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9日上午,阳光明媚。在郑州市农业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对面的河南天地粤海酒店206室,一场特殊的拜师仪式在十分平静的气氛中进行着。坐在上首的是豫剧唐派掌门人、当代豫剧须生泰斗的贾廷聚先生,拜师的弟子是郑州市亮.琴艺术团团长翟昊亮先生。
翟昊亮先生,今年五十五岁,曾获得过梨园春2002年“强人杯戏迷擂台赛”擂主的荣誉称号。他自幼喜爱豫剧艺术,尤其是唱腔独特、韵味悠长的唐派艺术让他陶醉其中。他的妻子穆淑琴也是一位戏曲爱好者,曾拜曲剧名家王秀荣为师。他们夫妻二人夫唱妇随,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而生活幸福美满,感情欲久弥坚。夫妻二人还创办了以夫妻名字的后一个字组合而取名的郑州市亮.琴艺术团,以深厚的实力和超强的娱乐精神活跃在河南戏剧界。
贾廷聚先生德高望重,属河南戏剧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而翟先生是怎样和贾先生认识的呢?提起此事,免不了要提到另外一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刘(刘忠河)派杰出传人王振强——艺名刘传河先生了。

作者即兴采访王振强先生
2001年夏季的一天早上,王先生到人民公园晨练,而不远处有人唱戏,围了很多人。王先生近前一看,只见一名中年男子在演唱唐派名剧《三哭殿》的选段,此人模仿唐喜成先生的唱腔是有板有眼,韵味十足,只是还欠火候。王先生顿时心头一颤,想起了好友贾廷聚先生的嘱托:“若是碰上喜爱唐派艺术的、并有唐派唱腔天赋的人,一定要给我推荐噢!”想到此处,王先生就主动向前和这个中年人搭讪。从交谈中了解,此人叫翟昊亮,是唐派艺术的崇拜者和戏曲票友。就这样,王先生就把翟先生介绍给了贾先生。经过八年来的磨合和严格的考验,终于水到渠成,贾先生决定收翟先生为票友弟子。
这次拜师仪式的简单,或许会让其他大家们不值一提,只是由贾先生、王先生、翟先生各自即兴表达一下心情,然后师徒交换礼品而已。没有组织的参与,没有隆重的礼仪,没有热闹的场面,贾先生则从始至终谈笑风生、和颜悦色,无不让人体会到他平易近人的处世心态。

作者即兴采访贾廷聚先生
说起这次拜师仪式,贾先生说:“我完全遵守京剧大师袁世海先生的意见,拜师仪式不必张扬,越简单、越简朴越好,收徒是为了培养戏剧人才,是为了传统戏剧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如果因为举办仪式而让弟子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那是我不愿看到的。我收弟子,弟子能给我倒杯茶,我就万分高兴了。”
贾先生对自己的恩师唐喜成先生则是尊之如父,提起恩师,贾先生马上流露出痛惜和遗憾的神情。贾先生说:“自从恩师谢世后的这些年,每年大年初一,我都要带领全家老小,去给师母拜年,并要按老规矩给师母行磕头礼。而每次面对师母,总是有很深的愧疚感,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做唐派掌门的职责。而每次师母也总是千嘱咐、万叮咛,一定要把唐派艺术发扬光大,对于广招贤才,一刻也不能放松。”“所以”,贾先生略显忧伤地说,“我的担子重啊!”
“所以,只要天赋好,肯吃苦,愿努力,想加入唐派队伍,我是来者不拒,唐派的大门对谁都是敞开的啊!”

师徒合影
问起贾先生关于演员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他十分动情地说道:“演员和群众是鱼和水的关系,没有水的滋养,鱼儿就无法生存。作为演员,必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大众接受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只有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演员,否则,什么都不是。”
大家请贾先生谈谈对新弟子翟先生的评价,他立即露出十分慈祥的脸色,愉快地说道:“昊亮唱功天赋好,形象好,只要肯下功夫,一定不会让我失望。”接着鼓励道:“不要看不起自己,票友、戏迷出身的弟子,照样也能有大成就。比如京剧大师李和增先生,他就是票友出身,通过自己的努力,终成为大师级的艺术家,受后人景仰。”
贾先生又说:“现在我收的弟子,职业演员有五十名,票友弟子到昊亮这里是第五名,不管是职业弟子,还是票友弟子,都是我的正式弟子。”

师徒交换礼品
贾先生今年七十三岁,看起来却还是腰杆笔直,精神矍铄。他那高大、魁梧的身躯使人不禁联想到他在舞台上英俊、潇洒的形象。王振强先生说,去年他和贾先生还合作演出了新编剧目《访帅出征》,好评如潮。贾先生在剧中扮演的杨延景的形象真是让人难以忘怀,从他表演的身手、架式中,不得不让人佩服,他还是宝刀不老,雄风犹在。
参加这次拜师仪式的《时代演艺》杂志社执行主编李富春先生说:“因为职业的原因,我认识很多戏剧界的人物,而贾先生从来没说过自己是艺术家,是大师,每次谈话都谦虚地称自己是一名普通演员,是唐派弟子而已。不像有些年轻演员,动不动就大言不惭、毫无愧色地以青年艺术家自居,还自吹自擂地宣称自己取得过什么什么大奖,有时还竟敢谎称得过中国戏剧界的最高奖——梅花奖。哎!其实呢?事与愿违,只是人们不愿说透而已。而老一辈艺术家的默默无闻、埋头追求艺术的精神,正是让人崇拜和景仰的地方。”
到场的算笔者在内共十五人,除了贾先生夫妇和儿媳、王先生夫妇和女儿、翟先生夫妇和儿子、李富春主编,还有省政协委员、著名书法家董永生先生及其他的唐派弟子们。

主角合影
从这次拜师仪式简单的过程和对相关参加人员的交谈,笔者认为,虽说今天的场面不大,不声张,但这个事件的意义是深远的、重大的。贾先生收徒是河南戏剧界的大事,对于河南发展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从和贾先生的谈话及脸色中间,发现了他对河南戏剧发展的危机感和对弟子们的殷切期盼,也从这次拜师仪式中发现了让他感到欣慰的希望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