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饱蘸浓情的山村书写

(2023-09-09 15:23:54)
标签:

分类: 外界评论
饱蘸浓情的山村书写
            ——成丽散文集《文宣逸语》读后
刘明恒

 

最近,成丽新书《文宣逸语》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文宣逸语》是成丽继《月从故乡来》之后的又一本散文集,2019年入选湖北省作家协会第二届长篇散文“家乡书”创作扶持项目。2022年,成丽获评湖北省作协“散文新锐作家”。是近年来在湖北省文坛上崭露头角的女散文作家

    成丽出生湖北省幕阜脉中一个聚族而居的村庄,在这里她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因而她既有鄂南女子的纤丽,又有幕阜山女子的坚韧。她散文的画面感强,善于捕捉生活的气息,语言充满了诗意和文化之气无论写什么,读者都能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文化底蕴,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她的书写对亲情的怀念和眷恋,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回味,对人生的体验与思考。

、描绘山村的人文图景

成丽的故乡是通山县一个聚族而居的山村。既是一个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书香门第,又是一个拥有三十多名忠烈的红色村庄。十九岁她离开故乡然而,刻在骨子里的记忆是无以磨灭的。故乡的山水草木、老屋炊烟、阡陌田垄、鸡、老叟弱童,都能触动她内心的情愫,激起心头绵延不的乡愁。在《文宣逸语》里,作者呈现给读者一幅温馨祥和的乡村人文图景。

    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文宣村涌现出一批文化学士,留下了至传颂的诗文,亦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近代寻求真理、参加革命的成子英。成子英带领农民自卫军与阳新县的土豪劣绅顽强斗争,后被捕,遭受酷刑,宁死不屈,被活活烧死,当地政府为表彰弘扬他的事迹将文宣村命名为“子英乡”。宣村先后参加革命的有100余人,为革命牺牲的有35人,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村庄。他们的事迹无疑给家族增添了光彩,丰富了村庄的文化内涵。

    老屋是作者的记忆库,承载童年、少年以及青年的记忆。如今,老屋坍塌了,“大哥在祖宅重建起三层楼房,唯留大门处残存下来的石墩、石槛、石框”。作者触景生情,石门槛牵动了她对老屋的眷顾,勾起家族的历史及自已成长史的回忆,扩大了容量,增加了内涵。加上细致入微的描写,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升了散文的品味。

《文宣逸语》里的许多篇章,无论是写人写物、写事,都将家乡的风俗人情融入其中。如火、灯、草、棕叶、箬笠、蓑衣、手袱、红薯、碓臼、石磨、龙灯……见物思人,见物生情,产生联想,勾起童年的记忆,追溯历史的渊源。又看露天电影、包薯粉坨、耍龙灯、捡山茶、采茶叶、榨茶油……作者的笔调轻松愉快,展示了一幅幅热热闹闹的场景,每一个环境下人们充满活力的生命。文章缓缓铺展她儿时所观察到的乡村风俗之美和自然之美,呈现出一幅温馨祥和的乡村人文图景。

   《秋风长·茶油清》的一段描写黄昏,炊烟缕缕,茶油香与鱼虾香四下弥漫,在人们的心底划开一道道温柔的涟漪。狗儿猫儿亦不闹腾了,蹑手蹑脚守在灶台边。入夜,蛙鼓虫鸣,山风轻柔,上弦月在树梢上时隐时现。孩童在月下你追我赶、捉迷藏,捉萤火虫。闹了,门扉,一扇一扇,轻轻地关上了。村庄在此起伏的鼾声中安睡。童年或少年的我,梦里便是周公捧着茶油煎炸鱼虾与各种食物的香。梦呓喃喃,夜往深处走。多么甜美,多么和谐,多么温馨。

    、关注农民的生存状态

    成丽的散文不仅只有田园牧歌的美好与和谐,更多的是对身处乡村底层民众的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她的散文大多聚焦于民生,关注乡村父老乡亲的贫困窘迫,在他们乐观、豁达、自由、潇洒的生活表层下潜藏着深深的苦涩与无奈。她书写苦难,并不是展示苦难,关键在于记住苦难,立于苦难,并在苦难中温暖人生。

一场大病让狗伯成了哑巴,十一岁就被村民唤叫“大狗”,插秧、耙田、割谷、脱麦粒、打草鞋,谁家有求就想到他,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他像一条卑微而坚韧地慢慢长大。他又是一条忠实的,村里每一户人家,都是他的主人。他聪明、勤快、善良,做什么像什么,一生助人为乐,甚至帮人做事也不图报酬,深受村民喜欢。就这样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在特殊年代也为贫困潦倒的偷笋汉掩护,使之躲过了一劫作家用深情的笔墨描绘了狗伯的形象,呈现了底层生命的艰难,却又充满了温情。

正嫂是公认的苦命人,一出生就病不离身,12岁就躺床不能下地,十八岁嫁给出身不好耳朵背个子矮的穷汉子传。传4个弟妹,婚后添两个儿子,一大家子的饮食起居全靠正嫂一个残疾人承担,可想而知那日子过得是何等艰难。村民也好,东家半碗油,西家半碗盐,帮衬她慢慢地把苦日子熬过来了。终了熬到儿子大了,到城里找到事做了,正嫂的苦日子也到头了。她常常对人说“世间好人多啊,细细灯盏细细熬,只要我活一天,我就要记恩。作者对朴素生命的描绘,虽不乏困苦生活的展现,但这些朴素的生命体验里充满着温馨的人间情愫。

成丽用自己的笔去描写乡村的社会万象,描绘人生的酸甜苦辣,表达底层民众的爱恨情仇,在朴素的文字后透露出沉郁的苍凉。这些悲苦的生命形象在她的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

 三、抒写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在《文宣逸语》一书中,成丽写自己的故乡,写故乡的亲人、族人、乡亲、邻里,写村里的事和物,写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无论写什么,成丽都能从现实的人、事、物中抽出深远的历史,由此及彼,由事、物及人,写出高远的思绪和境界来。作者讲述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连着地气,透着香火,读者一闭眼就能想象出那个村庄的模样……

如《茶语》:她写自己为上学挣学费,去三十里外的茶场去摘茶的艰苦经历后,感叹地写道:摘茶的过程是苦乐的过程,亦是磨硎砺意志、自我反思的与自我成长的过程。因了这段经历,继续求学时我便再也不敢浪费光阴。多年以后,我的案头上百各种茶……被一一安放进玻璃柜子。隔着玻璃,外想象着金属制品陶瓷器皿锣缎丝绸包裹着各种茶品的生命气息,是谁的指尖留温,潜意识里会对照过往,躬身自省,或心怀感恩。  

    昔年龙灯今犹在》:母亲娘家人平生第一次到村子来玩龙灯,把母亲高兴坏了。“母亲一会儿在禾场指引,一会儿跑回家中安排叔妯娌抹桌铺筷款待来宾。

阿次,快去龙灯下钻一钻,不长龙灯疮。

阿立,你这矮子,赶紧去龙灯下钻几下,长得快。

阿姆,龙灯来了,阿婆叫你把细妹抱去,让举龙头的摸一摸,让妹的病好快点。母亲热情、好客、善良的性格跃然纸上。    然后是感叹:龙被视为神灵之物,无所不能。乡民认为,被神龙惠泽过的村庄和人是幸运的,有病灾或祈愿的人,到龙身下转一转,能消灾弭祸,逢吉化凶。

如《红薯记》:逢年过节回家乡,母亲煮满罐的白米饭,不带丁点薯片。倒是谙知我们偏薯粉类,炒薯粉肉、包薯粉坨、粉条炖腊猪脚、粉条炖腊肉米豆,将早年待客的各种薯类食材,一日一个花样,让我吃遍。每每此时,味蕾细胞便彻底激活,大快朵颐。肚胀腹圆之时,还不忘咽下最后一口汤……临走,大包小包,装上红薯粉与薯粉制品,母亲肩挑背扛,送到五里外的车站搭车。

这段文字把母亲对女儿的疼爱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成丽善于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挖掘美,展示美。在她笔下,乡土是美的,乡音是美的,乡情是美的。字里行间浸润着作者对故土深沉的爱,她的心情和诗情随着优美的文字缓缓流淌,令人动容。她散文《文宣逸语》的特色我用十二个字来概括:清丽、典雅、细腻、隽永、深厚、大气流淌着一股古典唯美的诗韵,文笔干净利索,语言唯美优雅,温婉俊逸,令人耳目一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