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永远珍藏
邹艳华
2023年8月20日,由吉林市文联主办、市曲艺家协会和涛声依旧语言艺术团承办的“乡情朗月满芳庭”我的原创诗歌吟唱会,在吉林市松花江大剧院隆重举办。诗会现场人头攒动,近千名江城诗词爱好者们济济一堂,享受着文学艺术带来的盛宴。
如今诗歌吟唱会的盛况已渐行渐远,然而,围绕着这场诗歌吟唱会前后的人和事却记忆犹新,尤其是许多排练花絮始终在我的脑海中萦绕。
这次的诗歌吟唱会由原吉林市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唐荣曼任总导演,老艺术家阎君任艺术总监。两位老师在节目策划,演员选择,场景布局,排练场地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六月中旬开始,各路人员进行了紧张地排练。
为了节省费用,大家克服了许多困难,把排练场地设置在江南公园树林中的空地上。演员们自带午餐和矿泉水,下雨的时候就把场地挪到凉亭里面。目的是为了把一场文化盛宴献给江城大地,献给热爱诗与远方的人们。
唐荣曼和阎君二位老师不厌其烦的为大家做辅导,渴了喝一口自带的矿泉水,饿了吃几口自带的面包和玉米,累了,就开几句玩笑逗逗大家。排练现场始终是认真与欢乐并存,二位老师身体不适的时候也没有休息一天,坚持辅导节目。
诗友詹佳华姐姐是一位癌症患者,为了参加吟唱会,带病从长期居住的深圳回来参加节目。她说“这是邹艳华人生最值得纪念的时刻,必须参与,必须助力助威!”
还有73岁的蒋志军大姐,疫情期间先后做了两次大手术,16次化疗,都没有击垮她的意志,依然以饱满的激情参加了《词韵凇花》的五人组合。还有我的发小王玉洁没有上过舞台,也没有诵读的经历。为了留下难忘的记忆,她也积极报名参加节目,别人练一遍,她就练十遍、百遍。诗友王志铭也是如此。
吟唱会分三个篇章,一是《大地飞歌》,二是《橄榄情深
》,三是《放歌家乡》,总计二十个节目。其中《永吉,我加你》、单弦《王大妈旅游》、童声表演唱《冰花满城迎客来》、《词牌里的松花湖》、独唱《送哥军营走》、评剧《江城子·探亲》、《诗朗诵,丈夫的军装》、《诗朗诵,穿旗袍的女人》、情景表演《96路站桩》等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诗友徐铁涛、杨丽夫妇的双语朗诵《井口旁边的井》,更是一个亮点。徐铁涛年轻的时候曾经是英语教师,他的英语发音标准,诵读声音富有磁性。导演针对这一特点,安排他们夫妇用中英文朗诵。当时有人对这个节目持有怀疑的态度,担心影响节目质量。事实证明这个节目非常好,有深度,有质量,有层次,有水平。
对于这场诗歌吟唱会的成功,我要感谢的人很多:
我要感谢唐荣曼和阎君二位老师的倾情付出;感谢江城四位著名主持人:马杰、杨慕欣、唐荣曼、张柳倾情主持;感谢涛声依旧语言艺术团的团员们;感谢江明秀语言艺术学校的孩子们。
我要感谢文联副主席曲艺家协会主席林强,他亲自主持调度会议,在宣传、策划、主持、节目顺序,助演嘉宾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说,我们第一次在雾凇之都举办从乡间田野走出来的女诗人的个人诗歌吟唱会。这不仅仅是邹艳华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文学艺术联合会和曲艺家协会的荣誉,更是对涛声依旧语言艺术团成果的检验。诗歌吟唱会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一种情怀的表达和演示。让我们共同助力,共同品味,共同感悟诗人内心的美好和向往。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诗歌吟唱会的成功,还有策划张国民和执行导演张柳的功劳。国民副秘书长联系哈尔滨电视台著名朗诵家费军老师录制的画外音。虽然费军老师和张国民没有见过面,但是共同对于诵读的爱好,使两人成了微信好友。当接到国民老师特邀为其录制画外音后,他欣然答应。在感冒没有痊愈的情况下,把音频发来。还有执行导演张柳,在百忙之中导演了集体诗朗诵和童声表演唱等节目,她和张国民老师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
在这里还要特别鸣谢姜明秀语言艺术学校、吉林市金钟合唱团、吉化艺术团,以及摄像柳景斌,车远程老师。
正是有了领导的支持和大家的共同助力,8月20日的演出现场座无虚席,人员爆满
,走廊过道都站满了人。
演出当日,吉林市文联、市委宣传部和各区宣传部文联领导,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林强,副主席丁小明、于永倩、吉林省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李大鹏
、吉林市音乐舞蹈家协会词曲创作学会会长陈静波等莅临指导。吉林市电视台江城新闻栏目、《江城日报》、市文联公众号《文联吉林》都相继进行了报道。
虽然8月20日那场诗歌吟唱会早已落幕,而我内心的感动与感谢将永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