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军人风骨在诗笔写情怀

(2019-11-24 14:01:09)
分类: 雪柳论坛

军人风骨在 诗笔写情怀

——读王赋《唱晚集》

王道功

 

认真读过王赋的诗词初稿《唱晚集》后,我明显地感到,这不仅仅是在读他的诗词,而更多的时候是透过这些诗词的字里行间在品读这个人。

我和王赋相识已有十几年了,相处得不错。我们交往的媒介就是旧体诗词,每谈及此总是意犹未尽。他表面看性格温和为人谦虚,而内里却透着一种凛然的风骨。因为彼此了解,所以我在臧否他的诗词创作时,就有底气就有些游刃有余,就不必“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必不着边际的言中无物的牵强附会。

王赋年青时参军,早期的军旅生活在他的生命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个时期是他的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代。所以在他老年回忆这段人生经历时,诗笔就饱含激情,诗句明快、活泼,彰显出青春的活力。他在《露营》一诗中写道:时交子夜月如弓,野地蛩歌是美声。山底扎营天作帐,星星眨眼万颗灯。”这首诗写得真实空灵,无论景物描写还是主观情感的抒发都顺其自然,丝毫也没有刻意雕琢的斧凿之痕。让人读之一目了然,清澈明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虽然诗中讲的是部队露营的事情,但是即使没有当过兵的人读了这首诗也不会感到陌生。诗的第一句就开门见山地直接交代出露营的时间是在子夜,用“月如弓”对月牙儿作了形象比喻。白居易曾在《暮江吟》诗中写过“露似珍珠月似弓”与白诗不同的是白诗写的是上弦月,而此诗写的是下弦月。接下来的诗句就更富想象力了“野地蛩歌是美声”,把蟋蟀的叫声比作正在引吭高歌的歌者而且还是美声唱法,这诗就有了品位了。把蟋蟀比作歌者,我未曾见过谁这样用过,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我只知道鲁迅先生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过“蟋蟀们在弹琴”把蟋蟀比作弹琴的琴师。鲁迅写的是少年热爱自然的一种情趣;而此诗写的是年青战士的以苦为乐的一种精神。虽然都是以蟋蟀作比但各显其妙令人称快。而诗的第三句转得尤为奇崛“山底扎营天作帐”这是何等的气魄。读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北朝民歌中的那句“天似穹庐,笼罩四野。”把天比作帐篷是何等的大气。这种境况在作者笔下经过艺术的渲染更显得壮阔与豪迈,表达了年青战士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第四句的收笔更见蔚为壮观“星星眨眼万颗灯”,万颗星星像一盏盏明亮的灯一样在天空中闪烁,这时虽然是午夜,可是经过一天的艰苦行军拉练的战士依然没有睡意,他们正在仰望星空,听着昆虫在歌唱,任凭风在他们的耳边吹过,这种由大自然发出的天籁之音给战士们的野营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就是作者给我们描绘的军旅生活的真实写照。

  王赋善于捕捉军人生活的细节,放哨、站岗这样看似寻常的司空见惯的事情,在他的笔下,都能生发出小中见大不同凡响的诗句来。一首《冬哨》犹见个中的独到之处:愿把凡身为国捐,征途廿载守边关。硝烟常向诗中写,不怕环球起雾岚。”一个铁骨铮铮的驻守边关的哨兵的高大形象就这样地活生生地站在了你的面前,令你情不自禁地为站在风雪边关守卫国家的士兵致以深深的敬意。你会由此联想到:假如没有他们守卫着国家安全,我们的国家何以会和平与安宁。

  打靶在部队是训练科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人们最熟悉的一首歌就是《打靶归来》歌中那句“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形象地再现了战士打靶归来的那种喜悦之情。而王赋用《打靶归来》为题一连写了四首七言绝句来抒发自己对打靶的切身感受。这种感受由衷地表达了作为一名战士,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从中展现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在这四首绝句中有一首写的尤为独到不落俗套。写出了军人的气壮山河的气概:“绿水青山蓄爱多,背枪脚踏大山河。兵哥不唱休闲曲,枪挑夕阳下陡坡。”绿水青山是战士朝夕相处的地方,他们每天都在这里训练,对绿水青山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当他们唱着打靶归来歌曲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高山越过大河时,他们有的只是昂扬的斗志和心中的自豪。他们身后背的步枪上的刺刀,在夕阳下闪闪发光,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个闪光点让诗意瞬间得到升华,“枪挑夕阳下陡坡”想象奇特大胆,既出其不意又浑然天成,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写诗能写到这样的一种境地,一本诗集里能有这样的一两首,甚至一两句也不枉为是一个写过诗的人。

战友情是构成王赋《唱晚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这些与战友相处的过程中,可看出作者是多么的珍惜这种友谊。这种友谊在《老班长》一诗中写得情深意切,诗作读来真挚感人:总在全班替母行,营房无电有真情。当年为我缝军袜,常把窗前月作灯。”作者只是抓住一个“缝军袜”这样一个细节来写老班长对新兵的关爱。诗的第一句“总在全班替母行”把老班长比做母亲,可见其情之重。年青的战士远离家乡告别父母只身走进军营,他们在生活上还不会打理,对生活琐事并不上心,在家过惯了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乍到部队很需要有人给他们管理这些零星的小事,在家靠母亲在部队就需要有这样的老班长来代替母亲了。作者诗中的老班长在月光下为作者缝军袜的情景,不由得让我联想到起孟郊的《游子吟》中的那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来,令人感动。

和《老班长》这首诗同样让我感动的另一首诗是《新兵》。这首七言绝句写得明白如话,乍读不像诗。如果你用诗的语言去衡量它的话,真是找不出哪句是诗的语言。可是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一首让人读之称快的好诗:新老轮炊哨位家,参军入伍远离妈。想娘欲泣怕人笑,偷在被窝擦泪花。”一群守卫在边关哨所的战士,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兵,他们都要轮班下厨做饭。可想而知作为一个新兵,对这样的艰苦条件一时还很难适应,心里很是想家,但又不好意思在战友面前哭鼻子,只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在被窝里哭泣。真实地再现了新兵生活的一个侧面,写法新颖,选取的角度别致,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王赋是一位职业军人,他是先由战士而后成为一位军医的。四十年的军医生涯,让它和朝夕相处的部队有一种难以割舍的骨肉情怀。所以军人生活的题材在他的诗作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即便是脱下了军装退休了,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朝思暮想的军营:脱下征衣鬓已斑,朝思暮想是边关。当年栽下白杨树,料是成荫已耸天。”(《老兵夜思》)对军营中的一草一木作者都怀有浓浓的深情,当年栽下的小白杨如今已长成了可为后来人乘凉的参天大树。虽然自己已脱下军装,可是那些年青的战士已经接替了自己,在保卫着国家的安全。作者对此寄予了无限的深情,所以写得浑然有力,诗笔中透着几分苍凉与悲壮。即便是下棋这样休闲的娱乐,他写来也是和他的军队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得意江花怡我情,闲暇邀友上山亭。烽烟潜入棋盘阵,对手依然是老兵。”(《退休时光吟》)一幅两个老兵在山亭对弈的画图跃然纸上,惹人浮想联翩。

在回忆军旅生涯的诗作中,尤能表达王赋一个老兵情怀且感人至深的当数《一顶旧军帽》。这首七言绝句是我最喜爱的一首可圈可点的优秀之作。他采用托物言情的手法,把一个老兵的心声表达的淋漓尽致,言有尽而意无穷:人老更怀过去情,常因解甲总思兵。当年一顶旧军帽,供在书斋不肯扔。”这样的好诗在一本诗集里有那么一首就足够了。它就如镶嵌在贵重器物上的明珠,由于它的存在让整个器物都光彩夺目。如果失去了它,器物就会黯然失色。这就是这首《一顶旧军帽》在《唱晚集》中所起的作用。

纵观《唱晚集》四百余首诗词,就其表达体例而言,它属于旧体诗。诗集中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律、七律、古风。还有几首中调词和几首小令。内容所涉也不外乎是吉林风景,情系桑梓,酬唱应答,军中岁月,旅痕寻踪等。在这些创作中,无论是体裁和内容,我认为其中七言绝句是写得最好的。所以我在选择赏读和评说时多以七言绝句为例。当然一本诗集不可能每首都可圈可点,良莠不齐的现象是存在的,俗话说瑕不掩瑜。但就王赋的创作而言,对诗词孜孜以求的精神是令人感佩的。王赋虽然也是军队离休的老干部,但他的诗词丝毫没有受所谓的“老干体”的影响,也就是说他的诗词创作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读来清新鲜活,没有半点“老干体”的那种口号式的空喊,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另外王赋还是集绘画、书法、诗词艺术于一身的颇有造诣的多才多艺的人,读他的诗词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诗有明显的画面感。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评王维语)。

  《唱晚集》是王赋离休后,老年的回忆之作。其意旨非常清楚,它出自李商隐的《晚晴》中的诗句:“天意怜芳草,人间重晚晴”。借此来表达作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用军人的风骨和诗人的情怀了来评说王赋的诗词创作,是我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我愿把这种感受写出来,一吐为快。这就是我对《唱晚集》的一孔之见。

【本期编辑:露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