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香门第专刊》2023第十一期现代诗嘉宾点评

(2023-11-30 20:28:27)
标签:

文化

诗香门第专刊征文

分类: 点评台
《诗香门第专刊》2023第十一期现代诗嘉宾点评

【诗友原作】

期待一场更大的雪

许放

冰花在树上歌舞
在水波里涌动
我和一群野鸭子对视
天蓝的澄澈
云白的透亮
一个和我有关的梦
在群鸟和大山之间游荡
这样的时刻
如果遇上微风摇曳
或者霞光万道
我会身心愉悦
纵情欢歌
那满是树木丛生的山坡
正为大雪纷飞营造一种氛围
五花山色也准备披上婚纱
许多种子的梦想
都被盼望环绕
就像我六岁的冬天
期待一场更大的雪

【宋曙春老师点评:】
   许放的诗读来较清新,这首作品也是明亮、清澈、意象准确而有动感。冰花、水波、鸭子、蓝天、白云,在群鸟与大山之间的梦,营造了美妙的意境。而且这个梦与他有关,这是什么样的梦?梦里又有什么?自然引得读者看下去。这种方式,也许是无意,却暗合古诗“悬念”之法。即在描写或咏物之中,暗含情绪。读到第三段,则豁然,大雪纷飞的山上,树丛、山色,都是梦境,即便是寒冷季节,种子也在盼望发芽。当然,这需要等到春天,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所以,他期待一场更大的雪,让冬天更壮阔,春天更滋润。梦的意境更悠远更宏大了。作品的主题在这时也因读者读懂流畅的诗句及所含寓意,而得到更清晰的阐释,豁然明了。作者六岁就期待更大的雪,如同雪下的种子盼望生长一样,他在盼望长大、成熟,今天仍是如此……
   但就作品结构而言,第二段的抒情显得有点匆促,且有蛇足之嫌。我以为,这一段可否不写,情就在其中,不说出来,不是更简练,也更含蓄么?

【诗友原作】

下雪天,等你领回穿花棉祆的女孩

钟原

白雪覆盖村庄
褐花纹色的家雀
在树枝与天空之间
飞来飞去
奶奶坐在热炕头上
一边刷快手
一边看窗外的苞米楼子
金灿灿的苞米让她心里踏实想着大孙子的学费、猪圈牛圈的扩建
不禁喜上眉梢
她喜形于国庆节大孙子回家扒苞米的视频时
手机响了,大孙子发起群聊
一群穿军大衣的小伙子和一群穿花棉袄的女孩子正在打雪仗
他问奶奶
自己穿上军大衣,是不是很帅
奶奶的笑眼里泛起泪花
恍惚中回到从前
一个高大帅气的军人休探亲假
站在在村东头石桥上和一个姑娘表白
那个穿花棉袄的姑娘正是当年的自己
奶奶和妈妈几乎同时在说
等你放寒假回来
给你做铁锅炖大鹅 毛葱蘸酱
等你领回来穿花棉祆的女孩儿

【宋曙春老师点评:】

     作品像讲了一个深情的故事,如小小说一样精练,如散文一样优美,若非诗题先说了出来,读者会有“欧亨利式的结尾”一样的感觉。所有铺垫,所有的描述,都是为了讲出两位老人的心愿,奶奶年轻时幸福的经历、当下富足的生活、孩子们的欢乐,以及穿着军大衣的“你”,蕴含着奶奶的深情和爱情,让诗的意境和内涵更美好更宽泛。这是构思的功夫,将“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用故事讲出来。而由往日的幸福,想到孙子的幸福,不由得急迫盼望,在这个下雪的时候,“你领回来穿花棉袄的女孩儿”。除了第一段,几乎都是口语化,朴素无华,不是矫揉造作,不是刻意煽情渲染,却将深情揉在了字里行间。其中又有“借代”“暗喻”。第一段“白雪覆盖村庄/花纹色的家雀/在树枝与天空之间/飞来飞去”,其实不正是穿军大衣的小伙和女孩们打雪仗么?聪明的读者读到下文便会心一笑。所以,奶奶才“笑眼里泛起泪花”,想到自己的幸福,也联想到孙子的幸福和自己的盼望,顺理成章完成作品的构想。
      严格说来,作品不够精练,有的叙述,影响整体结构和情感表达。如“她喜形于国庆节大孙子回家扒苞米的视频时”,可以不用,直接连到“手机……”。省略过程,则更清爽、明快。

【诗友原作】

简约的墨痕

孙明玉

所有躁动与狂放
都终于沉寂下来
大雪,敞开宽厚包容的胸怀
收纳了凌乱不堪的残秋
田野被无限简化
就像一幅简约到极致的画
让你一目了然
淡淡的雾霭
浅灰的村庄
迷失了本就纤细的道路
唯有红蓝两色的屋顶
托举着简约不掉的炊烟
空旷的雪野
连着空旷的雪野
鸟无声的飞过
似乎害怕惊扰
终于安歇于田地之外的村民
我乃画外之人
不敢放浪形骸
只能在画外小心行走
怕意外抖落墨迹
为图画的留白,涂上
早春的翠绿

【宋曙春老师点评:】
      雪,是诗词散文太常见的主题,写不新意、写不出特色,则意味寡淡。孙明玉这首作品,妙在将白雪喻作“简约到极致的画”,而将自己的脚印,比作“墨迹”,却又意外地递进和演化为雪景的留白处“早春的翠绿”。色彩反差间新意了然。
     我不作技法的分析,说几句诗意的构成。诗意源自意境,意境由意象、空间、氛围三要素构成。这首作品意象有“大雪”“胸怀”“残秋”,简化的“田野”、简约的“画”,“雾霭”“道路”“屋顶”“炊烟”“雪野”“鸟”“画外人”“墨迹”“留白”“翠绿”。空间是在意象动态和形容描述中呈现的,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达到图景与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即作者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中,这应是可学之法。

本期编辑:常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