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散文:关于大悲若风

(2009-09-30 14:21:17)
标签:

大悲

善恶

本源

仁爱

散文

文化

分类: 散文

前些日子听一位师长谈及关于“大悲若风”四字,以为共勉。初时见她甚是庄重,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这四个字,丝毫不敢大意,如一位聚精会神的艺术家正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一般。我当即受之感染,屏息凝神。初时是因她的严肃庄重,而后却是因“大悲若风”这四个字所传来的一股撼人心魄的气势。这气势并非磅礴之气,而是一种直达心灵的共鸣,连绵不绝。

初看“大悲若风”,觉得与佛家所传播的“大慈大悲”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后再细细咀嚼,又觉前者显然更加接近灵魂,特别是那位师长接着对“大悲若风”所作另一种阐释:风过无痕。以此较之“大慈大悲”,俨然更胜一筹。不禁深感触动,如此大爱,也许能懂的人不少,但能做到的必然不多。要达到这一境界,难!难!难!但,再难,只要能以之为尺度,时时鞭策自己以博大的胸襟,胸怀天下,心系万民,便也是大爱了。

于是,四处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还真有“大悲若风”这四字,更因“风过无痕”的阐释而更具大爱之心。

曾读过冰心的一句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读罢若有所悟,这是大爱无声,而在不觉间便已透心而过,如夏日里撒下一片清凉。再观“大悲若风,风过无痕”,亦是如此。杜甫曾有名句脍炙人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为写雨,又何尝不是写风。无论是雨还是风,都是一种无言无私的爱,以博大的胸怀待天下万物,无论苦乐伤悲,无论富有贫瘠,不分残缺健康,亦不责善恶,均以大爱润之。久旱之雨解人燃眉之急,如医治了经年宿疾,拔除了病根。

大悲若风,不得不为之折服,不得不为之顶礼膜拜。这并不是一种盲目的追随,而是发自内心最真挚的本能共鸣,其性已于瞬间触动纯净的心灵,让人发自内心的反省,关于大爱的仁性。而我更是坚信:大悲若风的爱,能洗涤心灵上的尘埃,恢复曾经初始时的白。

多次阅读近些年来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报道以及他们各自的故事,也常于平时了解一些佚名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每次阅读,总不禁潸然泪下,那些为世人所知的,不为世人所知的爱,均是至情至真的本源之爱,是最易触动一个人内心深处所固有的良知的。用“大悲若风”、“大慈大悲”来概括这种爱,是再合适不过了。当然,社会上不乏邪恶的一面,可以说良心泯灭的人物不少,他们对“大悲若风”的仁爱,也许便是“阳奉阴违”的态度了,更有甚者,对此仁爱嗤之以鼻。明白了人性本无善恶,一切善恶都只是后天培养出来的,那么,若能以“大悲若风”为尺度,风过无痕,人间必定温暖而四季如春。

现实中有着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而我们毕竟无法全都能知道,所以我也很喜欢看一些关于“大爱”的影视。我个人非常赞同影视资源来源于现实故事的说法,也一直是这么坚持的。

两年前多次观看乌兰塔娜导演的《暖春》,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部以小见大的爱,是对人性的拷问。纯净的心灵与年龄无关,在岁月之中无声无息地沉淀,像影片中一棵大树与树叶关于“疼”的对话,朴素无华而发人深思。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一位身世悲凉的小女孩,将人间的大爱演绎得淋漓尽致。有时看着看着,不觉间仿佛身临其境,为这两极处的爱感到心疼,同时又很是感动。祖孙之间并无血缘关系,却是处处于微末之处感动上苍。上苍为何?于我而言,便是一个人最本源的心灵。而后,当知道连影片中的“宝柱”亦是这位老人收养的孩子时,我更是深深地为之颤动了。一辈子,换回了两代人。

“大悲若风”风过无痕。如此博广,如此无私,如此让人无力抗拒,也无法抗拒,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诠释这人间唯一的“大爱”?

而我,深感自身言语的匮乏,无法透彻阐释这四字的真谛,只是心中实在有千言万语,只能以一些微末之感与大家共勉。愿人间真情永在,如浩然正气,天地长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