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诗的两种体式及其特征/陈本益
(2009-04-06 09:14:17)
标签:
刘聪美诗歌文化 |
分类: 诗歌语音学 |
自由诗的两种体式及其特征/陈本益
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 400715
摘 要
关键词 自由诗 传统体 现代体 特征
中国现代诗中的自由诗 至今在体式上没有分类 然而 中国自由诗实际上明显地存在着两种体式
一种偏于具有我国传统诗歌即古代诗歌的某些形式特征 另一种则偏于具有西方诗歌包括西方现代自由诗的某些形式特征 我们姑且称前者为 传统体
称后者为 现代体一传统体自由诗具有如下特征第一 诗行具有完整的或相对完整的意思 即便跨行 也断在意思相对完整的地方
也就是顿歇较大的地方中国古代诗歌每句 古代诗不分行 而以句论 具有完整的或相对完整的意思 从诗歌节奏的观点看
那是因为汉语诗歌的节奏是音顿节奏 而音顿节奏是基于意义节奏亦即自然节奏的所以诗句总具有相对完整的意思 古代诗歌句中的音顿 简称 顿
一般由一个词或者词组构成 所以其后可以有久暂不等的顿歇 句末自然有更大的顿歇 这是很不同于西语诗的 例如英语诗节奏是重音节奏
其诗行只讲求一定的重轻音形式 如抑扬格形式即轻重格形式 扬抑格形式即重轻格形式 抑抑扬格形式即轻轻重格形式等 的音步规律
而不是一定的音顿规律 所以诗行不一定有相对完整的意思 它的一句诗常常被分割在两行乃至更多的诗行中 这就是所谓跨行
这种跨行的地方常常是没有顿歇的 在我国古代诗中 也有一个诗句的意思未完结而延伸到下一个诗句的情况 我们叫它 跨句
但这种跨句一般断在意思相对完整的地方 因而也是有顿歇并且往往是顿歇较大的地方 如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实际上 这是依照五言诗的固定格式而把一个句子合理地分为两个诗句传统体自由诗的诗行 一般也具有完整或相对完整的意思 如郭沫若 地球
我的母亲一诗 且看其首节地球 我的母亲天已黎明了你把你怀中的儿来摇醒我现在正在你背上匍行传统体自由诗也常有跨行的现象
不过它类似古代诗中的跨句 一般断在意思相对完整的地方 可以标上逗号 如臧克家 有的人 一诗中的一节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文 学 研
究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得很高 很高我们把现代诗中这种类似古代诗跨句的跨行叫做 传统跨行
以便与下文论述的西化的 现代跨行 相区别传统体自由诗的第二个特征是押韵 我国古代诗自来押韵 不押韵的诗极少
押韵可以说是汉语古代诗形式上的一个传统 西语诗并不是自来有韵和普遍用韵的 如古希腊语诗和古罗马拉丁语诗都不押韵 莎士比亚的诗剧
许多长篇叙事诗如密尔顿的 失乐园 等 都采用素体诗的形式 即诗行讲究音步规律但并不押韵 西方自由诗更是普遍不押韵
汉语古代诗有押韵的传统大约一则因为汉语易于押韵 再则因为古代诗句末尾一字读得较长 其后的顿歇较久 韵在那里可以获得鲜明的效果
传统体自由诗普遍用韵可以说是承续了这一传统传统体自由诗的第三个特征是用标点 用标点本来不是汉语诗歌的传统
古代诗不用标点但句末的顿歇是客观存在的 古代五七言诗句末顿歇的大小 往往还有一定规律 五七言诗往往具有奇偶句形式
奇句末尾的顿歇一般较小 如用标点 多为逗号 偶句末尾的顿歇一般较大如用标点 多为句号 新诗初创时学习西语诗分行并使用标点
后来就成了新诗的一个传统 现今排印古代诗往往也分行并用标点 传统体自由诗继承了初创期新诗的这一传统
大多用标点二现代体自由诗也具有三个特征 与上述传统体自由诗的三个特征相对应第一个特征是诗行的意思不一定完整或相对完整
常常有割裂语句意思的跨行 如倘若恨只是为了爱侮辱是光荣的原因死 也就是最高潮的 生这美丽灿烂如一朵突放的奇花 纵使片刻间就凋落了
但已留下生命的胚芽郑敏 时代与死末四行便是割裂语句意思的跨行 单独看 这四行诗的意思都很不完整 这些跨行 旨在突出 突放的奇花 凋落
和 生命的胚芽 等意象同时也为了使诗行之间的情绪大致平衡 体现诗的内在律动
所以这种跨行有它自身的合理性这种跨行在二十年代李金发等人的象征主义诗歌中就有 它本来是西化的 但在三 四十年代的现代主义诗中运用很多
在五 六十年代台湾的现代主义诗中和在七十年代末以来大陆的许多自由诗中也广泛运用 已经成为现代体自由诗的一个重要的形式特征
所以已经不适宜叫它西化跨行 而适宜叫它 现代跨行又如台湾诗人非马的 醉汉
一诗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你走来首节把一句话断为五行
有助于表达诗人独特的情绪和意象 次节的跨行更奇特 它造成很缓慢的节奏 微妙地与上一节的情绪和意象相呼应现代体自由诗的第二个特征是不押韵
现代体自由诗特别注重体现诗的情绪节奏 行尾押韵可能妨碍这种体现 戴望舒在 诗论零扎 中曾说 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
或者使诗情成为畸形的 这话如果仅仅对现代体自由诗而言 是有合理性的 从韵本身看 现代体自由诗常常有现代跨行
韵如果押在跨行处效果不佳现代体自由诗的第三个特征是不用标点 许多现代体自由诗行末不用标点 有的行中也不用不用标点
那里的顿歇就有不确定性和灵活性读者也就可以根椐自已对诗的理解及内心的情绪律动 来决定标点空白处顿歇的大小 从这种意义上讲
不用标点有助于体现诗的情绪
文 学 研 究三在上述传统体自由诗和现代体自由诗的三个相应特征中 各自的第一个特征都是基本的一首自由诗
如果它有较多诗行的意思是不完整的 即有较多的现代跨行 即便它用了韵和标点它的形式基本上仍然属于现代体 相反 如果它没有多少现代跨行
诗行的意思基本上是完整的或相对完整的 即便它不用韵和标点 它的形式基本上还是传统体
或者看作是传统体结合了某些现代体特征四依据精神内容和创作手法 以往的自由诗一般分为现实主义 包括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浪漫主义
和现代主义两大类 就上述诗体形式而论现实主义的自由诗形式多为传统体 但也有基本上是现代体的 突出的例子如田间写于抗战时期的某些短行体诗
它来自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现代主义的自由诗形式中 则有较多的现代体但也有一部分基本上是传统体 有的诗人兼用两种体式 如戴望舒
他是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他的自由诗形式 其实传统体居多 现代体较少又如艾青 他三 四十年代的诗是现实主义自由诗的高峰
其中有的形式是传统体 如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有的则基本上是现代体
如 透明的夜 第三节趁着星光 发抖我们走阔笑在田埂上煽起一群酒徒 离了沉睡的村 向沉睡的原野哗然地走去夜 透明的夜艾青的诗
更多的则是传统体与现代体的不同程度的结合 如他的 太阳 一诗 跨行较多 大多是传统跨行 但也有现代跨行 有的诗节用韵有的则不用
行中有标点 行末却没有标点五在新诗史上 传统体自由诗和现代体自由诗都各自有自身的发展脉络 大体而言
传统体自由诗起自以胡适为代表的初期白话诗 成熟于二十年代初郭沫若等人的自由诗 现代体自由诗则兴起于二十年代中期李金发等人的象征主义诗歌
在三 四十年代 两种体式的自由诗同时并存 竞相发展 在五 六十年代 传统体自由诗在大陆一体独尊 现代体自由诗则少见
但后者在台湾却蓬勃发展 七十年代末以来 大陆上现代体自由诗与传统体自由诗共同发展 并且多有相互融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