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香门第专刊》2022第10期嘉宾点评

(2022-10-31 11:29:51)
标签:

诗香门第专刊征文

情感

文化

分类: 点评台
《诗香门第专刊》2022第10期嘉宾点评

一、近体诗

诗友原作
梅河口秋日游之感
陈凤贤
闻过梅河众口夸,莅临喜看尽繁花。
海龙湖水桥边影,诗梦灯辉云外霞。
知北村头思旧事,农家院里忆韶华。
城中篝火真人秀,热恋金秋忘返家。

王道功老师点评
      陈凤贤的这首七律《梅河口秋日游之感》属于游记类诗。这类诗写起来有一定难度。陈诗虽然记下了他的所见和所闻,但从整体看记忆和观察景物有余,然而感发不足,所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不深刻。
     我不清楚作者是否出生在梅河口,如果作者自小生活在此后来离开故乡,多年后又回到故乡旧地重游,那么这首诗就有了可读性。如果作者本来就是外乡人,那么颈联的两句:“知北村头思旧事,农家院里忆韶华”就失真。因为一个外乡人到了异地,不是亲身经历的往昔旧地重游,那么“思旧事"和“忆韶华”就没有可读性,诗就显得“隔”格不入。“游”在中国文学中有两种意思:一是说游历,一是交游。陈诗属于第一种。游历诗最有名的当数唐朝崔颢的《黄鹤楼》,据说此诗曾受到诗仙李白的称赞。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诗久负盛名,人们都太熟悉了,在此就不录原诗了。
      在此选一首明朝诗人蔡毅中的《秋兴》供大家学习参考。原诗如下:木落江空天气清,西风萧飒雁南征。浮云暗逐年华变,岐路虚怜短鬓生。千里关河悬客梦,万里砧杵动秋声。崇兰芳芷依然在,何处江潭吊屈平。这是一首抚今怀古之作。诗的前六句,用足够的笔墨,从视听等不同角度,描绘了景物:秋高气清,江天一色,空中,雁鸣阵阵;地上,落叶萧萧,还有那千家万户最动客子之心的捣衣声。这些景物,写得凄凉萧索,绘色绘声,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表达了对屈平的怀念,含蓄地流露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二、现代诗
诗友原作

三叶草

张新影

用三片心形的叶子
撑起爱的天空
矮小的身躯
站立成绿的柔情

狂风骤雨中的韧性
团结合作中的挚诚
编织成一条条
绿色的地毯
铺就成一块块
厚厚的草坪
装点城市公园的美丽
细鳞河畔蓬勃着
它们倔强的身影

即使生长在树荫下
花丛中
从不落寞
依然从容
即使寒霜一次次袭击
依然绿意盎然
昂首挺胸

坚强与自信
何时都是
一道靓丽的风景

宋曙春老师点评:

     以一草喻秋,意象简洁,笔力集中,却内涵不薄,乃聪明之道。
     首先,赋予这株普通平凡的三片心形叶子以爱的化身。正因有爱,才有柔情绿荫,意象眨眼间高大起来,厚重起来,对秋之爱和秋之大爱,涵义不喻自明。
      其次,深一层具写爱之宽大广阔。爱,有坚忍风雨之韧性,有敦厚容纳之挚诚,所以,它是地毯,是草坪,是美丽,是供人徜徉的胸怀,且无处不在。再次,进一步展开想象。这样的草,这样的爱,无论怎样的境地,都不会消陨。无人知晓不落寞,经霜逾寒仍盎然。爱得从容,爱得大气,让人侧目。
       最后,以哲理为定论。爱也坚强,爱也自信,才成风景。这道风景,自然在读者心中,也是江湖一盏灯,不相思,自难忘。“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如此一来,更为之动容。手法层层递进似刻意排列,却也看出,信手所至,以物抒情,笔无所滞,文有余思。虽非出神入化,也可妙然成谛。然仍需凝练,以致更精美,更精深。
     本期编辑:常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