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醉清風
醉清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69
  • 关注人气:38,2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来了解你?

(2010-05-28 08:12:52)
标签:

文/月

原创

知己

了解

意会

夫复

何求

杂谈

分类: 国学

任何一个人做了一辈子人,包括你的父母,儿女在内,可不一定是你的知己,所以人能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况且,知己知彼几乎成群。

做学问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说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因此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人在为事业根基思想着眼的时候,正是他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

“不愠”这个问题很重要。“怨天尤人”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这是一般人的心理。严重的连对天都怨,而“愠”就包括了“怨天尤人”。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站不起来?为什么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君子才够得上做学问,够得上学习人生之道,拿现代的新观念来讲,就是讲究人生哲学的开始。

读书做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明代陈眉公的“无事此会,一日是两日,如何与人乐乐?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众乐乐?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来作为“如何是独乐乐”的参考,有此胸襟,有此气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不然,知识愈多,地位愈高,既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那自然便成了“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镜花水月
后一篇:人生哲理名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