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醉清風
醉清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69
  • 关注人气:38,2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那走在路上的感觉

(2009-10-28 12:17:58)
标签:

文/清风

原创

旅途

电影

杂谈

情感

随笔

分类: 影音
    太平洋的风,吹过我所有的全部。太平洋的风一直在吹,最早世界的感觉,最早感觉的世界。也许,就是这份感觉;也许,就是这段音乐;也许,就是这场旅行。一件七天就能完成的事,却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做过。梦想,有的时候它永远只是梦想,有的时候却能变成现实。感动的时候,感动之外,感动的余音,是你/我的一场旅行。
  为了一个痛惜的错过,回身举步。步履匆匆,蹒跚而行。或是款步姗姗,或是舞态生风。辛酸的,平坦的,欢乐的,曲折的路或心情。曾经,那千万个与我一样的人,我们都以各种各样的姿态相互交错着铺垫在走过的路上,如是“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自的旅行,即使有人相伴,终究是会各分东西”。我们就这样生活着并不断的告别着,从一个远去的背影,到一个人和一群人的事在时光中的逐日消逝。
   喜欢走在路上的感觉,也因为喜欢电影,故关注“路”。然而,关于路的电影并不少见,只是能找到共同感觉的并不多。曾看过的格瓦拉的革命之旅《摩托日记》,还有寻找身患重病的哥哥的《史崔特先生的故事》都与路有密切的关联。
  今天想谈的依然是走在路上的感觉的电影,一部有共鸣且值得一看再看的台湾电影《练习曲》。《练习曲》是台湾“老新锐”陈怀恩执导的第一部长篇剧。此剧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旅行。他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为了一份年轻的向往自由的心。他驾驶的工具不是格拉瓦的摩托也不是史崔特德割草机,而是日常随处可见的脚踏车。
  有着听觉和语言障碍的年轻人“明相”即将从大学毕业,做了一件“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做了”的事:独自一人展开七天六夜的单车环岛旅程。逆时针的环岛路线,东岸到西岸的逆风行,一路上所遇见的有影像制造梦想的工作者、立陶宛的年轻女孩、喷画的青年、失业女工,所有的人与景,交织相扣。
  相对于其他关于路的电影,《练习曲》能读到的“路”的感觉很多,《练习曲》是以一种简单的年轻的姿态行走在路上,甚至没有任何强烈的目的,只是喜欢某种自由的感觉。遇见的人事也只是以一种背影的方式来记忆,终究是要回到原来那个温暖的起点。在路上,或许是没有那么简单的事,因为他总会连带太多太多感觉之外的其他。这部电影几乎都是由自然风景组成的,没有明星,没有冲突,没有暴力没有色情,甚至没有剧情,毫无华丽的气势,也没有张弛有力的节奏。清晰见底,宛若安静着行走在生命中的深处,主角便是一种生命的旅行,也就是这样朴实清淡的影片,却成为07上半年台湾电影的卖座冠军,并在替补《色戒》参选奥斯卡之后,被推到了封口浪尖。
  你或者认为它像大多数的台湾电影,优雅小资情调的文字,简单煽情的音乐,它确实不是太完美。清新的画面后似乎总有些矫情的做作,表演似乎是有些无力,对白也略带生硬。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整体的好感。电影以散文式的故事结构加小小的倒叙式,比较单一。不得不说这是一部以气质取胜的电影,它的安静能迅速平息你躁动的内心,也正是《练习曲》的魅力所在。
  清晰的记得《蝴蝶》里小女孩丽莎和老人穿越森林置身自然寻找一种叫“伊莎贝拉”的蝴蝶,电影的最后“伊莎贝拉”并没有出现,可老人很欣慰:我们终于找到我们想要找的了,那便是爱。在路上我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行走,同时也在寻找,寻找爱与被爱。同时也会筑一个落脚,等待着遇见,等待一个停留的温情。《海鸥食堂》便是如此,在一个美丽的地驻足指点观望,等待一些遇见和淡淡的情谊。在路上我们遇见过,同时又陌生了,那是有着同样清新的《最遥远的距离》。我们可以没有格瓦拉《摩托日记》里那么深刻的认识,没有凯鲁亚克在路上的艰辛,但我们可以体会着走在生命的道路上最真实的感觉。
  在路上,伴着生命的节奏,我们背着各自的行囊以其各种各样的姿势走着,我们就这样生活着并不断告别,寻找着爱与被爱,走过了一度又一度的花开花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白狐
后一篇:心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