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香门第专刊》2023第十二期现代诗嘉宾点评

(2024-01-01 09:55:47)
标签:

诗香门第专刊征文

雪柳诗社

时尚

情感

分类: 点评台
《诗香门第专刊》2023第十二期现代诗嘉宾点评

 

雾凇

袁寅秋
昨夜做了个梦
今早雾气几笔就勾勒出一幅长卷

远景是行人撞进空城
中景是一匹红马摇铃
近景是狗拉着爬犁
特写是太阳裁出韵脚
魔术师抖落一江诗花

宋曙春点评:

       这首作品的立意、角度、场景都不错,但首句说作梦,按写作规则,似应接续写梦幻之境,却又写实了,反而弱化了幻境之美。作者的原意是在梦里梦到了雾凇,早晨就看到了,然后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分别以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来描述雾凇环境中的景象。行人与空城、红马摇铃、狗拉爬犁、太阳裁出韵脚、一江诗花,意象都有美感,却因时空关系处理不当而产生意与象的分离。如果还是写梦,那么“今早雾气几笔就勾勒出一幅长卷”,显然已不是梦境,这是把读者拉回现实了,再用蒙太奇手法分镜头写景色难免混淆了本意。所用意象也不易被读者理解,也因景象罗列而限制了情感的表达。除了“一江诗花”是暗喻而生诗意,现实中还有“空城”“红马”“狗拉爬犁”么?“太阳裁出的韵脚”又是指代什么?是光环,还是光束,恐怕作者不能再写一篇文来解释吧?从手法上看,似乎像朦胧诗让人猜谜,反而忽略了怎样避免有象无意或有意无象甚至意象无根,即现实当中和想像中都找不到参照物。原因就是“梦境”与现实混淆了。而且,一幅长卷是平面视觉,如果不是“富春山居图”那样的名画,能感觉出深远层次和气势,便不存在景深和镜头变换所产生出来的画境。如果去掉“今早雾气几笔就勾勒出一幅长卷”,仍然写“梦”,不是更恰当更准确么?如果是这样写:“昨夜作了个梦/雪雾中浮动远远近近的朦胧光影/”,便可在事先铺垫后,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中合情合理的分镜头。“远景……中景……近景……”。太阳裁出的韵脚”,也可改为“特写是迷离的阳光幻化成魔术师/抖落一江诗花”。


关东情

杨春林

咱老关东
就是这么粗犷
就是这么豪放

辣妹子的
一颦一笑
醉的山川
梨花飘落
纷纷扬扬

泛江龙的
一呼一吸
喜得银姑
借着月光
低吟浅唱

打工仔的
一思一念
漂白了家乡的垂柳
漂白了年轮的沧桑
也漂白了折枝的情囊

大东北的情怀啊
不只是淡雅高洁
也不乏热辣滚烫

宋曙春点评:

       关东情,在作品中就是雾凇情。柔美中有粗犷、豪放,也有辣妹子深情“一颦一笑”,醉了山川,绽了梨花。所以,他乡的打工人,才会想像思念变成一片白茫茫的雾凇。在他们的思念中,家乡垂柳凝结着雾凇更加美轮美奐,生活的沧桑也在雾凇的美丽中消解,甚至回到家乡再出发时,也像古人折柳送别一样有诗意。其实,写到这就可以收尾了,最后三行,显然重复了关东的豪放和妹子的柔情,大可不必,去掉这种直白的抒情,则更有意境。诗,当有含蓄,当有留白,才有更深远之意,才让人产生更多想像,嚼出更多回味,更可品出袅袅余音。需要注意的是,“泛江龙”和“银姑”,应是人物,是一男一女的亲人或情侣,却不够明确,易生岐义。因为,诗中没有交待,也没有铺垫,忽然出现泛江龙(男子绰号)和银姑(女人名字),难免突兀,如果,写成“关东汉”和“辣妹子(事先有交待)”,则其意自明。

凇花如蝶 舞动童年


钟原

俺们东北的冬天嘠嘎冷
大人们说这是猫冬的季节
可俺们小孩子都闲不住
打冰尜欻嗄啦哈
嘴里还嚼着爆米花
放寒假的日子里
疯玩起来总是忘了回家

数九寒天
小伙伴们也敢蹚着大雪壳子
拉着木爬犁结伴上东山
拣柳树枝和松树枝拉到俺家
俺奶用葫芦瓢把大铁锅里的热水到水桶里
让俺爷拎两桶热水
放到院子角落的雪堆旁
大雪堆上早已插好的松树枝
柳树枝就在热水化作雾气之时
开始发芽了
眼见着一朵又一朵洁白如玉的花儿慢慢地开满了枝头
俺们都叫她雾凇
凇花如蝶 扑棱着翅膀
仿佛一卡巴眼睛的功夫就能飞起来
飞到房檐下的一串串红辣椒红菇娘上

俺们的无拘无束地笑声锃光锃亮
在玉树琼枝周围打着漩儿
风吹过来
凇花如蝶 舞动童年

这一段好时光
想起来就像在昨天

宋曙春老师点评:

       该作品,除了“凇花如蝶”和“舞动童年”,基本是口语和日常生活用语以及东北方言,生动、有趣、形象、富有生活气息,也让作品具有动感。在一系列我们在冬天常见的场景描述后,点出主题“这一段好时光/想起来就像在昨天”。这是诗的核心所在,是上了岁数的人抹不去的童年,是有动态有味道的回忆。但严格而言,这是分行的散文或是分行的随笔,许多过程和动作罗列,削弱了诗意,也遮掩了美感。原本应该清新爽朗的生活气息,在这里反而变得嘈杂而负累。如果能将这些描述过程的语言精炼并具有意象,才有诗意。比如可以将“柳树枝就在热水化作雾气之时/开始发芽了/眼见着一朵又一朵洁白如玉的花儿慢慢地开满了枝头”这样写:“柳枝仿佛在雾气中摇曳着嫩芽/开出了一树白花”。比如这样写:“凇花如蝶,扑棱着翅膀/眨眼间,就能让房檐下红辣椒红菇娘/穿上白雪公主的霓裳”。




王耀明

风像无数条线
提着雪花把整个天空舞动
从晚上到晚上

冰冷草坪上的雪人
满脸堆笑
却隐不住内心的惆怅

夜里我看到
孤独的他在东张西望

寻着春天
盼着阳光
化成水再回老地方

宋曙春老师点评:

       作品主题是雪人向往回到天上。以拟人手法,赋予雪人(雪)以情感,写出了它内心的孤独、惆怅、向往,这是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表达,便作品具有新意和美的元素。读者可能会想起,“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她虽飞上月宫,却远离了温暖的亲情,所以夜夜思念人间。雪花落到人间,被堆成雪人,自然也就有了人的情感,所以,它同样会思念它的家,想回到天上。很简捷很干净的句子,白描中显现深层意蕴,读者会意而笑,理解和同情也不禁油然而生。尤其第一段,将本来就运动着的雪花飘落,写得更有活力,是风在提着它们舞动着,也带动天空舞起来。这同样是独特的表述。就像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他把星星闪耀的夜空,比作街市,逛街的人提着星星的灯笼。王耀明写的是,雪花被风提着,在舞蹈,很形象,既动感十足,又不落俗套。但作品也是有缺憾的,诗题为雪,内容却是雪人,虽属同类,放在诗中,却意象不一,莫如就立题为“雪人”,不是更直接,更明确吗?!

本期编辑:常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