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院式民居院落空间结构——咸宁刘家桥老屋

(2009-08-05 15:41:05)
标签:

作者

张柳

论文

杂谈

 

湖北合院式民居院落空间结构——咸宁刘家桥老屋

 

张 柳

    合院式民居院落空间结构——咸宁刘家桥老屋 

    “院落”是住宅群体的基本组团,通过群体建筑与环境的结合满足人们对各类空间的需求。“院落”既属于房屋的外围空间,又可视为自然环境向住宅内部空间的延伸,是内外环境的中介、过滤空间,是住宅建筑的中心。在此笔者将院落作为一个重要的建筑要素来分析,尝试通过对湖北合院式民居——刘家桥老屋分析,浅析湖北合式民居中院落空间结构。

    刘家桥古民居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南20公里,始建于明朝崇祯三年。村落建筑总面积为3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740间,楼道38条,天井54个。建筑屋宇皆为两层,以青灰色为主调,建筑风格为明清古庄园建筑雏形。

    笔者通过下面三方面来分析刘家桥老屋的院落空间结构。

    一、院落尺寸

    中国合院式民居的院落尺寸有两个规律:一是北到南院落尺寸由小到大,二

是东到西院落呈由方变长的趋势。

    刘家桥古民居由于地域环境的影响,属于“天井式院”民居建筑。老屋整体

    建筑以天井为中轴,平面布局严谨,主入口院落平面尺寸是3.5m*7.4m,两侧小的天井平面尺寸只有1.5m*1m,很好地解决了夏季遮阳的问题,保证了正堂、正屋的通风、防潮效果,并且冬季主要住房的日照时间相对充沛。  

    二、院落布局的形态

    刘家桥老屋内部空间有相对固定的划分。从图1中可看到,从山脚下拾级而上是入口平台,合院进门有一个门厅,设置屏风门,进门处的空间为厨房及储藏间,上三级台阶是一进正房房屋及厅堂,厅堂前面完全开敞,不设隔断,与天井相连。厅堂正中设置一面墙,称为太师壁,用来悬挂祖先遗像。左右房间较私密性较强的是起居室和父母的卧室。

    通过两侧侧门约2.6m*13m的通道,再上6级台阶是中国传统祭祀空间。女眷居住在较清净隐蔽的二楼,设有回廊。

    周边院落布局余主轴院落建筑类似,为尺寸规模较小的天井,布局灵活,主次分明。虽有中轴线,但并不完全受中轴线束缚,而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变化。每栋房屋之间都有侧门和青石板小巷相连相通,关上正门和侧门则每栋房屋自成一体;打开门则四通八达。

    老屋建于二级山坡台地上,每进建筑呈阶梯状逐级递增。一阶台地低于整个建筑最低近5m。从第一级到入口小门厅有近3m的踏步,入口门厅到二进高差约0.9m,三进到祖堂高差约1.5m。在多进院中,每个院落都设正堂,而后面的院落要比前院高出一些,这种一进比一进高的布局设置在湖北民居建筑中俗称“步步高升”。

    院墙、通廊、天井、地势较低和不甚平整,主体建筑地面周边采用毛石砌筑使其抬升,院内地面以自然岩石板简单加工铺设而成,砌筑“旱池”,并在院内与院墙下设置排水道,由于南方雨季时间较长、潮湿、墙基础多为青石。四周建筑面屋出檐很深,可集雨水流向天井“旱池”中,天井周围多作檐廊,防止雨水溅湿房屋木结构。由于设计巧妙、合理、使老屋历经四百余年风雨至今保存尚好。

    三、空间构成、层次关系及序列性

    院落式民居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内部有着明确的主从和轴线关系。这里轴线不仅起到对称作用,而且暗示等级与次序。

    大型古民居中常设有祭祀性建筑,往往处于中轴线的顶端,单体建筑的平面尺寸和空间高度较大,以显示其重要地位,使整个家族更具有凝聚力和亲和力。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通常以家族形式聚居。宅院中最大最好最严密的房子一般是处于中轴线上的后院堂屋,均由家长居住。此处可称为全家中枢。子女、儿孙则分别住在轴线以外的院落、厢房和其他配房中。

    老屋的中路院在住宅群的中轴线上,是刘家的重要单元。中路的后院地势最高,是住宅群落中最高的单体建筑——处于中轴线的顶端的祠堂。

    堂屋是家长起居之所,位于整个院落的中心,是家庭商议大事,接待高宾贵客之所,一般人不能入内。主人可穿过中堂石门进后院,而宾客只能走偏门穿巷道,以减少不必要的人流交叉,保持主体空间的宁静。偏门、巷道有串联全院的使用功能,但更主要的作用是尊卑之别的具体体现。

    院落空间构成的序列性首先体现在内外空间层次上,居民通过房屋和天井形成对外封闭、向内开敞的天井空间,形成了一种过渡的空间层次;最后通过开敞的门屋、堂屋将室内、檐廊和天井相互融合贯通,使空间流动起来,同时又在无形中扩大了空间。

    刘家桥老屋民居中处处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价值观。院落使人更接近自然,是对自然环境的引入;方形住宅是理性的象征,暗示了居住环境的行为规范;空间划分“内外有别”,“尊卑有序”;轴线对称的格局,强化等级关系;有在“方”内求“方”外之感。

    刘家桥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祖先传承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必将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