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怎么了?》之一(3)
(2009-11-28 09:31:53)
标签:
徐志频地方文化 |
分类: 转载 |
第二天快下班了,老兄叫上我,打个车,飞也似地跑到省妇联的挂权益保护牌子的办公室,一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开场白,马上就找到一个受害妇女来投诉。老兄是个喜欢说话懒得动手的人,于是他导演一样,马上换副悲剧加同情的脸,跟受害妇女神策起来。等老兄的嘴巴收工了,我的本子也记满了,一篇绝妙好新闻,也就水米俱备,只等烧熟了吃。如此配合者三,省事省心不少,其他同事莫名就里,青发搔更短,腿跑得更细,老兄常独自偷笑。
老兄对每个月拿个五六千块颇为不屑,他跟我说:这还不够吃夜宵。某次他跟我说:咱们报社某某某吹嘘自己有钱,鸟!老子是见过大钱的,以前每次过手的钱都有几千万,懒得用麻袋提,全放到一张卡里了!某某某那点钱?只够塞牙缝!这话说得让人满心狐疑。但后来他带我去一家茶楼,喝200多块一杯的铁观音,说更加大得没边的牛气话。临走时告诉我:这家茶楼就是你老兄我开的!果然,做记者没几个月,该老兄就突然消失。再次见到时,他已在某大文化公司做了总经理,果然接了一家几个亿的项目,但这次私下见面,他请我吃4块的盒饭了,话就更加没边,从国际到国内,不超过10个人可以放到眼里。他一声喟叹:问天下还有几人?诸公碌碌皆余子!
老长沙都经历过革命。国际自人类开始说话,信息无时不刻在搞革命,后来发明了一个新行当,叫做广告业。广告当然对你的口味,但最对是长沙人口味。在长沙人看来,人生在世,就一广告:说话是用语言在空气里做流动的广告,街头广告等于将人的嘴巴固定在墙壁上。用哲学家的话讲:天下事物,莫不处身广告之中。所以溜一眼长沙街头广告,等于看见全长沙的嘴巴。
将金条讲成稻草,那是两千年前的人。老子及他的学生,相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说话像个穿补巴的乞丐,看上去老实又可怜,人恨不能多周济他。但长沙的乞丐都装得像个达人,他们指点江山,鄙夷天下,一边讨钱,不忘讨论宋庆龄。黄兴路步行街几个铜像前,常飘荡这类声音。君子固穷,他至少还可以用嘴巴来兼济天下。
是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