也为朗读艺术提出了理论依据.
为了讲清问题,这里先简述一下听说读写的关系,及其在信息传递中的不同功能:
(通过语音组合发出信息)


~听(通过声波传递和听觉感受接收信息)
语录息
朗读(先分解接受信息,再通过语音组合补齐全部信息后传递出去)
很明显,朗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从前人研究古文,特别着重朗诵.姚姬传说:‘大抵学古文者必
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
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自己作文,也要常拿来读,读,才见出声音是否响
亮,节奏是否流畅。”④
但朗读时语音链上的停延、节奏、重音、语调等节律特征却不是外加的,也不是朗读者杜撰出来的,
而是发话人原来就附着在音素音位上的。因为这些节奏特征在通常情况下无法用书面符号全部记录下
来,所以朗读者的创造就受到了一定条件的限制.朗读与说话不同。朗读者必须尊重原作,他没有选词和
造句的权力,只能在原语音链上切分并补出文字无法表示的节律,但在我们对语言节奏规律的探讨中认
为朗读者还是存在着极大的创造天地。
汉语节奏周期(包括准周期)的模式有三种:一、往复式周期为“AB一AB洲ABC一DEC”,如“学习学
习”是音节异同相间往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声调是“去、上、阴、阳了去、上、阴、阳”往复型周期,二、
回环型周期为“ABC一CBA”“ABC一CDE”,如“语言的美,美的语言”、“要回扣不给,给回扣不要“、“她抽
了喷,喷了抽”,三、对立型周期为“AAB一BBA”,如“登泰山而小天下”(平仄平/仄平仄).
·本文是1991.6在北京语言学院作的讲座,发表时略作增州.
103世界汉语教学1”3年第2期(总第24期)
汉语语音的对立因索成周期性组合的结果,产生了~汉语的七种节秦形式(为便于表示,在括号中用
字母符号代替)。这七种节奏形式笼:由长嘘音列有规律文替组成的长短律(c).由等音长音列与音顿交
替组成的音顿律(d);由音步时值长短不同组成的快慢律(k);由声调高低组成的平仄律(P);由语调扬抑
组成的扬抑律(y);由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排列而成的重轻律(z).由声韵母或音节异同排列成周期性
组合的声韵律(s)。。
语言节奏又有层次,由音节周期组成音步节奏单元,由音步周期组成基本节奏单元,由基本节奏周
期组成节奏群层单元,由小节奏群层周期组成大节奏群层.同一周期中还可能相登着两种以上的节奏形
式.大节奏周期内可以套小节奏周期.我们的汉语语音链就是这样由各种不同的周期模式,不同节奏类
型,层层叠叠地组合起来的。语音链上的音节是这样层层经睡地组成了词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所有
的语音链都必须具备音步节奏周期,否则就破坏了语言的节奏美,文章读起来就会拗口.缺乏音步节奏
的语段好比就是语音链的断裂,而断裂的语音链是决不可能产生美读的.优美的语音链必须具备节奏群
层节奏,同时还套委着基本节奏和音步节奏,相套亚的大周期到小周期的时值还得成整数倍数增加,否
则声音就不和谐.语音链套益的节奏形式越丰富,层次越多,那么读起来声音就越好听.⑥下面就从短语
到语句、段落举例剖析其间的节奏组合规律。
(l)惨淡经营(2)筋疲力尽(“’”为重音标记)
c些’d丝j竺’y」卫多迎’越l三渔l色11色![】
①d、s①d、s①d①d
I!l!
②d、p、2②d、s、:、p
例(1)、(2)都由两个层次四种节奏组成,但组合方式不同。例(l)的基本节奏层是由音顿律(d)、平
仄律(p)、重轻律(z)相叠的复合节奏,乐音链之间又相套着音顿律(d)和声韵律(s)相登而成的音步节
奏。例(2)是由音顿律(d)、声韵律(s)、平仄律(p)和重轻律(:)相登而成的基本节奏层中又相套着音顿律
音步节奏.两例相比,例(”多了音步层中的声韵律,例(2)则多了基本节奏层中的声韵律,所以两个语音
链都是由两个层次四种节奏形式组成的复合节奏乐音段,读来都很好听.
(3)我为人人声.人人为我、.(“尸,,“、”为语调标记)
w6’w色ir亡nr乏n尸,r亡nr亡n’w色1w6、.
Lse
ee!L一IL一一一IL一—l①d、s①d、s①d、s①d、s
lI
②d、p②d、p
③d、p、s、z、y
这是由八个音节组成的节奏群层,共套叠这三个层次五种节奏形式。在节奏群层③相叠着音顿律、
平仄律、声韵律、重轻律、抑扬律五种形式.因为“我为人人”和“人人为我”这两个基本节奏周期的音节相
等,合音顿律,声调组合为“仄仄平平”对“平平仄仄”,合回环型平仄律,两个“为”读重音,两个周期的重
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排列和音节组合又合回坏型重轻律和回环型声韵律;前一分句用扬调,后一分句
用抑调形成对立型扬抑氛其间又相套由音顿律和平仄律相亚的墓本节奏单元②,无论是“仄仄平平”还聋J
是“平平仄仄”均为对立型平仄律。基本音节群内又相套着由音顿律和平仄律相登的音步节奏单元①,因
为“w6w石”是半双声音步,“r如r如”是登音音步.虽然这一语音链并不长,却有多层次的丰富多彩的节
奏形式相套叠,所以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大象一学就会,一听就借,于是便广为流传了。、
104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第2期(总第24期)
即便是复句,也能把作者所运用的节奏形式加以层层剖析。如鲁迅《阿Q正传》中的一句复句的节
奏层次如下:
“)阿Q,进三步尸,
①①①
1.111
骨d(k)②d(k尸

D便’退三步、,’都站着、;小Dl进三
①①①①①
111.1.
步尸,阿Q便’退三步、,’又都站粉、.
②d(k)
①①①①
1._,11_.
骨d(k)②d(k入
①①
ll
②d
③d、s、p、z、y③d、s、p、s、y
①。、z、y
⑥d、s、p、:、v
这句话平常得近乎口语,然读来顺畅,听来悦耳.因为在由28个音节组成的语音链上套登着五个层‘
次的七种节奏形式.限于篇幅,此处不再逐层分析.大家可以根据层次线上所标出的记号知道这些重重
处叠、丰富多彩的节奏形式是怎样有机地组合起来的。
散文有节奏美,诗歌的语音链比散文更富有节奏美,尤其是律诗.诗句字数相当,又讲究平仄和押
韵,语音链上就自然形成音顿律、平仄律、声韵律、扬抑律相套叠的节奏群层乐音段.那么又如何来辨别
具有音顿律、平仄律、声韵律、扬抑律相套叠的诗句的乐音度的高低呢?还是用节奏层次和形式的多寡来
判断.下面我们来读一首俞平伯的曾祖父俞棍在1873年写的关于九溪十八涧的诗,其中的四句后来用作
西湖风景的楹联。这几句,语法结构相同,语音形式也极为相似.但用普通话朗读,则乐音度并不相同。
(5)重重登受’山尸,曲曲坏环’路、,丁丁咚咚’泉产,高高下下’树、.
从语感上品味第三句最好听,第四句其次,第二句再次,第一句稍逊。这便证实了节奏形式越多的语
音链声音越好听的结论。为便于分析,我们用拼音将音素的组合关系表示出来:
eh6ngeh6ngdi亡di婚,shon
【11{
①d、s①d、s
l
②d
I
③d(k)③d(k)③d(k)③d(k)
I
④d、p、:、y④d、p、z、y
⑤d、p、:、y
这20个音节组成了五个层次六种节奏形式,每句的第①、③层相叠的节奏形式相同,第②层相登的
节奏形式不同.第②层中,第一句只有音顿律,第二、四句为音顿律、平仄律相叠,第三句由音顿律和声
韵律相登,所以后三句比第一句好听。但细辩起来又觉得第四句比第二句节奏感强.原因是“高高下下”
合“平平仄仄”对立型周期,平声与仄声的对比度大;而“曲曲环环”按律诗的平仄要求为四字皆平,但用
普通话朗读却有阴阳之别,“阴阴阳阳”也合声调组合上的周期性排列要求,所以也合平仄律(节奏形式
中的平仄律与律诗中的“平仄”含义不同—作者按).但“阴阴阳阳”声调的对比度小,所以节奏感不如“平仄”对立强,因此.第四句比第二句好听。而第三句虽四字皆平,无平仄律,却相亚着声韵律。即
“dmgdingd面gh加了两个音步声母相同,韵母相异,组成基本节奏层中声韵异同对立的声韵律。它与第
二、四句的第②层都有两种节奏形式相叠,而声韵律与平仄律相比,前者是音质的异同对立,所以节奏感
是显性的。后者是声调的音高异同对立,节奏感是隐性的,因此,具有声韵律音步周期的第三句就比具有
平仄律音步周期的第二、四句更为好听。根据普通话朗读的节奏形式分解,便把俞彬的这四句诗的乐音
105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第2期(总第24期)
度依次排列为:
三>四>二>一(“>”表示乐音度大于)
以上分析证明了我们的节奏规律是合乎实际语感的.可以用它来鉴别语音链上的盐梅之味、五色之
美.这儿得说明的是俞据这四句诗当初并非用普通话语音来表达,字调是用平上去入来搭配的.其中“叠
叠’,“曲曲”均为入声字。第一、二句的前四个字调构成了回环型平仄律:“重重叠叠”和“曲曲环环”为“平
平仄仄”对“仄仄平平”,而这些仄声字又均为声音短促的人声,因此,原诗一、二句读起来与第四句一样
好听,实在是难分高下的。当然,用现代汉语写的新诗,就该用普通话才能如实再现原作者的节奏美,若
是用方言或是由普通话掌握得不好的读者来朗读,作品的音乐性就会受到影响。
语言的节律是人们为了准确地传达词句的内容,表现说话人的思想情感,以求达到互相了解的必要
手段.同样内容的词句.采用不同的语气、间歇、长短、快慢,效果可能完全不同”,所以“得用最适当的声
音来表达词句的内容和感情。⑦“停延”是节奏中最荃本的间题,它由音长和音空组成.我们节奏中的音顿
律,、长短律、快慢律与“停延”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语言中的音节的长短快慢的安排要取决于语境和题
旨,决不能千摘一律。
一般人认为五言三拍,在基本节奏的组合上大多也是按“2+2+l“切分.可是当我们对不同的五言
句进行节奏剖析时,发现五言音段可以因为语义、语用、语境和语法结构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节奏音
律.因为语音链是表义的,要受到语用的制约,同时也会受到语法结构的影响.所以五言句也许有三音
步、两音步,也可能有四音步、五音步.当然,对于初学者,比如学龄前儿童、初学汉语的外国人,让他们先
从五言三拍开始学起最为适宜,因为这容易模仿。但除了音顿律,还得尽可能给他们念具有声韵律和平
仄律相叠的语音链。因为那样的句子易学、易读、易背诵。还可以在缓慢的朗读声中把每一个字的声、韵、
调念准。
五言并非全是三拍。就上面引的俞批的四句诗来说,每句五言.组成一个偏正词组。前面四个重叠音
节为修饰语,后面带了单音节中心语.全句语音链的切分为“4+l”组成一个基本节奏单元,所以这五个
音节的切分是前4个音节为一个大音步,后面的中心语一个音节为一个大音步,全句由两个音步构成一
个基本节奏单元.即前面4个音节的音步音值相当于后面一个音节一个音步的音值。从音节时值来说,也
可以说语音链上出现了快慢律.全诗的节奏组合层次如下:
X丫XXtX,X沐XX,又,X只X丫,只,XXXX.X。
111-一11一(11-一11一
2222
4+4
用这样的节奏来朗读,人们便可以从后一个中心语的延音中领略到九溪十八润的秀丽景色和幽静
环境,听来会感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品的神韵也便从节奏中显示出来了。但这样的节奏形式比较复
杂,也比较难读,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就不易掌握。但对学汉语的外国人来说,只要稍加指导与操练,还是
不难掌握的.当你向学生描述出这种节奏所传达的感情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便喜欢听喜欢
学,慢慢掌握了.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学生对汉语音乐美的语感。
读李d的《静夜思》就不能五言三拍,否则便是小学生的背书腔。也不能五言二拍,因为那是一首游
子的思乡曲.作品描写了作者因思念家乡深夜不寐,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若用“2+2+l”的五言三拍
念,则毫无感情可言。所以我们说那样朗读的诗作是没有生命的,当然也不可能去打动人。全诗由一个主
谓句、一动宾句和两个连谓句组成,后三句省略了同一个主语.节奏是缓慢的,语气是伤感的.作者在吟
诵时还带着沉思,因此我们把全篇切分为“5十6+6+5”音步.试读:
106世界汉语教学19马3年第2期(总第24期)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_头思故乡
丝X.兰二X一尸,丝X·竺一兰X一。、;丝X卜圣一圣.丫一一尸,丝X..兰止性x八·
L_11__1._l【_}1111.11.
23242423
L
.
一—一一}l一_!L一__l:l2+32十42十42+3
1一一


一,
_}.______l5+65十6
l
5十6+6十5
诗中第一、三句末的延音可以带给人们沉思的信息,第二、四句后面的停顿,则更表达了作者思极而
无法言传的的感情.这时语流中的音空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全诗结尾则声断而气不断,留下
一拍还是属于这个语音链的。事实上最后停顿的时间还可以延长到二拍三拍。如果用这样的节奏来朗读
《静夜思》,便把作者的无限思乡之情从语流中表达出来。这是比较高层次的节律,没有相当的文学修养
和节律训练,一时难以掌握.反过来,如果用《静夜思》的节奏来朗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么也
许会让人流下悲伤的眼泪,而不是“喜欲狂”的热泪。这便是节奏的魔力。足见不同节奏可以产生不同的
表达效果。而同一语音链也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切分法。相比之下,节奏层次越多,声音越好听.试析下面
飞白先生翻译的儿歌.我们让中国学生朗读,结果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读法。试比较:
(7)a豌豆饭儿热,豌豆饭儿冷;豌豆饭儿放在锅里九天整.
l}l!11
勺l
6

6+6
(7)bXXXXXO,X火XX冰0.XXXXX大X只XX火。
l!11.!111亡
【!l!
44
.}
(7)e冰X火XXO,X只丫XXO;XXX丫X火X冰XX只0
11111】,Il一目—}L一一!
2222
l}【__}L____I
22
{l
44
l_l
88
.
8+8
大家听起来会感到(7)c的语音链好听,(7)a其次,最差为(7)b。因为(7)c句延长了_后三个音节音
长,使它们各占一个音步,最后再加一个音步的停顿.这就使21个音节的语音链上产生了四个层次七种
节奏形式相套叠的复合节奏乐音段。而(7)a句,虽然最后也组成了“6十6”的节奏群层,但后半段语音链
节奏层次减少,实际上只套叠着音步周期;前半段没有歇顿,听起来既缺少变化又缺少冗余信息.(7)b
的读法,前半段节奏感强,有四个层次,然而到后面就觉得接不上,因为最后成了怡十6”音步切分,全诗
107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第2期(总第24期)
不能组成节奏群音列,那就少了一个节奏层次,影响音乐性,尤其读到后面觉得不顺口,听起来也别扭,
似乎头重脚轻有失平衡.这便是一首好诗给朗读的人念坏了。原因是朗读者破坏了语音链上的节奏群.
相比之下,(7)c为最佳节律组合。朗读中有一位同学读成了“……豌豆饭儿放在锅里九天九夜整.”她增
加了两个音节,与原诗意思也相符,节奏也好听,有创造性,但更动了译者的文字,也不大合原作的结构.
朗读是一种既要尊重作者文字记录,又要尊重作者在文字之外无法用书面符号记录的节律的再创造。既
要受一定时空条件的限制,又要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充分发挥汉语的节奏特色的艺术创造.唯有如此,不
断探索才能切实地再现原作的声情、神韵.
一句话也许可以读出不同的节奏模式,但最好的,即最适合于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却只有唯一的一
种.这正如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的“我们所要表现的东西,这里只有唯一的字眼可以表现它”,“只是发现
了近似的字眼是不能满足的,而且不能以为这事困难就马虎了事”.虽然福楼拜说的是选词,我们讲的是
节律,但道理是一样的。朗读者必须根据作者的题旨和语境来分析作品的节律,从中找到唯一的最能表
达原作者的声情的那一种.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朗读者的语音手段来重现作者的思想内容和气势神韵.朗
读韵文是这样,朗读散文也是这样二
语调是语句的节律特征.林煮先生说:“各音节组合本身都有自己的韵律特征,和语句的韵律特征汇
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表现出语句的语调.”。朗读中的扬抑律虽然是语句语调的组合规律,实际上也是
从音节到语句节律的汇合.因此它实在也是把语句中套整的各种节奏形式都融合在一起了.所以朗读时
的语调扬抑的配置是传达语言声情的关键。下面我们来分析几个散文的例子.因为例句较长,我们只用
箭号来表示语调的扬抑。语句间的其他各种节奏形式及层次不再划分,反正层次和各种节奏形式分析方
法与上述例句一样.
(8)我是来丝兰鱼鱼、,不是来里鱼鱼、..玉卫丝三~.登主.尸,互旦鱼王二鱼玉唾遇、,二鱼
他.们所.做丝查主尸,丝立随落他们的上且厂二主立.生旦、.让凯撒也这样鳖、.(朱生豪译莎剧《裘
力斯·凯撒》)
例(8)句是由“3+3+3+4十4+3+3十3”不同音步的长短律节奏群组成.八个语句的语调组合为:
“一、一、一尸一、一尸一尸一、一、”,这是一个以抑调为主的,由“抑一抑一扬一抑一扬一扬一抑一
抑”合扬抑律节奏群组成的乐音链。再加上“撤”“他”“骂’,“吧”的协韵使整个语段具备了声韵律、抑扬律
长短律和平仄律(语句末一个字调为“仄一平一仄一仄一仄一平一仄一仄”相叠套的乐音链。难怪朱译散
文体莎剧显得那么有神韵.又如:
(9)d有人说、,s①这个女娃娃不会活了尸,已经化了七个多钟头的抢救、。s②她是老天爷没有赋
于生命的小木西尸。再化多大的气力是没有用、.d可是老祖母不同意、.5③我的祖母没有生过孩子
、,我的父亲是五房承继到大房来的、.5④在生我之前尸,我的母亲已经生过三个孩子、,只留下一个
比我大两岁的大姐尸.5⑤祖母已经六十多岁了、,盼孩子已经盼得快要使她发疯了、.5⑥男孩子好尸,
女孩子也好、。d她想、,s⑦能生女孩子尸,就能生男孩子、。(张允和《本来没有我》,台湾《中国时报》
1985.5)
“d”表示单语句:“s”表示双语句。整段由112个音节组成的语音链上.共有7组合扬抑律的成双的语
句,共有99个音节,占总字数的88写.三处单语句,其实头里的“有人说”和后边的“她想”都是双语句前表
示总述的领起,真正成单的句子只有“可是老祖母不同意”一句。那也是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承上是表
示了转折,启下是说明了转折的原因.全段的语调排列又非常有规律.除第四组双句由一个曲抑调与扬
调搭配,它前后的两大语段的语调组合,正好成了一个回环型扬抑律节奏群层。现用数宇和扬抑调号来
表示整段节赛组合规律,用“d”表示单句.
d①尸、②尸、d③、、④厂、声⑤、、⑧尸、d⑦尸、
如果除去穿擂其间的单语句,那么这七个对句从中间第四对双句分开,则前后便出现了“扬一抑一
扬一抑一抑一抑”和“抑一抑一杨一抑一扬一抑”的回环型扬抑律大节奏群层.整个语音链以抑调为主调
108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第2期(总第24期)
也是符合题旨和语境的要求的.作者描写了一位自己没有生过孩子,却又是盼孙子盼得快要发疯了的老
妇人,面对一个落地之后已经抢救了整整七个小时还未闻哭声的孙女儿,整个气氛自然是极度压抑.其
中“我的祖母没有生过孩子”一句,原来我照常规用了扬调,与下句的抑调组成对立型扬抑律。而作者是
用抑调读的.看来还是我对作者所描写的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不深。作者了解她的老祖母盼子心切的心
情当然是深刻的,取抑调更能表达出老祖母当时既焦急又抑郁的心情和整个的氛围。而用扬调虽然能出
扬抑律,听来尚有旁观着的味道,在表情上就不如抑调.足见这第三对双语句用“抑一抑”调的往复型扬
抑律更能传达出作品中彼时彼地的此情此景.
但是,有时我们的分析与原作节律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作者所组织的语音链与朗读者所掌握的语
音系统不一致造成.比如普通话与方言就有差异.今音与古音更有差别.象俞枯的四句诗,作者与朗读者
的平仄律不一样就是一个例子。最常见的就是用普通话读古诗,有时便不合平仄或不协韵,原因是古音
和今音不同。所以,我们要求用普通话的声、韵、调来写作,用普通话来朗诵.唯有如此,才能在最大程度
上体现朗读者与原作者声情的统一,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朗读者在把现代汉语优美的音乐性传达出来
的同时,又如实地再现了原作的声情神韵.反过来,如今用现代汉语写作,是用普通话来表达作者的节奏
美的,所以,朗读者如果普通话掌握得不好,那么读出来的语音链的音乐性也会受到报害,更无法完全再
现原作的声情。
具体言语中的节奏模式变化无穷,具体语音链上的节奏特征也是因人而异,因境而迁,决非千篇一
律.写话人的气势神韵是由他们的题旨和语境所决定的,因此分析具体语音链的节奏组合模式时,要根
据上下文和作者的题旨.而汉语节奏规律是从具体语言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便可
以分析出语音链上千变万化的节奏组合模式,从而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音长、音强、音高及音色等种
种语音手段,来再现作者的声情神韵,收到最佳的美读效果。
附注:
①吴洁敏《什么是语言节奏》,《语文建设》1991.5.⑥吴洁敏心汉语节奏的套登现象—节奏规律研究之
②④朱光潜《散文的声音节奏》,《文艺杂谈》第82页,安二),《杭州大学学报》”91.3
徽人民出版社.⑦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第145页,科学出版
③.迅《中国小说史略》,《每迅全集》第八卷第257贾.社.
⑤吴洁敏《汉语节赛的形式—汉语音律研究之二》,⑧林森‘汉语韵律特征和语音教学》,《语音探索集稿,第《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1991,北京语l“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育学院出版社·【贵任编辑:邱衍庆】
中国修辞学会第六届年会暨
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中国修辞学会第六届年会盛首届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2月21日至25日在广州举行.参加蕊
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包括“湾省,和香港、澳r丁地区以及“本国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妻
提文大会论文80余箱.大会由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黎运汉教授主待,会长张静教授致开念
幕词,宜读了名誉会长张志公先生的书面发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当前如何开展修辞学的研究与
教学.大会进行了专题发言和分组发言,并对中心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修辞学既
属于语言学,又是一门多边性的学科,因此既要继续深入研究修辞现象,又要拓宽到边缘文叉领
域,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探索.台湾代表也在会上介绍了台湾修辞教学的情况.这次学术研讨会
是国内外修辞学者首次进行学术文流,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这次大会开得圆满成功,希望今后进
一步加强交流,召开更大规模的国际修辞学术研讨会。
.妙冲似的以冲创片酬冷钊玲杏刽飘冲
(尚
口心夕
今供稿)
。叮名夕,石夕苏台心‘办6心6心。
1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