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央美术学院---黄璐的博客!!!

(2010-03-30 23:04:41)
标签:

转载

唐代,扬州是富庶的都市,世称“扬一益二”。城市繁华了,夜生活丰富多彩。在擅长夸张的诗人笔下,演绎成“夜市千灯照碧云”的美丽:灯光闪烁,直逼高空星汉,水边的帆樯也因此与斗牛靠近。

    细细琢磨,那千灯不过是蜡烛或油灯,烧的不是柴油煤油,而是植物油或从动物身上熬出来的“荤油”。论方便,它们比不上玻璃罩着不怕风吹雨打的桅灯;论亮度,更是无法望泛光灯霓虹灯探照灯的项背。可就是那些想来并不太耀眼的灯光,照出了一个盛世的扬州,一个举世瞩目的东方大都会。

   盛世的扬州没有经久不衰,改朝换代,战乱频仍,扬州屡遭涂炭。金兵南下,扬州十日,情状惨烈不堪的就有好几回。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几乎到了“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境地。夜灯灭了,冷月无声,惟有杜郎俊赏、豆蔻词工的文化传统还在。

   时序进入21世纪,扬州再次迎来辉煌。城市变了,夜景靓了,置身画舫中,泛舟运河上,两岸灯光璀璨,岂是一个“美”字了得!于是,什么样的赞美都用上了,什么样的比喻都想到了,“东方的巴黎塞纳河”便是其中之一。真不明白,国人为啥喜欢长洋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是不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已养成仰头看高鼻子的习惯?要知道,两千年前咱已是泱泱大国,欧洲还是茹毛饮血的洪荒之地,凭什么反客为主,称“东方的×××”。

   说外国一无是处,不符合事实,巴黎塞纳河自有其迷人之处。洋人懂得“环肥燕瘦”的美学原理,最要紧的是尊重原生态,不搞画蛇添足的杀风景。塞纳河没有太多的亮化工程,街旁的路灯忽明忽暗掩映其间,勾勒出夜巴黎的娇艳与妩媚。晴空朗日下,畅游在塞纳河,两岸不时变化着的建筑和桥梁,从卢浮宫到巴黎圣母院,从市政大厅到埃菲尔铁塔,或古朴庄重,或华丽雄伟,令人目不暇接。正是这些古老建筑、百年老桥,伴着悠悠流淌的河水,与法兰西文化交织在一起,造就了塞纳河永恒的价值风景。

   古运河就是古运河,没必要去搞中外拉郎配,“标榜”什么“东方的塞纳河”。扬州文化以运河文化为背景,或者说,扬州文化流淌在运河文化的血脉之中。只要把运河文化这盏灯点亮,扬州文化就全盘搞活了。如果把扬州比作美人,那她的文化符号应该是古典的含蓄的,不适宜在聚光灯的照耀下,身着比基尼跳节奏强烈的“的斯高”,而应该在月光的清辉中,身披长纱,和着一曲“春江花月夜”轻歌曼舞。

    运河文化的美妙与当代开发商草草忙出来的“大楼”无关,那些呆板单调的楼宇,无论是外观还是装饰,都不够经典,没啥好炫耀的。把它们照得通明透亮,以耗费宝贵的能源和附近居民饱受“光污染”为代价,多少有点得不偿失的味道。毫无文化含量的景观,永远是鸡肋,看多了会产生审美疲劳。只有蕴涵着人类智慧结晶的文化艺术,才赏心悦目,使人击节称叹。

    运河沿岸的文化积淀,一点儿不逊于塞纳河。远的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吴王夫差,他一声号令,凿出了千古流淌的沧浪之水,何其壮美。唐代扬州,雍容华贵,海纳百川,各国人士纷至沓来,有的甚至把尸骨都留在运河岸边。普哈丁墓不只是墓园,更是一座文化丰碑,它标志了一段历史,一段令人神迷目眩的扬州辉煌史。清代,扬州文化进入鼎盛时期,运河边那一座座恢弘的盐商大宅门,与哪个文化门类都关联。这是凝固的音乐,物质文化遗产最具体最丰富的博物馆。把他们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如同恢复运河清澈见底的本来面目那样,让悠悠的运河水拍打两岸绵长的历史文化。徜徉其间,游人不油然的生发出无限遐想与舒坦,即使没有“火树银花”也无妨,照样吸引中外观光客远道慕名而来。

   运河文化是首悠扬恬静的长诗,典雅含蓄深邃是它的特征,跑马观花不行,得花时间去慢慢品味。惟如此,方能咂摸到文化的无穷魅力,它蕴涵在风情的内核中,怎么看也看不够,看不完。相反,靠照度的刺激,把大同小异文化含量低下的楼房暴露在灯火辉煌之下,彰显的是城市的喧嚣与物欲的躁动。两相比较,孰优孰劣,判若天壤。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