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习题与答案(部编版)

标签:
院子小学教育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1-3单元)
习题与答案 (部编版)
1课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rán fàng
(
二、比一比,再组词。
醋(
腊(
宵(
销(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
(
四、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1.元宵节
2.旬
3.自然资源
第二课时
一、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2.(
3.(
4.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5.北京(
二、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zhn zhèn)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 jié)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ù p)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zhuàn chuá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2.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
各形各色(ABAC)
3.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
4.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
6.
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
第一课时
一、更新
二、醋(米醋)
腊(腊月)
宵(元宵)
销(销售)
三、(熬)腊八粥
(泡)醋大蒜
四、1.元旦
2.年、季、月、旬、周、日、时
3.自然资源
第二课时
一、1.因为 所以
二、1.
2.
3.
4.,,,,,《 》 《 》 。
5. 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除夕、初一、十五;因为家家户户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非常热闹。
6.数量,种类,“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
2课
第一课时
一、文学常识。
2.给多音字注音。
3.看拼音写汉字。
(2)她把那丝chóu(
(3)杯zhn(
4.理解词语。
(1)嘟囔:
5.感知课文。
本文以“
二、品读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油腻(nì)
B.肿胀(zhng)
C.锅铲(chn)
D.唾沫(tuÒ)
2.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3)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3.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3)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选自《冰心七十年代文选》,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请你在括号里分别填上一个字,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一读,你会有意外的惊喜。你能照样子也来写一写吗?
一衣带(
牛鬼蛇(
手无寸(
虎口余(
第一课时
一、1.沈从文
2. (1)yn
3.(1)栗
4.(1)指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5.腊八粥
二、1.突出腊八粥在八儿头脑中的初步印象,为描写实际看到的腊八粥做铺垫。
2.该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
第二课时
一、1.C
2.(1)拟人
3.(1)语言描写
二、1.五代人。母亲、“我”、“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来源:学科网ZXXK]
2.腊八粥。“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我”纪念“我”的母亲、“我”的第三代孩子纪念周总理。[来源:Zxxk.C
三, 水,出,死,生
****************************
3课
第一课时
一、诗歌考查。
1.诗歌前两句用(
2.简单分析诗歌暗喻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二、请尝试默写古诗《寒食》。
三、小试牛刀。
1.
3.你知道寒食节与哪位古人有关吗?
第二课时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中庭 / 地白 / 树栖(x q)鸦(y
冷(ln
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不知 / 秋思(sh
2.“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3.分辨孪生兄弟。(组词)
鸦(
鸭(
4.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走进《十五夜望月》。
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
“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冲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1.花柳
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
二、略
三、1.略
2.介子推
第二课时
1.牛郎织女
第三课时
1.画去: 第一个
.中秋
3.乌鸦
4.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5.庭院
6.重阳节
****************************
4课
第一课时
1.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换一种说法)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
(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4.摘抄课文中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或句子。
参考答案
1.哄(堂)大笑
2.(优美)的歌声 (俊俏)的容貌 (婀娜)的舞姿 (咆哮)的江水
3.(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3)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4.略
****************************
语文园地一
第一课时
模仿《北京的春节》,写一写你家乡的其他节日的场景。(不少于150字)
第二课时
一、填写完整。
青青(
(
常恐(
百川东到海,(
(
我还知道这首诗中描写好好学习的诗句是:
二、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抄写下来,一句或者两句。
三、抄写一首劝诫人们惜时奋进的古诗。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园中葵
二、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三、《杂诗》(节选)
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5课
第一课时
一、从下面几组字中,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
(
二、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帐篷 一( )轮船 一( )海风 一( )围巾
一( )山羊 一( )荒岛 一( )破帆 一( )火柴
一( )星星 一( )火光 一( )拖鞋 一( )墙壁
三、圈出每组词语中的一个别字,把对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寒风呼啸
2.忐忑不安
3.煞费苦心
4.自做自受
四、用“续”组成词语,填入下面句子中,使之合适。
1.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
2.阴雨连绵的坏天气(
3.最近,我(
4.我们虽然在市运动会上取得了冠军,但是还要(
第二课时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闻所(
知(
(
二、按照课文填空。
三、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在荒岛上生存下来,鲁滨逊做了以下事情:
(1)
(2)
(3)
(4)
2.鲁滨逊做的这些事,解决了
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鲁滨逊
4.文中“畜养”一词的意思是(
A.饲养 B.指家养的兽类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凄凉
二、一(顶)帐篷
一(座)荒岛
一(双)拖鞋
三、1.涯
四、1.陆续
第二课时
一、未
二、缺乏
三、1.(1)打猎
(2)捕鱼
(3)畜养山羊
(4)种粮食
2.吃喝
3.是一个有坚强意志,聪明能干的人
4. A
****************************
6课
第一课时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树杈(
待在一起(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头晕目眩
1.他(
2.他们一看见猫便住了嘴,装着(
3.那些鸡(
4.他飞得那么快,男孩都感到(
参考答案
一课时
一、chà
二、垂头丧气
****************************
7课
第一课时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渲染(xun
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诚(
(
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打“√”,不正确的打“×”。1、本课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2、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奇”这个精彩片断组成。(
3、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四次历险。(
4、课文中几次历险纯粹是孩子的游戏。(
5、精彩片断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参考答案
一课时
一、qí
二、心 意
三、1、√
****************************
语文园地二
第一课时
阅读短文
[美]海明威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钻
2.从老人的
3.选文主要描写了
4.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5.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一句名言,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
第二课时
一、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桂花开了,很远就能闻到香味。(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跑得很快。(使用夸张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好瘦。(续写夸张句)
老师好瘦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转
2.攮
3.老人和鲨鱼搏斗
4.示例:我觉得老人不是不爱惜动物,而是在困难面前,他必须首先自保,否则就会有丧命的危险。我们对不同的情况应该区别对待。
5.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第二课时
一、C
二、1.
2.
3.
****************************
8课
第一课时
一、给加点字注音。
涔涔
蒸融
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确乎:
涔涔:
潸潸:
徘徊:
三、读句子,看看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答案写在括号中。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5.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四、填空。
《匆匆》是一篇
第二课时
一、照样子,写词语。
眼( ) 绿( ) 急( ) 乐( )
汗( ) 白( ) 笑( ) 哭( )二、阅读《匆匆》片段,回答问题。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1.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标点。
2.画“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这四个词表现了
4.用“
5.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chén shn lu pái huái zh wn zhng róng líng lì
二、略
三、1.比喻2.拟人3.反问4.排比5.设问
四、散文 朱自清 匆匆 时间流逝的踪迹 《春》《背影》
第二课时
一、眼(巴巴) 绿(油油) 急(匆匆)
汗(津津)
二、1.—— , ; , ; , 。
2.排比 略
3.跨 飞 溜 闪 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
4.
5.
****************************
9课
第一课时
一、给加点字注音。
吓唬(
沉郁(
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盼望:
明媚:
吓唬:
空空落落:
翻箱倒柜: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文章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述“我”的心理。
1.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二、读一读,选一选。
(1)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句话中“天色昏暗下去”除了让我们知道时间的变化,傍晚来临,还能让读者感受到(
A.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了由期待到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
B.天色已晚,我不再等了。
(2)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句中的观察点发生了转换,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A.我等得太久了,眼前出现了幻觉。
B.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吓唬(xià
hu)挨(i)咔嚓(k
ch)沉郁(yù)缥缈(pio
二、盼望:殷切的希望。明媚:(景物)鲜明可爱。吓唬:使害怕,恐吓。空空落落:空旷而冷冷清清。翻箱倒柜:形容彻底的翻检、搜查。
三、文章记叙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
第二课时
一、1.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
2.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3.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二、1.A
2.B
****************************
温馨提示! |
“微课堂”宗旨:无偿服务
“微课堂”特点:课前预习
“微课堂”定位
进入“笑裙微课堂”公众号,点击左下角圆圈,在对话框录入以下字段,获取相应资料! “申请加盟”、“录屏软件6” (以下资料限时奉送!) 1、小学 “小学数学543”、“小学语文543”、“小学英语543”、“小学道德与法治543”、 “教师工作包543” 2、初中 “初中语文543”、“初中数学543”、“初中英语543”、“初中物理543”、“初中化学543”、“初中历史543”、“初中地理543”、“初中生物543”、“初中音乐543、”“初中体育543”、“初中美术543” 3、高中 “高中资料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