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儒林外史》是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这话是鲁迅说的。
《儒林外史》写儒林人物,全用讽刺手法,写尽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种种丑行与不堪。
书上说:“那些大户人家,无非讲的是些升、迁、调、降的官场。”“就是那贫贱儒生,又不过做的是些揣合、逢迎的考校。”读书人以追名逐利为风尚,所以,丑态百出而不以为耻。
不过,书中也写了拒绝仕途的画家和书家。
画家,写的是王冕。
王冕生于贫贱之家,幼时替人家放牛,空闲读书求学,于绘事是无师自通,擅画没骨花卉。
书上说,王冕为人“嵚崎磊落”,不愿意与鱼肉百姓的权势者往来。他看到《楚辞图》上画的屈子衣冠,便依样造了极高的帽子、极阔的衣服,选了晴朗天气,穿戴起来,驾了牛车,外出玩耍。
王冕是个画家。
在中国古代,画家与读书人是不一样的。读书人埋头儒家经典,寒窗苦读,是为了考取功名,到后来一步步进入官场。而画家,却是不以功名为念,不受世俗羁绊的。杜甫说: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说的画家。
书上说,王冕起初也是要做读书人的。但是,当他听到危素这样的大学者、这样社会的楷模也是个烂泥里的人物,行事让人鄙弃,王冕也就断了功名之念。从此,将自己的心灵寄托于丹青之乐,亲近于自然之美,隐居避世了。
据《明史》上说,王冕是擅画梅花的。而《儒林外史》对王冕画荷花描述甚详。梅花是“暗香”、“疏影”,清气一片。“梅妻鹤子”,象征了画家高洁的人格。而荷花,更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者写王冕,是与其他读书人对照着写的。污泥里追蝇逐臭的一群读书人,衬托出这一个荷花般清丽的王冕,正是吴敬梓的本意吧。
另外,《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个书法家,名叫季遐年。
这季遐年自小无家无业,安身在寺院里。他写的字好,却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着笔性写了去。
季遐年一介布衣,却是不慕权贵,特立独行。别人要他写字,他情愿时便写;不情愿时,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
这两个人物,不是循规蹈矩的人,而是狂狷之徒。
我想,《儒林外史》通过对这两位艺术家的描述,凸显出文人的风骨,寄托了作者的人文理想和襟怀抱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