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工作、学习频密来回于京/广/港三地。屈指一数,在京生活长短将近2年了,对于北京干燥的气候而言,充足的水份便是保健的要素之一。
入乡随俗,习惯了用小茶杯饮茶的我,渐渐也与普遍的老北京接近,换上了大杯子饮茶。记忆中曾熟悉不过的精致茶壶茶杯,因地制宜,也只能在闲瑕之余邀三两好友同学在公寓一聚时才派上用场。
闲时,沏上茶,享受并回味过去的种种。然而,终归找不到往事的感觉。一样由家乡带来的茶,一样的紫砂壶茶具,却是不一样的人和事,清香中润泽着不一样的情怀。加之都是漂浮在京的一族,来去匆匆本就失去了那份饮茶的恬静之心,美中不足,实属一大憾事。
在各自忙碌的日子里,平生不喜茶,但知道我爱茶的好友芳子,曾介绍我到网络上西祠胡同的“老友茶馆”泡泡精神茶。那是去年8月份的事了,学校上网还算方便,无论怎样的烦与浮,一天当中只要能上“茶馆”呆上几分钟,心情也都会变得很愉快。尽管网络中饮茶、品茶通通都在想象当中,然而,“茶馆”里面温暖如家的气氛一如茶香,沁人心脾。
无论快乐与忧愁,幸福与悲伤,因为真诚,因为友爱,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通通是茶馆灵魂栖息之所。
从虚拟到现实,其实并没有距离。所谓的距离,只不过是为心设的一扇门,上了锁,咫尺也天涯。
缘份,就是你不用做梦,不必计划便会悄然而至的惊喜。一句话的指引,或一朋友的转介,有如一根冥冥中的红线,把你该遇见的人和事便悄然的牵上了。
龙山水茶艺,便似我的等待,为了见之一面而萌发迟迟未返乡的夙愿。
芳子,半个老北京了,比我逗留的时间要长。今天由她带我走进真实中的茶馆——龙山水茶。
龙山水茶,位于朝阳区,清幽恬静。小小一座假山下流水孱孱,与我想象中的茶馆正厅中央小亭下的碧水微漾,鱼儿欢游景不同境相似。茶馆均是藤器摆设,专业的茶艺人员,雅座包间,聊天谈事,一应俱全。一排假得乱真的竹林下有一古筝,客人可以预约年轻纯美的古筝小姑娘现场弹琴。泯着口中茶香,听着悠悠琴声,你会忘记身在此世中。
掌柜的皆是性情中人,以茶会友,品味人生。据说,这家茶馆共有四位掌柜,皆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为了业余时间朋友聚会有个好去处而共同投资买下了这一茶馆经营。
第一次前往并没记住这茶馆的名字,只是坐在那里想着这茶馆的起源,心里总是想起网上的“老友茶馆”而代以其名。第二次看到“龙山水茶艺”却是甚不解。原因这“龙山水”要雅无雅,要意无意。后来,在一篇文章里读到唐代陆羽《茶经》对泡茶用水的描述:“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砾乳泉、石池,漫流者上”想起“龙山水茶艺”的名字,隐有所悟。茶馆主人意在奉献给茶友最好的茶艺,最真的茶意,以众心愉为悦己心。
名茶馆如名茶,可遇而不可求,能遇上者乃是此生一大幸事。
在清风看来,有情、有爱、有心之人,所在茶馆皆为廉美和敬,修身养性之地。所沏之茶皆能齿间留香,沁入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