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注音杂说

(2012-01-27 12:36:15)
标签:

杂谈

分类: 诗歌语音学

按:当代书籍市场所出古诗的注音版本不少,但准确注音的几乎没有,大都是按现代普通话的发音所注的音,一看就知道是借用注音软件做的。我们现代读古诗,如果不按作者那个时代的发音体系进行辨音,那么一半以上的古诗都不是诗而是文了。韵律是诗歌的细胞,而韵脚则是诗歌细胞的细胞核,发音错误,诗怎么会是诗呢?王力等语言学家曾对诗经、楚辞有过较为系统的注音研究,可惜所用注音符号不是汉语拼音,罕有读的懂的,书也出得太早,不便购买。中国现在太需要这方面的书籍了。因为这是让诗歌回归诗歌本原的一件大事,准确地诵读古诗,才会让更多的人清醒,古今诗歌,其本质是一样的:诗歌,是有韵律的一种文体,不是一分行就可为诗的。

《诗经》注音杂说

从语音上研究《诗经》有两个方面。一是《诗经》的用韵,一是《诗经》的注音。本文讨论的是后一个问题。
一、《诗经》的最早注音
由于语言和文字的变化,社会风习的更革,汉代人阅读先秦典籍开始产生困难,于是释义和注音的作品应运而生。
《诗经》的系统释义始于《毛传》,而最先为《诗经》作音的学者是郑玄,他的《毛诗音》是历史上第一部为《诗经》注音的专书。这部书早已亡佚,它是怎样为《诗经》作音的呢?
郑玄懂得古音。如《诗·东山》烝在栗薪笺:古者声栗、烈同也。《常棣》烝也无戎笺:古声填、真、尘同。他首先提出声类音类两个音韵学术语:就其原文字之声类,考训诂,捃秘遗。(注:贾公彦《序周礼兴废》引郑玄《周礼序》,见《周礼注疏》卷首。)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注: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引。)依张舜徽先生的解释:大抵发声部位相同的,叫做声类,收声部位相同或相近的字,叫做音类。凡是声类’‘音类相同或相近的字,其义必相同或相似。(注:张舜徽《郑学丛著》34页。)但郑玄注笺中常用譬况之法注音,而不用反切。如《诗·邶风》其虚其邪笺:邪,读如徐。《大叔于田》叔善射忌笺:忌,读如彼己之子之己。《出其东门》出其闉闍笺:闍,读当如彼都人士之都。《斯干》似续妣祖笺:似,读如巳午之巳。《崧高》往近王舅笺:近,声如彼记之子之记。计郑玄所用譬况之法,“A读如B”107次,其中改字 34次,释义16次,注音或注音兼释义57次。用“A读为B”“A当为B”,则绝大多数是改字。如《周礼·地官·司市》思次以令市注:玄谓思当为司字,声之误也。《诗·豳风·七月》田峻至喜笺:喜读为饎,饎,酒食也。现存郑氏所有注笺中没有用反切注音的,其所著《毛诗音》当亦不会例外。陆德明(约公元550—630)《经典释文》往往指明某字毛某某反郑某某反。 如《巧言》僭始竟涵《释文》:僭,毛侧荫反,郑子念反。《思齐》百两御之《释文》:御,毛牙嫁反,迎也;郑鱼御反,治也。《武》耆定尔功《释文》:耆,毛音指,致也;郑巨移反,老也。这类毛、郑异义共计100余事,其反切乃是陆德明用反切标注毛、郑所应读之音,并非直接引自《传》《笺》。《释文》又有《说文》某某反的话,如《民劳》汔可小康《释文》汔,许一反,《说文》巨乞反。此亦陆氏所用六朝反切,不是《说文》原有的。许慎时代还没有反切注音。
二、《经典释文》与《诗经》注音
陆德明《经典释文》30卷,成书于陈后主至德(公元583—586)年间,比陆法言的《切韵》(公元601)略早,其中5—7 卷为《毛诗音义》。《释文》以注音为主,兼及释义和校刊,集六朝音注之大成,对于现代《诗经》的注音极有参考价值。
1
、《释文》保存了大量六朝音切材料。《释文》广收旧音, 述而不作。他说:若经典常用,会理合时,即便遵承,标之于首。其音堪互用,义可并行,或字有多音,众家别读,苟有所取,靡不毕书。其或音’‘又音者,盖出于浅近,示传闻见。又说:若两本俱用,二理兼通,今并出之,以明同异。其泾渭相乱,朱紫可分,亦悉书之,随加刊正。复有他经别本,词反义乖,而又存之者,示博异文耳。(注:引自《经典释文序录》。)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统计,《释文》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馀家。《毛诗音义》也引用了樊光、王肃、孙炎、李登、韦昭、孙毓、吕忱、郭璞、刘昌宗、葛洪、徐邈、崔灵恩、何胤、阮孝绪、顾野王、沈重等数十家音切。(注:其中徐邈、沈重两家引用最多。)其原书大都已经亡佚,音切材料却赖《释文》保存下来,弥足珍贵。如:
《桑柔》忧心殷殷《释文》:殷殷,於巾反,樊光於谨反。樊氏东汉京兆(今陕西咸阳市东)人,曾作《尔雅注》,已亡。《毛诗音义》引樊光反切仅此一例,不知是否樊书原文。
《鹊巢》百两御之《释文》:御,王肃鱼据反,侍也。《小旻》国虽靡膴《释文》:膴,王火吴反,大也。《泮水》狄彼东南《释文》:狄,王他历反,远也。王指王肃(公元195—256),三国魏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人,著有《毛诗音》,已亡佚。
《白华》卬烘于煁《释文》:烘,火东反,燎也。孙炎音恭。《卷阿》尔土宇昄章《释文》:昄,徐符版反,大也。孙炎郭璞方满反。孙炎,三国魏安乐(今山东博兴县东北)人,著有《毛诗注》、《尔雅音义》等书,均已亡佚。
《雄雉》不忮不求《释文》:忮,之歧反,害也。韦昭音洎。《泮水》薄采其茆《释文》:茆,音卯,韦昭萌藻反,凫葵也。韦昭(公元204—273)三国吴云阳(今江苏丹县)人,著有《毛诗杂答问》、《汉书音义》等书,均亡,另有《国语注》,行于世。
《有瞽》箫管备举郑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释文》:编,薄殄反,又必绵反。《字林》《声类》《韵集》并布千反。《声类》10卷,魏李登撰,《韵集》6卷(一说5卷),西晋吕静撰,均亡佚。
《椒聊》硕大无朋朋,比也《释文》:比,王肃、孙毓申毛必履反,谓无比例也。《韩奕》燕师所完《释文》:燕,於见反。王肃孙毓并乌贤反,云,北燕国。孙毓,晋北海平昌(今山东诸城西北)人,有《毛诗异同评》10卷、《礼记音》1卷等,均已亡佚。王肃已见前。
《氓》隰则有泮《毛传》:泮,坡也《释文》:坡,本亦作陂,北皮反。吕忱北髲反。吕忱,西晋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人,撰《字林》7卷,补《说文解字》之所遗漏,颇为当世所重。 书已亡佚。
《燕燕》燕燕于飞《毛传》燕燕,鳦也《释文》:鳦,音乙,本又作乙,郭乌拔反。《生民》维秬维秠《释文》:秠,孚鄙反,亦黑黍也。郭芳妇反。郭指郭璞(公元276—324),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有《尔雅注》、《尔雅音义》等多种著作。《尔雅音义》已亡佚。
《采蘩》于以采蘩《郑笺》主妇髲鬄(注:《正义》本作主妇髲髢。)《释文》:鬄,本亦作髢,徒帝反,刘昌宗吐帝反。《采蘋》维锜及釜《郑笺》是铏羹之髦《释文》:羹音庚,是刘昌宗音。刘昌宗,晋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周礼音》1卷、《仪礼音》1卷、《礼记音》5卷,均已亡佚。
《伐木》骊酒有 《释文》:骊,葛洪所寄反。葛洪(公元281—341)晋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著有《抱朴子》等书。
《卷耳》我马虺隤《释文》:虺,呼回反,徐呼怀反。隤,徒回反,徐徒瑰反。虺隤,病也。 《定之方中》牝三千《释文》:牝,频忍反,徐扶死反。《丰年》亦有高廪《释文》:廪,徐力锦反,又力荏反,仓也。徐指徐邈(公元?—397),东晋学者,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人,著《毛诗音义》二卷,大量为《释文》所引用。
《考槃》永矢弗过《释文》:过,古禾反,崔古卧反。《羔羊》委蛇委蛇《传》委蛇,行可从迹也《释文》:行,下孟反,崔如字。崔指崔灵恩,南朝梁清河东武城(今山东博淄市西南)人,仕魏,著有《毛诗集注》24卷,已亡佚。
《北门》室人交遍摧我《毛传》摧,沮也《释文》:沮,在吕反,何音阻。《鸡鸣》东方明矣《传》东方明则夫人?{笄而朝《释文》:纚,色蟹反,何霜绮反。何指何胤(公元446—531),南朝梁庐江灊(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人,著有《毛诗总集》、《毛诗隐义》等书,均已亡佚。
《駉》有驈有皇《释文》:驈,户橘反,阮孝绪于密反,顾野王馀橘反。阮孝绪(公元479—536)南朝梁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著有《七录》、《文字集略》等书,均已亡佚。顾野王(公元519—583)南朝梁齐间吴郡(今江苏吴县)人,撰《玉篇》30卷,收字16917个,每字注有反切。原书已残,宋有简本。
《毛诗音义》中还有不少未注明出处的一音又音或音旧音。如:
《谷风》匍匐救之《释文》:匍,蒲北反,一音服。
《新台》燕婉之求《释文》:燕,於典反,又於见反,安也。
《二子乘舟》汎汎其景《释文》:景,如字,或音影。
《雨无正》莫肯朝夕《释文》:朝,直遥反,旧张遥反。
这些一音又音或音旧音,陆氏或据韵书,或据当时实际读音,都有所本,不过没有注明罢了。
2
、《释文》为《诗经》注音提供了有用参证。《释文》注音可分单音字和多音字两大类。单音字只有一个音。有的只用一个反切。如:5见)古晏反,7见)力轨反,7 见)於葛反,13见)采朗反。有的不只一个反切,但切出的音相同,如8见)有敷剑、芳剑两反,28 见)有胡老、户老两反,反切上字不只一个;14见)有古豆、古候两反,6见)有徐资、徐咨、徐私三反,反切下字不只一个。常用字读音为大家所耳熟,《释文》通常注为如字,不注反切。如《猗嗟》四矢反兮《释文》:反,如字,复也。《宾之初筵》威仪反反《释文》:反反,如字,失威仪也。《氓》体无咎言《释文》:体,如字,卦兆之体也。有的字简单易认,《释文》也注音,是为了区别于某一形体相近的字。如《硕鼠》适彼乐土《释文》:土,如字,他古反。说明不是字。《七月》曰杀羔羊《释文》:曰,音越,或人实反,非也。说明不是字。《巧言》乱庶遄已《释文》:已,音以。说明不是字。多音字多个不同的读音,大都有辨义作用,《释文》依义注音,有助于读者正确确定字的音读。
1)四声别义。汉字不同声调往往表示不同的意义。《释文》大多数只注明读破音,本音不注音,或注为如字。如:
膏音gāo,平声。油脂。《伯兮》岂无膏沐《释文》不注音。读破为去声,音gào。《黍苗》阴雨膏之《释文》:膏,古报反。
衣音,平声。衣服。《丰》衣锦褧衣《 释文》:褧衣,下如字。读破为去声,音。穿(衣服)。《斯干》载衣之裳《释文》:衣,於既反。
食音shí,入声。《广韵》乘力切。吃。《丘中有麻》将其来食《释文》:食,如字。读破为去声,音。给……吃。《七月》食我农夫《释文》:食,音嗣。《集韵》祥吏切。
劳音láo,平声。《广韵》鲁刀切。劳苦,辛劳。《民劳》民亦劳止《释文》:劳,如字。读破为去声,音lào。慰劳。《黍苗》召伯劳之《旱麓》神所劳矣《释文》并云:劳,力报反。
长音cháng,平声。《广韵》直良切。空间或时间距离大。《长发》长发其祥《释文》:长,如字,久也。读破为上声,音zhǎng。排行为第一的。《大明》长子维行《释文》:长,张丈反。
远音yuǎn,上声。《广韵》云阮切。距离长。《竹竿》远莫致之《释文》:远,如字。读破为去声,旧音yuàn。远离;疏远。《泉水》远父母兄弟《释文》:远,于万反。《载驰》我思不远《释文》:远,于万反。《白华》之子之远《释文》:远,于愿反。
2)本字与假借字。有的假借字与本字同音。如,本义是古代用郁金草、合黑黍酿成的供祭祀、宴饮用的香酒。《江汉》秬鬯一卣《释文》:鬯,敕亮反。假借为,是把弓装入弓袋。《大叔于田》抑鬯弓忌《释文》:鬯,敕亮反。两者都音chàng。有的假借字与本字不同音,《释文》一般不为本字注音,只为假借字注音。如:
达音,《广韵》唐割切。通达。《长发》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释文》不注音。假借为,指初生的小羊。《生民》先生如达《释文》:达,他末反,《说文》:小羊也。’”
说音shuō。《广韵》失热切。本义是解释。《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郑笺》:说,解也。《释文》不注音。借为,音yuè。喜悦,舒服。《草虫》我心则说《释文》:说,音悦,服也。又借为,音shuì。止息。 《甘棠》召伯所说《释文》:说,本或作税,始锐反。又借为。《瞻卬》女复说之《释文》:说,音税,赦也。一音他活反。
矜音jīn。《广韵》居陵切。怜悯;可怜。《巷伯》矜此劳人、《鸿雁》爰及矜人,《释文》不注音。假借为guān)。《烝民》不侮矜寡《释文》:矜,古顽反。《何草不黄》何人不矜《释文》:矜,古顽反,无妻曰矜。
阴音yīn。《广韵》於金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阴天。《公刘》相其阴阳,《终风》曀曀其阴,《释文》都未注音。借为。音yìn。庇荫。《桑柔》既之阴女《释文》:阴,郑音荫,覆荫。
有的分别注明本字音和假借音。如:
艾音ài。艾蒿。《采葛》彼采艾兮《释文》:艾,五盖反。假借为,音。 《臣工》奄观至艾《释文》:艾,音刈。朱熹《集传》:艾,获也。《小旻》或肃或艾《释文》:艾,音刈,治也。
剥音。剥皮。《楚茨》或剥或烹《释文》:剥,邦角反。假借为,音。击打。 《七月》八月剥枣《释文》:剥,普卜反,击也。
3)多音多义字。《释文》有的分别注明其所有的音,有的只注明比较不大常见的音。如:
重有chóngzhòng两读。《诗经》9见。《淇奥》倚重较兮《释文》:重,直龙反。chóng。《无将大车》祇自重兮《释文》:重,直龙反,又直用反。chóng又音zhòng
丁有dīngzhēng两读。《云汉》宁丁我躬《毛传》:丁,当也。《广韵》当经切,常用,《释文》不作音。《伐木》伐木丁丁,此音zhēng,《释文》注云:丁丁,陟耕反,伐木声也。
苴有chá两读。《七月》八月叔苴《释文》:苴,七馀反,麻子也。今音。《召旻》如彼栖苴《 释文》:苴,锄加反。毛云:水中浮草也。郑,树上栖苴也。今音chá。(注:如彼栖苴,上海古籍影印宋本《释文》音七加反,相台本《诗经》为七加反,《毛诗正义》单行本为士如反,均误。中华书局1979年《十三经注疏》本附《释文》为锄加反是正确的。)
齐有zhāi三音。齐国、整齐之,常见,《释文》不作音或注为如字。《长发》至于汤齐《释文》:齐,如字。《楚茨》既齐既稷《释文》:齐,王申毛如字,郑音资,一音才细反。”“又有庄敬义,音zhāi。 《思齐》思齐大任《释文》:齐,侧皆反,本亦作斋,斋,庄也。又有粢盛义,音。《甫田》以我齐明《释文》:齐,本又作齊,又作齊,同音资,注同。器实曰齐。
3
、《释文》反切的特点。《经典释文》的反切与《切韵》系统相比较,有同有不同。王力先生曾做过详细的研究(注:王力《〈经典释文〉反切考》,载《龙虫并雕斋文集》第三册,135—211页。),本文主要就《毛诗音义》中的情况谈谈以下几点:
1)轻唇、重唇音往往相混。钱大昕谓古无轻唇音(注:见钱大听《十驾斋养新录》卷5。),《切韵》系统如此,《释文》反切也如此。帮组声母和非组声母可以互切。如:
《硕人》美目盼兮《释文》:盼,敷苋反。”“滂母,反切上字敷母。
《采蘋》于以采蘋《释文》:蘋,符申反。”“併母,反切上字奉母。
《干旄》素丝纰之《释文》:纰,符至反。”“併母,反切上字奉母。
《小旻》不敢冯河《释文》:冯,符兵反。《绵》削屡冯冯《释文》:冯,扶冰反。”“併母,反切上字奉母。
《节南山》相尔矛矣《释文》:矛,亡侯反。”“明母,反切上字微母。
《小宛》螟蛉有子《释文》:螟,亡丁反。”“明母,反切上字微母。
《大叔于田》叔马慢忌《释文》:慢,莫晏反。《鸡鸣序》哀公荒淫怠慢《释文》:慢,武谏反。”“明母,反切上字,明母,微母。
《玄鸟》宅殷土芒芒《释文》:芒芒,莫刚反。《长发》洪水芒芒《释文》:芒芒,音亡。”“”“明母,微母。
2)舌头音、舌上音往往相混。钱大昕谓古无舌上音,《切韵》系统如此,《释文》同样如此。端组声母与知组声母可以互切。如:
《兔罝》椓之丁丁《释文》:椓,陟角反。《召旻》昏椓靡共《释文》:椓,丁角反。”“知母,反切上字知母,端母。
《巧言》乱是用长《释文》:长,丁丈反。”“知母(《广韵》知丈切),反切上字端母。
《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释文》:脱,敕外反。《君子偕老》象之揥也《释文》:揥,敕帝反。《载芟》有嗿其饁《释文》:嗿,敕感反。被切字透母,反切上字彻母。
《七月》九月筑场圃《释文》:场,直羊反。《白驹》食我场苗《释文》:场,直良反。《小宛》率场啄粟《释文》:场,大良反。被切字澄母,反切上字澄母,定母。
3)从母、邪母相混。如:
《墙有茨》墙有茨《释文》:茨,徐资反。《楚茨》楚楚者茨《释文》:茨,徐咨反。《甫田》如茨如梁《释文》:茨,徐私反。被切字从母,反切上字邪母。
《出车》仆夫况瘁,《蓼莪》生我劳瘁,《四月》尽瘁以仕,《瞻卬》邦国殄瘁,《释文》并云:瘁,似醉反。《雨无正》憯憯日瘁《释文》:瘁,徂醉反。被切字从母,反切上字从母,而为邪母。
《巧言》乱庶遄沮《释文》:沮,辞吕反,止也。《小旻》何日斯沮,《云汉》则不可沮,《释文》并云:沮,在吕反。被切字从母,反切上字从母,而为邪母。
《十月之交》四方有羡《释文》:羡,徐箭反。《皇矣》无然歆羡《释文》:羡,钱面反。被切字邪母,反切上字邪母,而为从母。
《敝笱》其鱼《释文》:,才吕反。被切字邪母,反切上字为从母。
从、邪两母,一是塞擦音,一是擦音,《切韵》系统分别清楚。《释文》两者相混,现代老湘语(如双峰话)也有这样的特点。
4)清音、浊音声母有相混者。如:
《甘棠》勿翦勿败《释文》:败,必迈反。《桑柔》贪人败类《释文》:败,伯迈反。被切字为併母,浊音;反切上字均帮母,清音。
《皇矣》四方以无拂《释文》:拂,符弗反。被切字敷母,清音;反切上字奉母,浊音。
《节南山》天方荐瘥《释文》:荐,徂殿反,重也。《云汉》饥馑荐臻《释文》:荐,在见反。被切字精母,清音;反切上字,从母,浊音。
《无羊》矜矜兢兢《释文》:兢,其冰反。《小旻》战战兢兢《释文》:兢,己冰反。《云汉》兢兢业业《释文》:兢,居陵反。被切字见母,清音;反切上字亦见母,清音;而反切上字为群母,浊音。
有的字中古本有清、浊两音,《释文》只取浊音。如:
昄,《广韵》布绾切,帮母,清音;又扶板切,併母,浊音。《卷阿》尔土宇昄章《释文》:昄,符板反。反切上字奉母,无清声一读。
瀌,《广韵》甫交切,帮母,清音;又皮彪切,併母,浊音。《角弓》雨雪瀌瀌《释文》:瀌,符交切。反切上字奉母,无清声一读。
崔,《广韵》仓回切,清母,清音;又昨回切,从母,浊音。《卷耳》陟彼崔嵬,《谷风》维山崔嵬,《释文》并云:崔,徂回反。反切上字从母,无清声一读。
5)开口、合口音有相混者。如:
《淇奥》会弁如星,《丝衣》载弁俅俅,《释文》并云:弁,皮变反。《鳲鸠》其弁伊骐《释文》:弁,皮彦反。《甫田》突而弁兮《释文》:弁,皮眷反。反切下字为开口三等字,而为合口三等字。
《氓》其黄而陨,《绵》亦不陨厥问(注:《释文》作。),《释文》并云:陨,韵谨反。《七月》十月陨蘀,《小弁》如临于谷《毛传》恐陨也,《释文》并云:陨,于敏反。《小弁》涕既陨之《释文》:陨,音蕴。”“,《广韵》於问切,为合口三等字,而切下字为开口三等字。
《考槃》考槃在涧《释文》:槃,薄寒反。被切字《广韵》薄官切,在桓韵,合口字。反切下字为开口字。
《君子于役》曷至哉《释文》:曷,寒末反。《四月》曷云能谷《释文》:曷,旧何葛反。被切字,反切下字并开口字,而反切下字是合口字。
上述语音特点并不说明《释文》用的是江南方言。陆氏说:方言差别,固自不同,河北江南,最为钜异。或失在浮清,或滞于沈浊。今之去取,悉祛兹弊。(注:《经典释文序录》。)可见他是反对用方言注音的。考南北朝时期汉族共同语分化成为洛阳与金陵两个中心。《颜氏家训·音辞篇》:自兹厥后,音韵锋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谕,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参照方俗,考核古今,榷而量之,惟金陵与洛下耳。金陵官话与以洛阳为中心的北方话有着某种继承关系,而南染吴越,北杂夷虏,各有特点。陈寅恪先生说:东汉伊始,以迄于西晋,文化政治中心均在洛阳,则洛阳及其近旁之旧音,即颜氏所视为雅正明晰之古音,固可推见也。至金陵士族与洛下士庶所操之语言,虽同属古昔洛阳之音系,而以洛阳旧音为金陵士族所保存沿用,自东晋历宋、齐至颜黄门时,已达二百数十年之久,则沾染吴音,自所难免也。(注:陈寅恪《从史实论〈切韵〉》,1949,《岭南学报》921—18页。)陆法言的《切韵》是以五、六世纪洛阳一带的语音为基础,同时兼顾古今方国之音。(注:参看拙著《简明汉语史》上册15—16页。)陆德明《经典释文》所依据的则当是以金陵官话为基础的汉族共同语,自然也参考六朝韵书和江南方言,并不单一。例如《小弁》萑苇淠淠《释文》:淠,徐孚计反,又匹计反。《域朴》淠彼轻舟《释文》:淠,匹世反,沈孚计反。同一字而所用反切各异,可见《释文》注音有它的复杂性。
三、现代《诗经》的注音
现代《诗经》的注音,有用直音或兼用直音和反切的,如陈子展的《诗经直解》只用直音,江荫香的《诗经译注》直音和反切并用;有用注音符号注音的,如台湾所出诸家注本;有用拼音字母注音的,如程俊英的《诗经注析》,袁枚的《诗经译注》。就国内情况看,以拼音字母为古籍难字注音是一个主要方向。
为《诗经》注音,首先要求准确。为此,以下几个原则值得注意。
首先,今音原于反切,但不必泥于反切。古今音异者,古音归古音,今音归今音,约定俗成,以今音为准。反切所切出的音大部分与今音同,也有不一致的。如彼为切(据《广韵》,下同),帮母,今音昌朱切,昌母,今音shū砠、雎七余切,清母,今音浚、濬私润切,心母,今音jùn古俄切,见母,今音古皆切,见母,今音xié口迥切,溪母,今音jiǒng汔、迄许讫切,晓母,今音许访切,晓母,今音kuàng胡淹切,匣母,今音jiàn。以上古今声母不同。匹正切,劲韵,今音pìn呼刑切,青韵,今音xīn祯、桢陟盈切,清韵,今音zhēn。 以上古今韵母不同,后鼻音韵尾-ng变为前鼻音韵尾-n力兖切,上声,今音luán胡驾切,去声,今音xiá才本切,上声,又徂闷切,去声,今音只读zūn。《七月》蜎蜎者蠋《释文》:蠋,音蜀,桑虫也。《说文·虫部》引《诗》作。朱熹《诗集传》。据此,有的学者认为此诗之当音shú,不音zhú。但《广韵》为之欲切,不作市入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字只音zhú,不音shú。音和字都已分化。依照古今音异,约定俗成的原则,《东山》此字似不必改音shú。有的字,现代口语中已不存在,就只能依反切注音。如《殷武》:冞入其阻。《毛传》:冞,深也。段玉裁《毛诗小笺》:冞,古深浅字如此。但《郑笺》:冞,冒也。《释文》:冞,武移切。当音,不音shēn
其次,多音多义字,当依义定音,对号入座,避免张冠李戴。这类字可参照《释文》注音。如,《广韵》符分切(fén)、又布还切(bān)。《鱼藻》:有颁其首,《释文》:颁,符云反,大首貌。当音fén。《说文·页部》:颁,大头也。大徐音布还切,段玉裁改为符分切,很正确。,《广韵》汝移切(ér),又五稽切()。《閟宫》:黄发儿齿,《释文》:儿,五兮切,齿落更生细齿者也。当音,《广韵》吐雕切(tiāo),又徒聊切(tiáo)。《大东》:佻佻公子,《释文》:佻,徒雕反,独行貌。当音tiáo,《 广韵》巨支切(),又章移切(zhī)。《何人斯》:俾我祇也。《毛传》:祇,病也。《释文》祈豉反,当音。《无将大车》:祇自尘兮,《释文》:祇,音支,适也。当音zhī。有的字中古有两个反切,可参照《释文》取音。如《宾之初筵》:威仪反反。《释文》:反反,如字,毛难也,郑顺习之貌。《诗经词典》音fǎn。《汉语大字典》则据《集韵》方愿切音fàn。《兔罝》:公侯干城,《郑笺》:干也、城也,皆以御难也。《释文》:干,如字。《诗经词典》音gān。《大字典》则据《集韵》居案切音gàn。《采菽》:邪幅在下,《释文》:幅,音福,偪也,如今之行縢。据此《诗经词典》音,《大字典》则依《广韵》彼侧切音忾我寤叹,《释文》:忾,苦爱反,叹息也。《说文》音火季反。《广韵·代韵》:忾,大息,苦盖切。《未韵》:许既切,大息也,又苦爱切。有两音。《诗经词典》音kài,《汉语大字典》音x ì,各取其一。《宾之初筵》:屡舞傞傞,《释文》:傞,素多反,舞不止也。一音仓柯反。《广韵·歌韵》:傞,七何切,舞不止貌,又素何切。同韵:傞,素何切,舞不止貌,又千何切。有两音。《诗经词典》音cuō,《大词典》音suō。亦各取其一。《正月》:褒姒烕之,《释文》:烕,呼悦反,齐人语也,本或作灭。《广韵》许劣切。《集韵》翾劣切,又莫列切。《诗经词典》收mièxué两音,《大字典》只音miè。《鸱?{》:鬻子之闵斯,《释文》:鬻,由六反,徐居六反。《广韵》余六切,《集韵》居六切。《诗经词典》收两音,《大字典》只音
第三,毛郑异义,有的音亦有别,或依毛、或依郑,诸家往往不同,当慎重选择。如《关睢》:君子好逑,《毛传》:宜为君子之好匹。《郑笺》:能为君子和好众妾之怨者。《释文》:好,毛如字,郑呼报反。毛郑异音,毛音hǎo,郑音hào。按郑义迂曲,不如毛义直截。有的学者(如袁枚《诗经译注》)和电视台播音读此hào,我以为值得商榷。《渐渐之石》:山川悠远,维其劳矣。《郑笺》:邦域又辽辽广阔。《正义》引王肃:长远之山川,维其劳苦也。《释文》:劳如字,孙毓云:郑音辽。毛郑异音。《诗经词典》依毛义音láo,《大字典》依郑义音liáo。《衡门》:泌之洋洋,可以乐饥。《毛传》:可以乐道忘饥。《郑笺》:饥者见之,可饮以疗饥。《释文》:毛音洛,郑力召反。毛郑异音。《诗经词典》依毛义音,《大字典》依郑音liáo。《绵》:陶复陶穴。《毛传》:陶其土而复之,陶其土而穴之。《郑笺》:凿地为穴,皆如陶然。郑读。《释文》:陶,音桃。《诗经词典》依毛义音táo,《大字典》依郑义音yáo。《四月》:曷云能谷?《毛传》:曷,逮也。《郑笺》:曷之言何也。《释文》:曷,旧何葛反,一云毛安葛反。毛郑异音。《大字典》依毛义音è,《诗经词典》依郑义音
第四,通假字大都仍注本音,如需改读,应有韵书为据。语音上,通假字与本字有三种情况:有的两字同音,不存在改读的问题。如《玄鸟》:受命不殆。《郑笺》:商之先后受天命而行之,不解殆。”“之假借,《广韵》并徒亥切,音dài。《皇矣》:貊其德音。《毛传》:貊,静也。《释文》:《左传》作,音同。《韩诗》同。”“之假借,今都音。有的通假字与本字不同音,但不必改读。如《六月》:白旆央央。《正义》:言白旆者,谓绛帛。借为,仍读bái,不必改音。《载驰》:众稚且狂。王引之《经义述闻》卷5众当读为终,既也。”“之假借,仍读zhòng,不必改音zhōng。《七月》:黍稷重穋。《毛传》:后熟曰重。《释文》:重,直容反。先种后熟曰重,又作種,音同。《说文》云:禾边作重是重穋之字,禾边作童是种蓺之字。字假借为。《诗经词典》依《释文》音chóng。《广韵》有徒红、直容两切。《大字典》、《大词典》依徒红切音tóng。今之《诗经》注释者或音chóng,或音tóng,各有所据。还有的音zhǒng,则似乎是误解了《释文》的意思。有的借为某字,即读为某音。如本音,《广韵》徒历切。《泮水》:狄彼东南。《郑笺》:狄当作剔,剔,治也。《释文》:王,他历反。当音本音biàn,《广韵》皮变切。《小弁》:弁彼鸒斯。《毛传》:弁,乐也。《释文》:弁,步干切。此借为,音pán本音cuī,《广韵》昨回切。《鸳鸯》:摧之秣之。《毛传》:摧,挫也。《郑笺》:挫,今莝字也。《释文》:摧,采卧反,刍也。此借为,音cuò。《集韵》寸卧切。本音lóu,《广韵》落侯切。本义为物体中空。(注:《说文·女部》:娄,空也。从母中女,空之意也。)《山有枢》:弗曳弗娄。《释文》:娄,力俱反。陈奂《传疏》:娄者,搂之假借。。又《丰》:绥万邦,娄丰年。《释文》:娄,力住反,亟也。此借为,音,并与本义异音。
第五,叶韵(也叫叶音)的方法不科学,不能据以注音。这种方法起于六朝,《毛诗音义》中记录了十数条协韵的例子。如:
《召南·采蘋》:于以奠之,宗室牖下。《释文》:下,如字,协韵则音户。
《何彼襛矣》:曷不肃雝,王姬之车。《释文》:车,协韵尺奢反。又音居。或云古读华为敷,与居为韵。
《邶风·柏舟》:薄言往訴,逢彼之怒。《释文》:怒,协韵乃路反。
又《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南。《释文》:南,如字。沈云:协句宜乃林反。今谓古人韵缓,不烦改字。
又《日月》:胡能有定,宁不我顾。《释文》:顾如字。徐音古,此亦协韵也。
?{·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释文》:驰,如字,协韵音丘。
《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释文》:乐,音洛,协句五教反。
《北山》: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释文》:议,如字,协韵音宜。
《大雅·韩奕》:庆既令居,韩姞燕誉。《释文》:誉,如字,协句音馀。
《周颂·访落》: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释文》:难,如字,协韵乃旦反。
《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释文》:厖,徐云郑音武讲反,是叶拱及宠韵也。
宋代叶韵的风气很盛,朱熹《集传》中例子很多。如: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行,叶户郎反。(《北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明,叶谟郎反。(《东方未明》)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作,叶则故反。(《采薇》)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天,叶铁因反。(《文王》)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马,叶瞒补反。(《有客》)陆德明早已指出: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从明陈第开始,不少学者对叶音说进行了批判。但是余毒难尽,直到现在,还有采用叶音方法为《诗经》注音的。如:
《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江荫香《译注》:子,叶奖里反;否,叶蒲美反;友,叶羽轨反。
《吉日》: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江荫香《译注》:戊,叶莫口反;祷,叶丁口反;好,叶许口反。
《芣苡》:采采芣苡,薄言有之。余冠英《选注》:有(古读如以),采取。
《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余冠英《选注》:来,古读如厘。
《关睢》: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程俊英《注析》:得(丁力反,入声)、服(扶逼反,入声)、侧(音淄,入声)。
《泉水》: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暇有害?程俊英《注析》:舝(胡例反,入声)、迈(音蔑)、卫(音悦)、害(胡例反,入声)。
这样的注音,理论上完全错误,给读者的印象恐怕也只有越来越糊涂。我认为古今音异,这些字都应按现在的音去注释,没有改读的必要。
  四、《诗经词典》的注音
我国第一部专书词典是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词典》,附于《论语译注》之后,词典释义与译注可以互见,比较简略,也没有注音。向熹的《诗经词典》是我国第一部音义兼备的专书词典。它的注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
、注音范围 《诗经》里出现2826个单字,503个异文,每一个字头《诗经词典》都注音。这与只给难字注音的一般注释作品不同。而《诗经词典》只注《诗经》里出现的音,不注《诗经》里没有出现的音,这又与一般语文词典不同。例如只收bēng 音(《北山》王事傍傍),不收pángbàng两音;只收jiǎn 音(《臣工》庤乃钱鎛),不收qián音;只收hào 音(《鱼藻》王在在镐),不收gǎo音;屎只收音(《板》民之方殿屎),不收shǐ音;只收xiè音(《烝民夙夜匪解》),不收jiě音,等等。
2
、注音内容 一般《诗经》注释乃至语文词典只要注明词的现代音就可以。《诗经词典》的注音则包括汉语拼音、反切、中古音和上古音。《诗经》是我国周代诗歌总集,绝大多数有韵。古今音异,用今音读《诗经》,许多地方不合韵,而古音则十分和谐。《诗经词典》注明上古音,便于读者了解周代语言的声韵系统,以及上古每一个字所属的声母和韵部。《切韵》系统基本上反映了中古文学语言的语音系统。《诗经词典》注明《广韵》反切,并标出中古音的摄、呼、等、调、韵、声,便于读者了解这些字的中古音,并为现代注音提供历史依据。如:
 补各切(宕开一入铎帮) 铎部、帮母
jiū 居求切(流开三平尤见) 幽部、见母有的字中古有几个反切,《诗经词典》一一标出,其中有的是一字多音,有的则反映了方言的不同读音。如:
盾 《广韵》徒损切(臻合一上混定),今普通话音dùn,与此反切合;《广韵》又食尹切(臻合三上准船),今南方话读shǔn,与此反切合。
核 《广韵》下革切(梗开二入麦匣),今普通话音,与此反切合;《广韵》又胡骨切(臻合一入没匣),北京音谓果核为, 与此反切合。
虹 《广韵》户公切(通合一平东匣),今普通话音hóng,与此反切合;《广韵》又古巷切(江开二去绛见),今南方不少方言读gòng,与此反切合。
松 《集韵》思恭切(通合三平钟心),今普通话音sōng,与此反切合;又《广韵》祥容切(通合三平钟邪),现代老湘语口语(如双峰话)读zóng,写作,与此反切合。
可见《诗经词典》同时标出两个或几个反切,于读者不是没有用处的。
3
、歧义歧音的处理 《诗经》古今注解极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般注释或语文词典可以选择一家之言,不计其余。而《诗经词典》首出己见,择要兼收诸家《诗》说,以便不同读者参考。注音上就容易与一般注释或语文词典产生歧异。如《瞻卬》:谮始竞背。《郑笺》:谮,不信也。《释文》:谮,本又作僭,子念反。据此《诗经词典》音为jiàn,释为不信任。同时举出进谗言虚妄两种训释,但不作音。而高亨、裴普贤、马持盈等先生则取谗毁义,音为zèn。《长发》:幅陨既长。《毛传》:陨,均也。yún。《郑笺》:陨当作圆。yuán。《释文》:陨,音圆,徐于贫反。《诗经词典》两义两音并收。《大字典》、《大词典》诸家注释只取郑义,音yuán。《绵》:柞域拔矣,行道兑矣。 《皇矣》:柞域斯拔,松柏斯兑。《释文》并云:拔,蒲贝反。据此,《大字典》、《大词典》音bèi。考上古月部同韵,到了《切韵》时代,为黠韵字,为泰韵字,有入声、去声之分。《释文》音为蒲贝反,乃是协音。犮声之字,如跋、魃、、軷、拔、胈、钹、、茇、祓、绂、冹、帗、瞂、坺、髮等,除軷、祓又有去声音外,均为入声字。陈奂《传疏》:拔读为跋,谓剪除也。朱熹《集传》拔,挺拔而上。剪除、挺拔之今都为音。故《诗经词典》不取《释文》,此字仍音。总之,《诗经词典》在多音多义字的注音上与其他辞书不完全一致,主要是依据不同,见仁见智,在所难免,读者是容易看出来的。

(来源:古汉语研究200001期第212,人大复印资料H1语言文字学200007全文转载,编辑:郑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