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墨戎苗寨

探访墨戎苗寨
http://s16/mw690/001IGChBty721XvFPST9f&690
到云南的苗寨游览过,在贵州的苗寨做过客,但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忘殆尽,而这次墨戎苗寨的探访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永远。
墨戎苗寨,坐落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南部,紧邻吉首市,有“古丈县南大门”之称,依傍着青山坐落在在龙鼻河畔。共分8个自然寨,12个村民小组,571户,2478余人,其中苗族占全村人口的90%,是一个典型的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墨戎”的意思是:“有龙的地方”,扼守洞庭湖区前往湘西大山深处的交通要道,为古时南方长城的起点“喜鹊营”的驻地;是湘西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中国苗族四方花鼓之乡,“苗族鼓舞”名列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墨戎苗寨民族民间文化底蕴丰厚,民风淳朴,苗族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苗族民居、苗族服饰独具一格,尤以苗族跳鼓舞享誉海内外,1993年被湖南省文化厅授予“苗族花鼓之乡”,2008年、2011年,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0年,“四方鼓舞”走进了上海世博会;2011年,跨上了宝岛台湾;多次参加国家级大型演出活动,依然保留着古老的苗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是宋祖英外婆的家乡,成为了苗族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进苗寨要先过山门,还要与苗寨的歌王对歌。大家推举我来对歌,我乐此不疲,现场改编了几句刘三姐的歌词:多谢了,多谢苗寨众姐妹,我今来到你们寨吆喝喂,不让进寨为那般了?一阵笑声过后,喝过拦门酒后,走进苗寨。
两个漂亮的苗族姑娘盛装站在上山的必经之路邀请合影,苗族女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姑娘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和妻子小芬与两位美女欣然留下了终身的倩影,之后才在导游小李的带领下走进墨戎苗寨。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寨青瓦褐樑的苗族民居隐掩在青山绿水中。一垄青黄的稻田在堂屋院前茂盛,随风沙沙声仿佛娓娓道诉着苗家人静谧安详的生活。
墨戎苗寨有湘西“小千户”之称,曾经是“竿子营”的古苗寨,“竿子营”的营房、烽火台流淌着历史的沧桑。精彩绝伦的苗家手工银饰锻造技艺会让人叹为观止;在杨占鳌将军的故居里,去感受苗族人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在茶农家里,去品鉴最好的有机茶之一的“古丈毛尖”;奥运会展演过的“四方花鼓”令人感受到战鼓的震撼;苗人的巫傩神技更会让人不可思议,妻子小芬亲自参与其过程,令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苗族是我国远古三大部落之一,早在神话时代就出现,曾有文字后失传,现只存语言,成了小数民族之一。苗族民风醇朴而好武彪悍。总觉得群居的族群,多醇朴,武勇,热情且团结,这是一种族群心理传承,否则这些小族群难以存活下来。苗族是神秘的民族,神秘莫测真假难辨的辰州符,赶尸,下蛊等,就是其专长,都出现在凤凰周边一带。对神秘之事我心存敬畏不全以迷信视之,迷信和宗教只是一线之差。对各族族性民风我既好奇也羡慕,他们有自已的传承;有自已的方式;有自已的精神内涵。而几千年的坚持和信守,那近似殉道者的虔诚,教人肃而起敬。文明的真义是包容,是海纳百川,而不是整齐和单一,更不应是弱肉强食,文字、文化、文艺甚至科技只是其表层而已,不是其核心。
中华大家族肯定少不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碰撞交流所呈现的和谐,这正是湘西能成为一个美丽而神秘地方的根源。我只是个游客,来去匆匆,既没时间更没学识去探寻,去发现,只能陶醉在一些直观和表面的美上,而最直观的美莫过于服饰,导游小李就是一个典型的苗女代表。身穿民族服饰,戴着银冠,银项链,银手镯,银光闪闪,一路袅袅娉娉,丁丁脆响,美丽无限,魅力无穷。好像从《诗经》里款款走出来,“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我突然明白古诗词中的美人为什么有很多是少数民族女子了。苗族从不掩饰自已的美,就像他们不怕把贵重的银饰坦露人前,小李就是这样,满身的银饰品,应有尽有。虽然只有25岁,已经结婚,儿子已经五岁了,但看上去也不过十八九岁的样子,楚楚可人,特意和她合影留念。
山水之中的苗族人无疑是最漂亮、最有特色、最有魅力的。
墨戎的“长龙宴”最有特色,就是以长桌排列成一长条,远远看去像条长龙一样,他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苗寨对外来客人的最高待遇。最高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对,主人劝饮并对酒高歌,如若客人对不上主人的歌,那主人是不会轻易地给客人筷子的。其过程充满了苗家所特有的喜庆和欢乐,为苗寨所必不可少的一次经历,再加上具有苗寨特色的表演,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吃什么佳肴了,只顾欣赏节目了,不过那几种具有苗寨特色的菜肴还是留在了记忆中,而且是“原生态”的,没有污染和化肥。
享受的是苗寨的饮食文化底蕴,独一无二的。
一次参观苗寨,不能解读苗寨之万一,但也算是“最大的深入”,对苗人居住深山老林中的日常生活和民风习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真想了解苗族,领略其善美,除了住下来,就只能通过文学作品。但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苗族人民又多了一层敬意。在欣赏品尝“长龙宴”时,不小心把手机丢了,服务员捡到后通过后面的导游给带到了凤凰,第二天就又回到了我的手里,令人感动万分,接连给那个服务员和帮助带手机的导游打电话表示深深地感谢。不仅仅是外表美丽,而且心灵更加的美丽!
离开苗寨,去凤凰进一步解读苗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