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月是故乡明
(2009-05-01 21:28:46)
标签:
蛙声孩提玩伴小溪虫鸣文化 |
分类: 散文 |
静谧的夜空里躺着懒懒的一弯新月,睁开满天的星星,细数故乡点点灯火。记忆中故乡的新月是苗条的少女,和童年心目中的仙女一般的颜色。繁星若水,在天河中荡起圈圈涟漪。偶尔流星划过一道永恒的轨迹,我将双手握紧,想必那是人海中的某种新生吧。唯美的回忆中,一个携带着幸福的啼哭将新生的嗓门打开,从此乡音多了一个深沉的音符——故乡。
南方的冬天并不如北方的来得深邃,“北国风光,千里雪飘”的奇景在南方是没法欣赏的。于是当四不像般的冬天溜走后,初春的阳光便开始在枯枝中抽出新绿,兴许远方的乡村也该醒来了。心,在某一刻,也曾如此般的落寞。我在鸟语花香中编织茂密的树荫,跟花环一样,戴在童年的光阴上,听听池塘中的蛙声,听听乡村在寂夜中的梦呓。
当潮水般的星星托起一弯新月,乡间点点未眠的灯火在虫鸣蛙声中虔诚地凝望这皎洁的月色。月光下的舞台,萤火虫将我童年的快乐放大,欣喜的神情跟今夜的月色有着惊人的相似。我曾把月喻作黑夜的天窗,可惜这已是成年之后因思乡而作,孩提时并不懂得欣赏,到了今天初窥故乡的情结,才明白它的多珍贵,才明白它所代表的那种炙热的家的情感。只不过距离太远,也太久了,乡音早已缥缈,即便故乡的容貌,也已模糊不清。记忆中的某些死角,在莫名中成了往事的一部分,无法割舍亦无法清除。于是,当无奈把过去寄托在未来,淡忘便成了岁月固定的规律,像落了一地的碎叶,除非某些个有心人一一捡起。
当黎明新生的光芒从云端跳下,乡村的鸡鸣是起得比炊烟晚的,朴素的乡村早已醒来。烟囱冒出浓浓的粥米香味,将那时候爱睡懒觉的我们也唤醒了,然后匆匆洗刷完毕,便招来几个孩童玩伴,商量今天该怎么玩才好。那时候的我们从不懂得生活的艰辛,童心里也储存不了那么多深沉的叹息。后山的红土地上,野外的天然草地上,村边的小溪里,都有我们嬉戏的身影和声音。有时远远的看见大人们扛着锄头,挑着扁担,见有自己父母亲的,便兴奋的跑过去,绕几个圈又离开。碧绿的田畦边,孩童的笑声跟早起的鸟儿一样欢快,一样的无忧无虑。沉睡的田埂深深地呼吸,偶尔绿油油的一片风起,吹干农人额角的汗珠。
记忆的轮廓转回十岁那年的某天,一时心血来潮的我找来弟弟要帮着干农活,到番薯地里拔除杂草。当我们晒红了脖根,晒黑了双手后,带着一串的蚱蜢回家。活没干好,全在地里玩去了。父亲一笑置之,母亲嘀咕了一句“贪玩”便也不理会了。
故乡的背面原是一棵棵杂乱无章的树,但郁郁葱葱的煞是养眼。名字大都忘了,只有一种浑身光滑,长得高大威猛的“桉树”却是因其独有的特性而至今不曾忘记的。不过如今再站在当年玩耍的地方,秋千不再,高树也只剩下枯干的树桩了。坐在这样一个岁月的枯点上,思绪随微风渺茫得遥远,偶尔一只蜻蜓飞过,翅膀亮晶晶,跟眸中的泪光一样,闪烁着孩童时期的温馨。偶尔回忆的画面在乡村唯一的鱼塘边上驻足,孩提时代,可没有欣赏水塘中游鱼的兴趣,有的只是有什么办法可以将水里的鱼放在家中的盆里自个儿养着玩。有时候找来几个玩伴在水塘出水口处抓些小鱼,便是乐趣无穷了。
故乡的春天,在淅沥沥的雨连绵的滋润后就离开了,而夏天随着温度的上升不知不觉间已爬上了天空。当缕缕凉风吹散了白天艳阳在乡间遗留的炙热的温度,劳累了一天的农人,坐在青石板上,或摇着蒲扇,或拄着古老的竹烟筒,偶尔一阵风过,烟圈便散了。至于那时的我们,最流行的莫过于在柔和的夕阳下玩捉迷藏,一群群的孩子走街串巷,玩得不亦乐乎的。只有母亲清脆的叫唤,才会记起肚子里早已响起的鼓声。而如今,听着头发斑白的老人们絮絮叨叨地重温孩提的光阴,那时他们清苦而快乐的故事。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在还有这样一群不乏活力气息的孩子,才让晦涩的日子充满了青春的气息。躺在曾经碧油油而如今已杂草丛生的草地上,夜空的星星依旧,只不过眼角的泪水已不像孩提时候那般的甘甜。
现在的故乡是我出生时迁移出来的故乡,而父辈那个故乡,却是早已破落不堪了,除了仅剩的一家仍住原处外,其他都已搬离。故乡边缘的小溪,其实应该说是父辈故乡边的,我出生的地方,小溪便已离得微远了。去年回去重温了一次孩提时小溪边的欢乐,只是如今的小溪,水已经萎缩成小河了,大片大片的沙滩犹如裸露的皮肤,在静默的夜空下,显得清幽而沉寂。或许,曾经温馨的美丽,只有去心里找了。轻轻地将脚丫埋进溪水下的细沙里,水波柔软清凉地散开,几条小鱼仿佛惊弓之鸟般一下便逃离了。依旧清冷的溪水沾湿了裤脚,也沾湿了我的眼睛,将这静谧的夜也一般沾湿了。眼神在溪水与夜空之间游离,某些伤怀的句子在心底泛起,某些熟悉的脸孔也在心海泛起。
故乡的丰饶与硕果是诗意般的秋天所特有的风采。我喜欢在秋天的笔尖抖落一地的诗句,和故乡一起畅想丰收的喜悦。金黄的稻子铺满曾经绿油油的田地,欢快的脚步和着蟋蟀的乐曲,连老农脸上的皱纹都充满了笑意。爱的乡间小路上,老牛疲惫的的脚步变得跟炊烟一样的优雅。故乡的秋天不像北方那般有着大片大片的落叶景象,这固然是南方气候所致,却也不失为江南一道独有的风景,怪不得有“四季如春”之说。故乡如此美丽动人,在每一个充满爱的日子里,洗去一身的艰辛与清寂,穿上朴素的外衣,静静地守护着片爱的土地。
当童年的玩伴各奔东西了,求学的、打工的、闯天下的,渐渐的有些人和事便远得杳无音讯了。偶尔联系到了,也是生疏得剩下几句问候。原来,在距离面前,一切皆远,童年的玩伴们远了,故乡就更远了。如今,除了自己仍在书海里泛舟,很多都已成家立业了。想起家这个字,不由得想起家中的母亲。那个目送孩子远出又期盼着早日归来的岁月,被记忆的琴弦莫名弹起,眼前就毁出现日渐孱弱的母亲和额头上沧桑的皱纹。
偶尔在异乡听到虫鸣蛙声,便喜欢驻足聆听那来之于遥远故乡轻微的脉搏。于是,在每一个无法入眠的夜晚,心便无法克制的飞向远方,飞向那个充满天籁之音的故乡,在新月的摇篮里寻找温馨的梦境。
今晚的夜梦得很深了,除了陪着我依旧不眠的星星,虫鸣蛙声销声匿迹,连风也了无痕迹。今晚的月,似乎没有故乡那个那般皎洁温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