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机微距摄影技巧(一)

(2009-01-23 00:43:35)
标签:

摄影技巧

杂谈

分类: 摄影

    相信很多拥有DC的用户在看到别人单反的靓照时会抱怨:小小DC还是不能和单反相比。的确,DC综合性能离单反有一定差距,但是DC的潜能依然不可以忽视,特别是在微距这一方面,DC拥有单反没有的天生优点,而单反如果需要提高微距能力那只能装上微距镜头了,对一些用户来说,微距镜头再加上单反机身的价格还是没有达到能接受的程度。但是笔者在这里要告诉大家,小DC一样能照出出色的微距照片,当然前提是你手上的DC微距能力要较强。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种类的DC,有长焦DC,有轻薄型的DC,还有结合两者特点的轻薄大变焦DC,到底选哪些了?但这些都不是选择的依据,选择的依据是微距能力,衡量微距能力的依据是什么了?看下文你就知道。

一、DC微距前的准备

    1、如何衡量相机微距能力

  首先是对焦距离。现在很多DC的最近对焦距离都达到1cm,有些更甚。实际上这些标榜最近对焦距离的DC是偷换了概念,传统意义上对焦距离是指焦平面到焦点的距离,这些1cm只不过是镜头到焦点的最近距离。当然,DC标榜的最近对焦距离依然是衡量微距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大家会发现这个最近对焦距离只能在最广角端使用,一拉长焦对焦距离就要远很多。广角端造成的夸张透视和大范围的背景有时会令人烦恼:透视夸张,物体变形;背景范围大,画面容易杂乱。因此我们会发现拍摄的照片使用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为多。而笔者发现多数微距能强的DC的强不在于广角端的最近对焦距离,而在于这些DC在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依然能保持很近的对焦距离,这时的画面放大比率甚至比广角端更大。而一些DC虽然广角端拥有1cm微距,但是对焦距离在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迅速拉远,这些DC的微距能力并不是真正的强大。下面笔者用理光R8来举例说明DC的不同焦距的微距能力。下面画面拍摄时手动对焦预设到最近对焦距离,画面为原图画面。

http://www.imageedu.com/Mode/UploadFiles/200812/2008121611343489.jpg  

 可以看出R8在标准段时的放大倍率是全焦段中最大的。大家都知道画面中铅笔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R8的微距能力是很强的。如果将比率换算成35mm全幅,这个放大率已经超过1:1,比安装了一般微距镜头的全幅单反放大率更大。读者也可以用笔者同样的方法来检验一下自己的相机,同时都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机器,以便拍摄时可以更好得选择焦距。

  其次,对焦性能。能够手动选择对焦点也是微距拍摄的关键之一,这样你就能灵活构图,主体不会局限在画面中心了。一些1cm微距DC不能手动选择对焦点,笔者觉得这1cm微距就显得鸡肋了。能手动选择对焦点还不行,还要有较快速和精准的对焦速度。如果你按九宫格选择了主体,但却发现对不上焦或者很久才对上焦,那可能主体已经飞走了。

http://www.imageedu.com/Mode/UploadFiles/200812/2008121611351835.jpg 

综上述,强大的微距能力包括:最近对焦距离短+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短+手动选择对焦点功能+快速精准的对焦。快点看看你的DC是否属于这一类吧,如果不属于不要灰心,相机强大只不过是增加了出好片的机会,稍弱一些的只要拍摄者加强微距功夫一样能出好片。相反,如果拍摄者微距功夫不过关,再强的相机也于事无补。另外,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在镜头前面附加近摄镜也是提高微距能力的一种方法。

    2、微距是观察能力和耐心的考验

  微距是拍摄微观的东西,要就要求拍摄者一定要有强于平常人的细致观察力。观察能力可以锻炼,同时你会发现原来微距世界是很美妙的,这又会促进你更细致地去发现微观世界。通过学习一些花卉、昆虫等的知识也能有助于培训观察能力。另外,微距也是考验耐心的拍摄。微距拍摄永远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拍摄一个蝴蝶花上半天也是常有的事,而且昆虫也不是个个都不怕人的,要做好屡挫屡败的打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