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明年可以宣布取消了
(2010-06-10 11:26:52)
标签:
文/徐志频高考制度标准杂谈 |
分类: 转载 |
文/徐志频
昨天看今年高考语文科全国卷,刚才看今年高考语文科湖南卷,看着看着,感到考试无聊起来。我想,明年起,高考是否可以考虑宣布取消了?
如今高考语文,说白了,也就开卷第一题与压卷作文题有点做头:拼音谁能改?祖宗有规定;作文怎么写?随你怎么写。有绝对标准的,与绝对无标准的,要么属学问,要么含智慧,都是难以挑剔。但通而观之,其他数十题,包括作文题,无一题没问题。
不是说题目本身有问题。高考语文的全部问题,就在于它的问题全部有标准答案。既然介于有绝对与绝对无之间,怎么就突然通通被绝对标准化了。
标准之下,岂有完卵?奇怪的结果由此而生:作家王蒙做初中语文,结果在及格分以下。2009年《散文选刊》上某作家自述,他的某篇文章被拿去做高考题,在被罗列的标准选项中,作者自己居然选错。韩寒也说,他的某篇文章被挪去做高考题,提问考生作者的写作意图,结果韩寒自己答错。
我当年就不幸做了这样黑色幽默制度的最大受害者。我曾写了占据近半部书内容的《十年一觉高考噩梦》(收录进《70后的碎梦》一书),纪实了辛酸历程,否定了那个制度。如今,又5年过去,制度依然安如磐石。
我们看到,这个制度本身有无穷多问题,首先带来试题有问题。有过高考经验的人都知道,高考的语文、英语,许多对考生都是似是而非的答案,坐考场象参加王小丫《开心辞典》,半蒙半猜半有底。心里绝对有底的,一定不是知识多好,而是揣摩能力特别高,看考官想考你哪个知识点。偏离知识点,答案虽然更有道理,但绝对已不“标准”。将命题者心思揣摩了个透,高分方可以探囊取物。
一度有人认为,作为智力搏斗的高考场,不搞水平测试,而是选拔大赛,如此的“聪明”测试,不可能全无是处。至少可以让高智商者大部分脱颖而出啊。但问题正是:一,考察青年的揣摩能力,总方向有大问题:除非培养旧式官僚,他们以揣摩起家,然后发家,今天科技时代,科技靠逻辑力与想象力,不靠揣摩吃饭。今天即使培养官僚,至少也是技术官僚,不需要锻炼揣摩能力。二,让揣摩的考生与命题者想得刚刚好,符合标准,固然可以淘汰智力稍差者,但对思维超出标准,可以自由发挥,能够不拘一格,有大气象者,无疑也是一把砍刀。
正因为后者,眼下的人才战略,教育长期规划,要在中国培养大师,口号全没落实,罪魁在早年高考制度。几十年来,凡是经过高考筛子筛出来的人才,几乎都是符合规格,符合标准,绝对不弱智,但也绝对没有天纵之才。所以大师的呼唤,仅仅能让呼唤者食口号而肥。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人才叠起,大家如云的,从来不在制度有多么刚硬的时代,而在两个教育无制度的时代:春秋战国,清末民初。虽是乱世,百姓涂炭,但没有高考,所谓有教无类,学校可以随意教,学生可以随意选校。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既产生于入大学前,又丝毫不损于入大学后,更可容于进入社会时。前者产生了诸子百家,后者产生了鲁迅、胡适等数以百计的世界级一流大家。毛润之当年就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培养出来的,如毛润之这样伟大的人物,最受益的教育,也不是高考,而是在北大旁听。
早进入第一师范前,毛润之先后选了10多个学校,换校频繁,少则几天,多则几月。如果以今天的高考制度来要求毛润之,则他连大学门永远也挤不进。徐特立说过,毛的英语很差。毛润之自己说过,他的数学奇差。他的绘画也一塌糊涂。当然,数学与英语同时奇差,无论语文得150分或者151分,大学校门也沉重似山。所以即使生在今天,只要存有高考制度,他只会被强行淘汰成永远的高中生。事实上,按个性与合乎逻辑的推断,毛润之如果在今天自然成长,至少也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历史学教授、一流的社会学家、一流的书法家、诗人。历史假设可以看出历史退步,制度假设可以闻见制度无情。
这样纵向略一比较,高考制度问题毕现。那么,如此漏洞百端的制度,当初设立的依据是什么?和尚多,庙宇小,僧多粥少,因为10年前,全国百多万考生,八成考生注定要站在孙山后。但10年后呢?大学已多到贱到几乎要求高中生去读了:2010年,全国共957万人报名参考,计划招生657万名。八成考生铁定要被抬到孙山前。如此现实,还用高考这把砍刀,将90后们统一削得整整齐齐,前军万马挤桥,浩浩荡荡,威风确实威风,好看则是好看,只怕中国下一代教育的希望,又要化作肥皂泡在桥上绽放了。
眼下中国,一切计划跟不上变化,除了高考还在计划。——社会自治已然雏形初现,科学发展观口号人皆入口。然而,假如每一个喊口号的读书人当初都是从严重不科学,也看不到发展希望的高考制度中爬出来,那将是天下最滑稽的事。等于某个人先将自己的心抛了,然后号召别人扪着良心讲话。高考是科学的死敌,高考制度是科学发展观的反讽者,这一切不需要精英论证,公民凭常识可以看得出来。
所以我们要呼吁取消高考。
取消高考,只是为了取消从小学到大学考试题目有绝对答案与不二标准的荒唐规定;取消高考,只是为了取消人生下来前18年活着是为了高考的错误目标;取消高考,只是为了取消学生学习是为了揣摩人心对付考试应付考官的心理;取消高考,只是为了让越来越多崇拜金钱鄙夷考大学读书的人有机会得多更多的知识教育。
这四大痼疾,波及社会,流毒颇广,属于公害。
有人问:取消高考也容易,但取消后怎么办呢?
其实很好办,更优的方案,不止百个。我们看美国:取消高考,将入大学的录取分,摊入高中三年平时成绩,同时看重教师评语,加上入学面试。美国人就这么实在,入大学的流程设置也实在。可能他们没有中国千万青年同时同刻相聚同一战场,在激烈的较量中搏斗脑力那样惊心动魄,那样让人看得刺激,但他们的方案管用。美国人的读书能力,智力的水平,比起中国人,应该不止差一个档次。美国的发达,全依赖它的制度;美国学生的幸福,却多亏小学没有排名,高中没有高考,大学没有标准答案;他们从入学到死亡,一直可以胡思乱想,自由表达。他们的智慧火花,又全在这没有标准的胡思乱想碰撞绽放。因此,读书能力稍差,智力水平不高的美国人,反倒比中国人更接近真理。
21世纪都过去10年了,高考又熬过10年,还不取消,更要害人到何时呢?难道还要挣扎上10年?……如果将来我的儿子在入大学门前还在被一张叫高考的试卷挡住,而那个让人莫名其妙,看上去有点像警察的命题者找出《湖南人怎么了?》,将拙作开篇《嘴巴长沙》拖入试题,问“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无论儿子在考场里取哪个选项,我都会感到愧对后人、无地自容。
只有客观,没有情怀,除非命题者多情。当年高考制度最大的受害者,怎么可能还愿意被这个专会玩警察捉小偷或耗子腰里别枪去打猫游戏的高考制度,拉拢入伙去玩揣摩骗人的勾当?
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该取消高考制度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