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香门第专刊》2024年第二期诗评(现代诗)

(2024-03-31 14:43:40)
标签:

诗香门第专刊

文化

现代诗

分类: 点评台
点评嘉宾:宋曙春 

从此岸到彼此岸
生芃之

此岸,还冰封江水
有残雪萧瑟,老树
光秃秃的枝杈
烘托一两声嘶鸣
昏鸦在寒风中摇荡
月光初照
不远处,错落的楼群
掩映,一簇簇错落的烟火
黑色蝴蝶腾起
亲人,层层叠叠的告祷
飞起又落下

而彼岸,远山朦胧
时空交错的距离
春色辉映
鸟语花香,笼罩
亦真亦幻的轻纱
舞起鸽子跃动的翎翅

宋曙春老师点评:

       此岸,彼岸,在作品中,即生死相隔的天地之间。生与死,都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只不过,是背景不同,情境不同。陶渊明的《拟挽歌三首》中写道:“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活着的人缅怀逝者的情感表达。回头看这首作品,以此岸,彼岸,为核心意象,承载浓郁而真切的深情。立意新颖,凸显主题。
      此岸一节,以冰封的季节,残雪,老树,乌鸦,具象地描述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更使人感受到离别亲人后的那种悲凉境地。“黑蝴蝶”在这里和这时,意味着什么,读者都明白,这非常形象地写出了祭祀的时候,人们的心理。这同样是活着的人,对逝者的哀思,对生命的敬畏。
     彼岸一节,以虚幻和空灵的手法,摹写人类最终归宿之地。但在作者笔下,那里并非凄凄惨惨戚戚,却反而是冥冥之中的祥瑞。这既与此岸的悲情形成鲜明反差,又写出一种欣慰,恰似杜牧的《清明》中的反转,“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将悲悯忧愁化解为饮酒开怀。读这首作品的感觉,像读到刘禹锡的《秋词之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如果作品能够再精炼些,或许可以成为一首精短小令。例如,此岸一节中的“不远处……烟火”一句,可以略去,寄托哀思的方式,大家都太熟悉了,不必写出,也都明白。直接用“黑色蝴蝶,飞起,又落下”,并再次省略“亲人……告祷”即可。不必再重复焚烧是为何,含蓄的蕴藉,不是更有意味么?

    本期编辑:常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