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印象

(2021-03-30 15:10:59)

西藏印象

李凤志(走遍天下)

去西藏,一直是梦想。

自从知道这个名字后,就一直期待有一天,站在“布达拉宫”的顶端,去触摸那纯净的白云;去感悟那神圣的宗教;去体会那虔诚的叩拜;去解读那神秘的雪域;去……

这个企盼在差不多一个甲子的岁月沧桑中终于实现了,内心的激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一路激情,一路不停地写着感悟,记着所见。相继写了《坐着火车去西藏》、《车到西安》、《白云生处有人家》、《甘肃缺水》、《天路》、《情系昆仑山》、《青藏高原》、《长江源头——沱沱河》、《离铁路最近的湖》等文章的初稿,热情洋溢,激情四射。过河北,经河南,转陕西,上甘肃,到青海,再向西南,经过45个小时的长途飞奔,行程4110公里,200995日下午610分,列车缓缓地驶进了拉萨车站,海拔3658米。头有点晕,不过还好。

原来都担心我的身体,因心脏不好,没想到我还可以,只是偶尔有些不适。没想到妻子小芬却不行了,一连三天都睡不着觉,不得不连夜到“拉萨市中心医院”去打点滴,吸氧,曾经想放弃了接下来的行程,提前回家。但坚强的小芬说来一次不容易,还是坚持吧!那一刻,我真地从心底感谢小芬,帮助我完成了一生的夙愿。这以后的几天里,小芬始终靠吸氧维持着旅游。最难坚持的是每一天都要经过一座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高山,这对生活在平原上的人们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西藏的8天里,先后欣赏了33个景点,写下五万多字的游记散文和31首诗词。


最欣赏的是拉萨的上空的纯净。


站在空旷的布达拉宫广场上,用手遮住刺眼的阳光,抬头欣赏碧蓝的天空,感到好近,好透明,就在指尖之上,触手可摸。那种蓝宝石一样的湛蓝的颜色,让人不敢相信,在我国的领土上,还有这样一方纯净的天空。

这,就是西藏的拉萨!

这,就是拉萨的上空!

这,就是人间的天堂!

太阳离我更近了;蓝天离我更近了;白云离我更近了;佛也离我更近了……

火红的太阳热烈地温暖着!碧蓝的天空尽情地铺展着!白色的云层悠闲地变换着!

令人感动,令人痴迷,令人幻想,令人享受……

那湛蓝的天空,是云朵翩翩起舞的裙袂。

那雪白的云朵,是天空连连舞动的哈达。

微微的清风,送来高原清新的气息。

暖暖的阳光,照耀天堂纯净的面庞。

布达拉宫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熠熠的光芒;群山在蓝天的晖映下,彰显着独特的风采;转经的信徒们,早已走在布达拉宫的四周;虔诚的朝圣者,一批批地朝着布达拉宫匍匐叩头,无不令人感到震撼!心灵顿时净化!所谓的生命的解读,人生的追求,理想的高远,在这里,是那么的无用与可悲。

此情此景——

让我污染的灵魂,瞬间升入云端,有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让我负重的心灵,瞬间清洗纯净,有了一种轻松十分的顿悟。

也许,只有拉萨,才是世界上最后一座没有被污染的净土城市,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城市,在布达拉宫的陪伴下,愈发显得绝美而纯净!

也许,只有拉萨,才能给我如此的震撼;才能给我如此的空灵;才能给我如此的救赎!

雪山的纯洁,宗教的神圣,经幡的厚重,礼佛的虔诚……让我从内地而来的土民,不敢稍有懈怠与不恭,满步的凝重与缓慢,满心的神奇与净化,就这样一直保持着这种宗教信仰的礼拜之心。

熙熙攘攘的转经路上,来自不同地方的善男信女,口诵经咒,手拨念珠,向着一个方向,缓缓行进,不为今生,只为朝圣,远古而漫长。

此时的我,似乎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尽管手中没有转经筒。只有这时,心灵才能真正的得到平静与快乐!

 

最惊叹的是布达拉宫。

 

走进布达拉宫,就走进了一个神圣的佛教世界,一个令人惊叹的艺术宝库。

这里有717平方米,由38根大柱支撑的东大殿。这是历代达赖喇嘛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地方;有供奉充满了神奇的宗教传说的佛祖释迦牟尼和众位菩萨的圣殿;有五到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肉身灵塔,其中用11万两黄金包裹并嵌有1500余颗各类珠宝的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最大,最为华丽辉煌,价值连城,被称为卓木坚加,意为世界第一庄严。这里还有太多的文物和珍宝,上千座佛塔,上万座佛像,上万幅唐卡,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由衷地在心底发出一声声赞叹。

宫中的壁画,多而艳丽,题材也很丰富,有宗教故事,风俗民情,人物传记,历史事件等。其中,文成公主进藏的壁画,再现了7世纪藏汉和睦相处的场面,令人慨叹不已!

坛城殿、长寿乐集殿等,更是让人叹为观止。金碧辉煌的金顶,让人流连忘返。遗憾的是,进宫参观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二十分钟,许多殿堂没来得及仔细观赏、体悟,就匆匆地走出了布达拉宫。

印象最深的是宫中墙上摆放着众多的经书,在摇曳的酥油灯下散发着书香的气息。这是历代喇嘛修行的依据,它们在岁月的流转中,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如今,它们静静地躺在书架上,记录着岁月的轮回。在黄色的宫房里,至今还有专业的僧人在整理和抄写着经书,以此延续佛经血脉的传承,令人肃然起敬,不敢有稍微的不恭与怠慢。脚步更加地轻了,只有虔诚的意念了!

天堂之路遥远而坎坷,它就藏在闪亮的转经筒里;藏在幽暗的殿堂里;藏在寂静的信仰里;藏在虔诚的匍匐里,一步步地净化,一步步地升腾,直到永远!

 

最震撼的是那些磕长头的朝圣者。

 

西藏,是一座圣地,它引领着人们顶礼膜拜。

磕长头,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是宗教信徒们一种最虔诚的拜佛仪式。

在西藏的每一天,都能在路上看到前行朝拜的信徒,后面跟着给养车,上面插着小旗,装着吃的用的和住宿用具,真的是很艰苦。

在去日喀则的路上,遇到一伙十个人的朝拜者,停下车来,上前与之攀谈。原来,他们是从四川来的,长者是个女的,50多岁,最小的才8岁。一个村子的,是经过严格选拔出来的,已经走了十个月了,还得两个多月才能到达目的地——拉萨。我赶紧把两袋食物给了他们,又把身上的30多元零钱给了他们,他们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汽车越行越远,望着他们,心中顿时升腾起一种敬意。他们要用怎样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到达心中的圣地啊!可能我们永远也理解不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震撼与感慨而已!

这是藏传佛教独特的文化,造就了这样一大批虔诚的佛教徒。我被这种拜佛仪式深深地震撼了,此时虔诚已退居幕后,更深刻的感悟则是一种生命的顽强和坚毅。

他们以最低微的姿态,用身躯丈量着每一寸土地。一步一磕头,这样惊人的长度,被匍匐成温暖的信仰,佛就在前方,来世刻在心里。就这样重复着,匍匐着,祈祷着,以血肉之躯彰显着心灵的虔诚,一直匍匐到布达拉宫的圣殿前。在坚毅的眼神里,希望在一寸一寸地临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到过大昭寺广场,没有看见过广场上磕长头的场面,永远不会明白,拉萨的眼睛,原来有那么大的魅力。

站在大昭寺广场上,耳边充斥着一片“擦擦——那是木板和身体接触地面的声音。当这种声音,以江河奔入大海之势聚集起来,从四面八方将我包围的时候,心,忍不住为之一颤!

广场上俨然是一片磕长头的海洋。

不管是满脸沧桑的老阿妈,精干的小伙儿,还是怀抱孩子的年轻妈妈,亦或是漂亮的姑娘,在这里,都共享一个同样的身份:信徒。每个信徒,自寻一小块空地,在身前放下木板,脱下鞋子,立在板头。双手合十,举过头顶,然后双手合十,下跪俯身,五体投地,用额头叩问大地,然后站起。如此重复,演绎得如此自然流畅,不知道要有多少回的重复,才能达到如此熟练的境界。看看他们手心厚厚的茧子,和额头深深的烙印,就能知道这是信仰的力量,更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一种精神的图腾。

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坚硬的风景;他们的衣裳,早已失去原本的颜色。他们用外表无声地向人们宣告:他们从家乡一路匍匐而来,异常平和,只是带着满足感的虔诚,在脸上静静地流淌。

他们从大门口,径直朝着大殿的方向,一步一个长头磕过去!佛祖近在眼前,他们的手上依然套着木板,他们的身前依然裹着围裙,他们的腿上依然绑着护膝。

纵使他们做好了应付一切艰险磨难的准备,在临近终点的这一刻,他们的心灵,被急切的期盼所焦灼,他们的眼睛,被近在咫尺的希望所点燃。那份虔诚,那份执着,真的感天动地!我们很难理解这份执着,只能用一颗净化的心去体会,去感悟,去解读。

每一个拜到终点的人都找到了他们的许愿了吗?不知道。但是,和我的凝重相反,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轻松和满足,他们的眼里充满的是希望与虔诚。

大昭寺门前粗糙的青石板由于人们长年叩拜,竟磨出一道道光滑的凹槽,让人心生敬慕之情。

在西藏,有许多人,都把能到大昭寺朝圣,当作自己一生终极的目标。他们三步一磕头,五步一叩首,一路朝拜来到寺前,先围着大昭寺叩头一圈后,再买票进殿进行朝拜。大昭寺,一个神圣而纯净的天界;一个涤荡精神污浊的圣殿;一个唤醒灵魂的地方。

 

最富特色的象征是八角街。

 

八角街,拉萨的象征,西藏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从商业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间间商业铺面及一排排堆满藏族工艺品、纪念品的西藏商品物资的集散地。

从藏族人的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条转经的环形路,每天都有叩拜者在此完成心中的朝圣!

从旅游者的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块神奇的地方,不仅在这里可以买到各种新奇的纪念品,还可看到各种不同肤色的人在这里以各种方式交易。

拉萨有转经的传统,信徒们手摇经轮,进入八角街,绕大昭寺不停地转经。我不是信徒,也没有手摇转经筒,但却手携小芬的手,顺着时针,随着这些转经的藏民们,绕着八角街一边流连,一边感悟,一边购物。更多的则是了解西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灵魂的底色。

作为自古以来的朝佛圣地,八角街每天都会迎来如潮的信徒,街上常年可见的是西藏本地或是从四川、青海、甘肃等藏区到拉萨朝佛的虔诚信徒,他们个个手中摇着转经筒、捻着佛珠,磕着等身长头的藏族男女老幼在八角街上随处可见。他们双手合十,依次放在头顶、额头、胸前,口中念完六字真言,然后跪下、趴倒、伸展身躯,然后再站起向前步量一个身长,如此循环往复,一丝不苟。看着他们义无反顾、饱经风霜、不乏喜色地匍匐向八廓街的地面,令人心动怦然。

这就是八角街,庄严的大昭寺与众多的杂货铺相邻共处;喃喃低语的诵经声与叫卖货物的吆喝声相得益彰;古老质朴的西藏民歌与疯狂的迪斯科各归其所。既充满神圣庄严的宗教气息,又洋溢着洒脱活力的现代格调。 传统与时尚、宗教与世俗、精神与物质,在这里实现着和谐统一,杂乱无章中整合出无穷的魅力,尽显着西藏的张力!

 

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是布达拉宫广场的夜晚。

 

拉萨的夜空是透明的,纯净的,素雅的,在这样海拔这样清凉而神秘的夜里,布达拉宫清晰着所有的轮廓,星星在它的周围闪烁。清风中,感受着不寻常的拉萨之夜,一颗繁复的尘心顿时安静下来,慢慢地浸淫在这纯净的夜色之中,和游人一起尽情地演绎着夜的妖娆……

华灯竞放,照亮了雄伟的布达拉宫。伴随着昂扬的乐曲,布达拉宫广场南端的音乐喷泉水光冲天,人潮从四面八方涌来,尽情领略布达拉宫的迷人夜景。有的是夫妻双双,有的是携全家老小,而那些在此转经的老人,有的背着孩子,有的牵着小狗,还有的赶着放生的老羊,他们手摇转经筒走到广场前,面向布达拉宫摘下帽子,双手合十口诵经文祈祷,随后放下手中的佛珠、转经筒,动作缓慢地磕起头来。

几天来,带着羡幕的眼光观赏着雪山和草地;带着探寻的目光打量着藏房和帐篷;带着自己的方式解读着西藏的文化和生活,走进人群,接近生活,了解历史。

一次西藏之旅,终生不忘。除了此文,还有31首诗词,择其15首作为结末:

 

沁园春·西藏

青藏高原,百里云湖,万里惠风。看红山托起,布达宝殿;群峦环绕,珠穆高峰。梅朵伏坡,牛羊漫野,浩浩汤汤雅鲁声。匍匐拜,到人民广场,朝圣虔诚。

和亲圆满功成,引无数东方文化通。始开疆松赞,移河辟岭;修佛公主,布道传经。玉雁腾飞银驹驰骋先进农耕牧业兴。夕阳照,染天堂雪域,一片光明。

沁园春·布达拉宫

气势恢宏,阙宇巍峨,雪域圣銮。矗红山之上,横空摩顶;白楼以下,匝地回环。翘角飞檐,鎏金碧瓦,映衬祥云护九天。禅宗殿,令信徒匍匐,跪拜阶前。

文成松赞姻缘,促汉藏和亲共月圆。颂英明干布,诚心大义;贤良公主,盛意情牵。唐卡千幅,经书万册,灵塔辉煌叹止观。斜阳照,映宫墙三色,五彩斑斓。

沁园春·扎什伦布寺

尼玛为托,阙宇巍峨,袅袅紫烟。望灵塔仙立,辉煌金碧;殿堂高耸,气势非凡。万两黄金,千颗珠宝,装点恢宏耀九天。厅堂里,效信徒顶礼,膜拜蒲团。

慈悲教义传延,引无数僧俗结善缘。忆行佛雪域,起源达赖;驻锡圣地,鼎盛班禅。保佑黎民,排除苦难,宗旨昭昭护宇寰。经学讲,育空门弟子,普渡人间。

西藏布达拉宫广场

藏韵弥天覆九空,躬身三拜布达宫。念佛荡去浮尘暗,叩礼换来心境明。

绿草芊芊铺圣意,经幡猎猎护苍生。人潮匍匐跪一片,叹止虔诚雪域情。

西藏大昭寺   
猎猎经幡寺院环,白云朵朵护西天。油灯盏盏耀神殿,佛像排排坐圣坛。
松赞和亲千载谊,文成进藏万年传,信徒广场全身拜,玉宇梵音绕紫烟。

西藏纳木错

念青唐古列星辰,相恋天堂日月春。雪映琼光蓝烁烁,风吹细浪碧粼粼。

转经心拜琛琛地,投币魂求寂寂尘。携手爱妻窥玉镜,回眸一笑映纯真。

西藏羊卓雍错

澄澄碧碧卧云端,恰似瑶池落世间。诗冠圣湖名独秀,杯倾神域梦尤酣。

云波摇曳云波动,水影平舒水影涟。 阅尽人生独羡此,莲心般若悟从前。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

高山深谷水流长,翻浪奔腾气势狂。松柏千年书历史,悬崖万代刻沧桑。

条条飞瀑滔滔泻,座座雪峰莽莽苍。最是奇绝惊险处,云遮雾罩缈茫茫。

西藏扎什伦布寺

飞天降落日喀则,倍感西方缘分多。溢彩红墙遂夙愿,流光金顶照佛陀。

一花两叶三祥地,二圣同宗六世歌。尼马山前排灵塔,转经转寺去心魔。

西藏江孜古堡

古堡沧桑越百年,边陲重镇矗宗山。英国铁骑侵西域,华夏儿男抗外顽。

高唱雄鸡妖怪散,凯歌立马鬼魔还。可歌可泣英雄史,圆梦中兴阔步前。

西藏林芝

一路向东漫野香,金黄荡漾泻秋光。尼洋滚滚水激谷,麦浪涛涛粮满仓。

风卷经幡西域梦,云浮村落寿仙乡。澄明景色迎骚客,日暮青稞觥酒狂。

西藏磕头的虔诚

晴空万里映云天,昭寺布宫袅袅烟。朝拜上香祈事旺,报恩长跪表心虔。

一禅佛法凡尘度,六字箴言世外传。东土结缘西域地,初参藏教悟机玄。

西藏拉萨河

缓缓潺潺接远山,虹桥横跨越沧澜。雪峰座座连天际,白桦排排立水边。

五彩犹怜青草绿,三幡不拒碧云丹。诗心与共一河醉,洗净灵魂驻此间。

西藏拉萨

峻岭白云一脉连,佛光笼罩气非凡。红山荡荡流经韵,碧水潺潺映藏幡。

昭寺间间传教义,布宫处处释禅缘。街头放眼皆匍匐,魂净穿空上九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1年03月16日
后一篇:长春七律十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