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雪柳诗社
雪柳诗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602
  • 关注人气:2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香门第专刊》2022第8期嘉宾点评

(2022-09-03 14:40:42)
标签:

文化

雪柳诗社

诗香门第专刊征文

分类: 点评台
   《诗香门第专刊》2022第8期嘉宾点评

    一、王道功老师点评
    【原诗】
秋 思
王耀明
绵绵细雨带微凉,挽住秋风问故乡。
无恙爹娘身当好,粮棉果菜可归仓。
     在评王耀明的《秋思》前,我们先来欣赏唐朝王维的《杂诗》(其二)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先来看王维的: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它不属于格律诗,而且还有重字。但它却写出了令人称赞的思乡的经典之作。这是为什么?是因为选取问答的形式和角度,从而升华了诗的内涵。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已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系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
      再来看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格律严谨,但多处重字但这种重字却非同小可,非大手笔者是难为的。此诗与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此就不展开说了,感兴趣的人可去自行查看。

      现在我们再来看王耀明的《秋思》:
      绵绵秋雨带微凉,挽住秋风问故乡,无恙爹娘身当好,粮棉果菜可归仓?这首诗选取的角度好,所以它给人一种思乡的印象较深。尤其是第二句:“挽住秋风问故乡”一句用拟人的写法给人带入了思乡的场景。紧接着作者想到故乡的父母,笔力虽然略显不足,但却给人一种形象思维的写照。因此这首诗在选取角度和构思上是成功的。
      第三句可否改为:“年迈爹娘身健否"仅供参考。
     二、宋曙春老师点评
【原诗】

犬吠声 把秋天唤醒

周沫

老宅院

熟悉又陌生

蝴蝶飞舞

燕子衔泥

铁皮尖帽戴在酱缸头上

 

一草一木

摇曳着昨天的日子

 

驻足院外

舅舅的蜂箱不见了

外婆驼背的身影

短得无法丈量

 

仰望天空

思念的泪水

如哭泣的雨滴

湿淋了我的双眸

 

汪汪

犬吠声

把秋天唤醒

这里的一切

早已物是人非

【宋曙春点评】

       开始读这首作品,我以为作者忘记了诗题中的犬吠,读到最后,似乎恍然大悟了。原来前面所有的描写,都是铺垫,都是背景,都是渲染。结尾处,如油捻子忽然被拨动,忽地跳起火苗,眼前便是一亮。

       凡作品让人眼亮,总有精妙处。

       首先,作者并未直接以听觉开篇,而是由视觉切入,并带着读者走进了老家小院。老院,蝴蝶,燕子,酱缸,舅舅的蜂箱,姥姥的驼背,天空,泪水……哪一种都不是声音,都是景物和心理。那么,犬吠在哪里?使读者跟着思绪,跟着线索,都是跟着景物,追下去……这是诱人深入,引人入胜的妙手。

       其次,作者写犬吠,不是特意描写守候老屋的大黄狗亲切的叫声,没有任何修饰和形容,简单的汪汪,却有深意,那是一种无奈,那是一种凄凉。但这种情绪,也同样不在画面上,也没有刻意突出。是在作者的耳畔,在作者的心里,在作者的眼泪里,也在读者的共鸣里……因为被犬吠唤醒的秋天,早已经物是人非了,谁能不感伤?

       再次,妙在结尾。这就是开篇不直接写犬吠,最后一下拉出来,让人突然有了一种震颤!哦,这些都是过往云烟,原来悲伤藏在犬吠里。你会不会有读欧亨利小说的感觉?妙在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本来是想读到回老家的欣怡,不料却是悲戚,但这符合实际,也是真实心理……


【原诗】

一汪秋水

李铭

秋水微皱

你那一夏的枝头

是否如初锦绣

 

红肥绿瘦

揉入尘缘烹相思

采撷云雨慰情稠

 

一片片牵念

月色如钩

我的枫叶如手

时光被酿成美酒

 

一杯杯举起

与落叶交错觥筹

芬芳着

每条静密的溪流

 

那浓浓的

应该不是酒

不然为何

李白也会低下头

 

情浓于月光里

颜醉菊花柔

一曲枫颂一池莲稠

 

只有文字悄悄开始

蛇龙笔走

那沉香也许等来年

人约黄昏后

 

一念随风潜入夜幽幽

一点雨思小桥水悠悠

油纸伞 谁弹奏

江南的雨巷北国也有

 

记忆余温里

曾经的快乐与回首

不过是岸边垂柳

依依不舍 丝丝无忧

 

爱你的想你的

把你的百媚娇羞

把你的月满西楼

把那泼墨也斑驳的守候

 

化为云烟中翩翩的

裙袂衣袖

化做池塘野渡

一叶小舟……

【宋曙春点评】

       在一首现代诗里,可以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风韵和意境,且几乎每句都可以看出或联想到一个或两个名句、典故。这使得雪色松江的这首《一汪秋水》,颇具古风。

       一方面,是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对经典作品阅读较多,记忆扎实,理解准确,并且娴熟运用,信手掂来,恰到好处,与自己作品妥帖相融。

       另一方面,是作者构思别具匠心,别出机杼;布局深谋多策,裁云剪水;用词雕花刻叶,沉吟章句;造势虚实有度,古今相合;意境暗香疏影,言精旨远……

       写秋水,自先秦诸子即始,至唐宋已逾万数,随便想起一首或几句,都可入诗。我说的是意境入诗,而不是抄录。雪色松江的手法,是不露痕迹,又让人捕捉到那种心领神会的意境。

       开篇首段,从秋水微皱的波澜里引出曾经的繁茂锦绣,你会想起《秋夕》,杜牧所作: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由秋天景色,怀念过往,而带出下文中接踵而来的多种意象,多种情境,多种意境,多种意蕴。

       限于篇幅,我只例举几例。如,三,四,五段,都写到秋日与饮酒,在这种画面里,读者自然可以想到,唐代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随后便又能想到他的《秋夕》中的绝妙意蕴——王孙自可留。雪色松江写作此诗,其意莫非不是徜徉于秋,纵横勾联,借古喻今?秋水,秋风,秋叶,秋凉,秋露,秋云,秋月……此种何情何境?豁然是有爱,有愁,有酒,有酬。虽只有李白在诗中,但你能看出诗里还有更多……甚至到民国的老戴之《雨巷》……

      这样的作品,读来十分有味道,遇见多位古人,忆起许多名句,能不浮想联翩?菊花,枫颂,莲稠,黄昏,沉香,岸柳,西楼,裙袂衣袖,池塘野渡,一叶小舟……哪一句,哪一景,哪一境,都会在你心里荡起波澜……不信,请细细品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