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兹华斯《致杜鹃》音韵形式赏析●韩文菊

(2011-09-09 20:28:29)
标签:

杂谈

分类: 诗歌语音学


华兹华斯《致杜鹃》音韵形式赏析●韩文菊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华兹华斯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脍炙人口,内容深刻,韵律整齐。其诗作读来发人深省,同时能给予读者美的享受,不仅获得了普通读者的喜爱,学者更是青睐有加,有许多学者研究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及其诗论,但很少有学者分析其诗歌形式。本文对华兹华斯的名作《致杜鹃》作一分析,揭示出其备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致杜鹃》;诗行与诗节;韵步与韵律;押韵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9)02-0402-02
  一、引言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是英国十九世
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也是
继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以后英国最重要的诗人。这一崇高评价,是权威
评论家、诗人马修·阿诺德在19世纪后期郑重提出的。20世纪以来,
这种评价逐渐得到英美文学界多数人的认同,也被各种文学史、传记、
辞书所沿用。他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的《抒情歌谣集》标志着浪漫主义
在英国的开端。由于生活在英格兰西北部湖区,他从小喜爱大自然。
自然中的花鸟树木,湖光山色深深地吸引着他,并渐渐进入他的
作品。华兹华斯的诗歌大都是赞美自然景物和普通劳动人民,首创了
一种清新质朴,洗尽铅华的新型诗歌语言,用简单、自然、纯正的语言体
现了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创造了完美的艺术境界,被称为“讴歌自
然的诗人”(雪莱语)“灵视诗人”。他热心关注国家命运和欧洲政治形
势,为当时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反抗拿破仑帝国侵略压迫的各国人民写
了不少激情洋溢的赞歌;在诗歌体裁方面,他使素体诗和十四行诗获得
了新的生命和力量。他的诗大多凝练精妙,形象生动,情趣盎然。
学者对华兹华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诗学观,以及他跟大自然
的关系;很少有学者专项分析他的单首诗歌形式,有学者发表过研究
《我似孤独的一片云》的学术文章,但是根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国内尚
无学者分析华兹华斯的名诗《致杜鹃》,本文就对这首诗作一浅析。
二、诗行与诗节(line of poetry and stanza)
“诗行(line of poetry, line of verse)指的是诗歌中的一行文字,诗行
的另一种表达是verse line,即有韵律的诗的文本中的一行”(聂珍钊,
2007,31),所以本诗由十六个诗行组成。
本诗由八个诗节组成,第一节讲述诗人听到杜鹃的叫声,并将杜
鹃称作飞鸟,又觉得他只是飘忽的音波,表现了诗人对杜鹃的热爱。第
二节写诗人躺在青草地上静静地听杜鹃的咕咕声,悦耳的叫声似乎在
呼唤诗人,缭绕上空。第三节写杜鹃似乎向山谷倾诉,赞美阳光和花
枝,仿佛向诗人讲述如梦年华的故事,诗人将杜鹃拟人化。第四节中,
诗人把杜鹃喻为春天的骄子,并表达了自己对杜鹃诚挚的欢迎,而诗人
出于对杜鹃的热爱,又不愿意将其当作鸟,心灵深处仍觉得杜鹃是一种
无形的精灵、是音波、或是一团神秘。第五节写诗人由今日杜鹃的叫声
追忆自己的童年,以及当时对杜鹃的神往。第六节写诗人为了寻找杜
鹃历经周折,此处,诗人将杜鹃比作儿时的希望和梦想。第七节写诗人
虽已长大成人,但是心境犹存,依然可以悠闲自得,倾听杜鹃悦耳的歌
声,任思绪飘回到过去。最后一节中,诗人将杜鹃称为吉祥之鸟,使脚
下的土地仿佛又成了缥缈的仙境,这样的仙境正适合杜鹃这样的吉祥
之鸟居住,诗人将杜鹃当作故人,往昔的黄金岁月里有杜鹃的身影,时
光可以流逝,但不变的是美好永恒的回忆。
三、韵步与韵律(metrical foot and meter)
本诗单数行4音步,双数行3音步。音步基本规范,但稍有例外,
第一诗节第四诗行、第七诗节第二诗行、最后一节第一行有破格。本诗
是抑扬格,偶有抑抑扬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格律划分:
×/×/×/×/
O blithe / newco / mer! I / have heard,
×/×/×/
I hear / thee and / rejoice;
×/×/×/×/
O Cu / ckoo! shall / I call / thee bird,
×/×/××/
Or but / a wan / dering / Voice?
×/×/×/×/
While I / am ly / ing on / the grass
×/×/×/
Thy two / fold shout / I hear;
×/×/×/×/
From hill / to hill / it seems / to pass,
×/×/×/
At once / far off / and near.
×/×/×/×/
Though ba / bbling on / ly to / the vale
×/×/×/
Of sun / shine and / of flowers,
×/×/×/×/
Thou bring / est un / to me / a tale
×/×/×/
Of vi / siona / ry hours.
×/×/×/×/
Thrice wel / come, dar / ling of / the Spring!
×/×/×/
Even yet / thou art / to me
×/×/×/×/
No bird /, but an / invi / sible thing,
×/×/×/
A voice /, a mys / tery;
×/×/×/×/
The same / whom in / my school / boy days
×/×/×/
I li / stened to /; that Cry
×/×/×/×/
Which made / me look / a thou / sand ways
×/×/×/
In bush /, and tree /, and sky.
×/×/×/×/
To seek / thee did / I o / ften rove
×/×/×/
Through woods / and on / the green;
×/×/×/×/
And thou / wert still / a hope /, a love;
×/×/×/
Still longed / for, ne / ver seen!
×/×/×/×/
And I / can li / sten to / thee yet;
×/×/×/
Can lie / upon / the plain
×/×/×/×/
And li / sten, till / I do / beget
×/×/×/
That gol / den time / again.
×/×/××/
O blessed / birth! the / earth we / pace
×/×/×/
Again / appears / to be
×/×/×/×/
An un / substan / tial, fai / ry place,
×/×/×/
That is / fit home / for Thee!
四、押韵(rhyme)
1.全韵(perfect rhyme)
全韵也称尾韵,“全韵指的是押韵单词开头的辅音不同,但是辅音
后面的元音以及元音后面的辅音或辅音组合读音相同”(聂珍钊,2007,
209)。本诗隔行押韵,押ababcdcdefefghghijijklklmnmnopop韵,每行行
尾单词最后一个重读音节押韵,属单韵。第一节一三行heard bird押
[ :d]韵,第二四行rejoice voice押[ is]韵;第二节第一三行grass pass押
[a:s]韵,二四行hear near押[i ]韵;第三节一三行vale tale押[eil]韵,二
四行flowers hours押[au z]韵;第四节一三行spring thing押[i ]韵,二
四行me mystery押[i]韵;第五节一三节ways days押[eiz]韵,二四行
cry sky押[ai]韵;第六节一三行rove love押[Λv]韵,二四行green seen
押[i:n]韵;第七节一三行yet beget押[et]韵,二四行plain again押[ein]
韵;第八节一三行pace place押[eis]韵,二四行be thee押[i:]韵。
2.非全韵(imperfect rhyme)
“非全韵是相对于全韵而言的一个诗学概念。非全韵同全韵相比
在读音结构上有所不同,即按照全韵的押韵标准不完全复合押韵的规
则”(聂珍钊,2007,218)。本诗除了尾韵,还使用了元韵跟和韵。
(1)行内元韵。
本诗使用了诸多行内元韵来加强诗行的音乐感。第一节第二行
thee rejoice押[i]韵;第二节第一行while I lying押[ai]韵,第二行I thy
押[ai]韵,第三行hill it押[i]韵;第三节第二行though only押[ u]韵;第
四节第一行darling spring押[i]韵,第三行invisible thing押[i]韵;第五
节第一行same days押[i]韵,第三行made ways押[ei]韵;第六节第一行
seek thee did押[i]韵,第二行through woods押[u]韵;第七节第一行and
can押[i]韵、listen thee押[i]韵,第三行listen till押[i]韵;第八节第一行
birth earth押[ :]韵、the we押[i]韵,第二行again appears押[ ]韵,第三
行fairy place押[ei]韵,第四行is fit thee押[i]韵。
(2)和韵(consonance)。
和韵也称辅韵,“和韵的特点是单词重读音节的元音读音不同而
辅音或辅音组合的读音相同或类似”(聂珍钊,2007,224)。本诗含有丰
富的和韵,如have / heard, shall / call, same / whom, made / thou-
sand, golden / again, That / Thee, fit / for等。
五、结语
本诗由八个诗节组成,每个诗节有四行,共计32行。是一首抑扬
格的诗,偶有抑抑扬格出现,单数诗行有4个音步,双数诗行有4个音
步。押韵模式丰富,有全韵(尾韵)、非全韵(包括元韵和辅韵)等。韵律
非常整齐,因此加强了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正与杜鹃和谐悦耳的叫
声相一致,体现出诗人对杜鹃这个春天使者的热爱之情。徐志摩说过,
好的诗歌应该具备三美,即音乐美,形式美,建筑美,《致杜鹃》同时具备
了这“三美”,不愧为华兹华斯的名作,浪漫主义诗坛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陈才忆.自然心底存欢愉孤寂时一论华兹华斯自然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
报,2002(6).
[2]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抒情诗选[M].杨德豫,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12.
[3]梁国华.华兹华斯:自然之歌[J].作家,2008(4).
[4]聂珍钊.英语诗歌形式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苏文菁.情与理的平衡一对华兹华斯诗论的反思[J].外国文学评论,1999
(3).
[6]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7]袁宪军,自然的意义:解读华兹华斯“丁登寺”诗[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7(2).
[8]赵彦荣,廖春萍.《我似一朵孤独的流云》浅析[J].山东文学,2008(1).
403
● 韩文菊 华兹华斯《致杜鹃》音韵形式赏析                                       著  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