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香门第专刊》第四期嘉宾点评台

(2021-05-06 21:36:40)
标签:

文化

情感

分类: 点评台


《诗香门第专刊》第四期嘉宾点评台


一、王道功老师点评

【诗友原作】

香山春色

王玉芹

小路弯弯石径斜,炊烟袅袅见人家。

香山四月春光好,万壑勾连千色花。

王道功老师点评:

     读王玉芹的七言绝句《香山春色》我有两点体会:其一是作者董得如何用平水韵去写格律诗。其二是作者知道如何去寻找诗意,怎样去化用古人好的诗句,来提升自已的写诗能力。以上两点是值得肯定的优点。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作者对景物哲思意蕴把握得不够,思路开拓的不够宽泛,所以诗意的表达留于表面化,没有给读者留下值得回味和思考的空间。《香山春色》有较重的模仿杜牧《山行》的痕迹。这首诗虽然前两句用了对仗,就对仗外在形式而言是工整的,可是外在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外在形式再好,那也替代不了内容。内容大于形式換言之就是内容决定形式。我的观点是:内容要是好,完全可以不受格律限制。

       这首诗的第一句还是有语病的,既然“小路弯弯"那么“石径斜"显然是重复和多余了。还有这第一句显然是化用了杜牧《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化用按要求要化出新意才好。如果化不出新意也断不可“画虎不成反类犬“这是我们要严格遵守的铁律。古人在化用诗句中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化用庚信的《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庚信的原句已没有多少知道了,而王勃化用的句子却广为流传,世人皆知。这种化用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二、十耘老师点评

     静川的诗对创作的启迪很多,对于学习诗歌的朋友是个难得的好机会。考虑到用概括的方法难以一语说尽,所以这次我用批注法,更能直观地方便朋友们学习创诗歌作。

《春天,我与柳花独坐江岸》

 静 川

1

春天在柳条上

挤出一些念头

    (虚实搭配,不是挤出一些具体物,而是挤出抽象物——念头)

它们颜色不同,有红、有黄、有绿

毛茸茸的蕊,比毛毛狗上的雪花

(拈连对比,春花和雪花,一个是花一个叫花不是花)

(借助第三物——毛毛狗,成为对比的参照物,实现了对比的综合性)

好看。蝴蝶没来

是周围的冷空间很大

四月,刚刚察觉北方的内容

2

冷风,必须与临江告别

江水四季浩荡,只有岸边的柳条

准确记着五月的哨声

蝴蝶以女人的方式

(不说蝴蝶像女人,而说以女人的方式,这是对比喻的隐藏,更为高妙)

在花间起舞……

3

我静立于水岸

为方便阅读风的颜色

一枚书签

隔开眼前的清明

 (时空交融,书签是空间,清明是时间,隔开既是时间也是空间)

眼泪滴落,当蝴蝶扇动翅膀时

每一棵草叶,都是我的读者

我是诗,我困在其中

(不是我作诗,而是我是诗,行为动词变为判断动词,增加了陌生感)

一动不动

4

其实我不是写诗的人

我的譬喻很笨

    (欲扬先抑,是一种开头的方法)

北方的柳条可能被孩子拧过

柳笛掠过江岸、童年、声音有些生锈

但爱人的脸谱,还和桃花一样

    (爱人的脸,会流俗,所以加了“谱”字)

粉的滴下了露水

5

柳花在开,四月颤动着翅膀

江水在翅膀下流动

教堂有神父的影子,当那些

(教堂里不是见到神父,而是神父的影子,虚实结合,增添了美感)

神圣的歌声结束之后

柳花开,雪在柳花面前

悄悄的化了,而我没有意识到

冬天已经成为往事

(前面主要说的是客观,这里说主观,以做弥补,实现感性理性的平衡)

6

我知道蝴蝶喜欢沉默

它的脚爪抓握的花瓣已经芬芳

    (请看多细,蝴蝶的脚爪,这是使用了艺术的放大镜)

春风拎着裙角下山

    (一个拎字,外加裙角,就春风写活了,为什么是裙角呢?因为春风不大)

江岸和草坪绿了

7

北风和雪走了

我和柳花,怀念霜降之后的宁静

雨滴代替我的眼泪

落叶、落雪、落花

你在偏僻的小镇

我想你,不需要你有消息

    (区别于一般的卿卿我我,诗歌要超越生活)

我栖身于江岸

你栖身于

我的想念

8

春天适合沉思,柳花零落

回忆需要月光走到我的面前

时间为我变着魔术

柳花变成绿叶

蝴蝶合上翅膀

(变幻与归一,禅意)

9

时间匆匆走了

我是时间的躯壳,江岸不是原来的江岸

(时间像蝉,我像蝉蜕,隐藏了构建比喻关系的中介——蝉,直接说我是时间的躯壳,更具艺术性和陌生感)

树林长高,长廊被雨淋湿

许多事物消失

唯有江水,还是老样子

无处可去

10

柳花不在了,事实沉湎于无形的存在

我触碰连绵波浪

一场大雾,爱情相隔两岸

你在桦甸小镇

用孤独的文字

著述诗与小说的体裁

你没有蝴蝶,没有柳花……

 (结尾的留白很重要,以什么留白呢?以空,以无)

三、宋曙春老师点评

【诗友原作】

《菜花今又雨中黄》

边彦丽

油菜花开了

一片一片

念家的我

一直想做个

对这片土地

有感情的人


在春夜

手指从那张贴金的脸庞掠过

卷起遗憾

如踩空花香的蝴蝶

路旁

冷清的两行杨柳枝

忽隐忽现

宋曙春老师点评:

     在一个花开的季节里,想家,是很自然的,也是很能煽情的。尤其还是近些年最招惹人趋之若鹜的油菜花,再加上夜晚,雨,蝴蝶,杨柳枝……如此氛围,岂不让人动情?

     边彦丽这首《菜花今又雨中黄》,轻轻掂来寥寥三五意象,就把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对这片土地有感情的人”,对这片土地上开放的花朵也当然爱得热烈,所以,即使千里,也要隔空眺望,看到了一片一片的金黄,那是家乡的色彩,那是家乡的温暖!

     但是,她梦到的却是什么?蝴蝶采不到蜜,空闻意念中的花香,难免油生些许遗憾。那“冷清的两行杨柳枝”,或许是曾经走过的乡路旁的景色,或许就是梦中的懵懂,所以“忽隐忽现”。读到这,似乎看到一幅图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意境,无需再解析,就已经摆在读者眼前了。

     这正是诗歌创作中典型的意识流手法。不做任何具象的描述,不做任何多余修饰,笔随意念,循心灵脉络,率性而为,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干净,空灵,流畅,却又意犹未尽。短诗,理应如此。

    本期编辑:常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