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北海老街的特色
标签:
广西北海老街乐山乐水骑楼 |
分类: 南国风情 |
http://s9/mw690/001IG51Yzy7ga2wADsQb8&690
11月21日下午,当地导游从一条狭窄容不过两人的小胡同里,把博主一行带到了北海老街:
独特的街面建筑,从未见过,立刻引起博主极大的兴趣。
博主用一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迅速游览了这条步行街:
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 :
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
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
http://s10/mw690/001IG51Yzy7ga4gEDjz19&690
http://s5/mw690/001IG51Yzy7ga4k8b2Ye4&690
老街形成于1927年前后,但它的起源却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自那时起,一批西洋建筑陆续在北海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骑楼老街。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从深层文化根源来看,它体内流动着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美丽的结晶。
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十九世纪初,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呎、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
从南洋返乡的华人,也在华南地区建起类似的骑楼,曾经是当地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
一路走来,博主很是迷恋这种感觉:
最后,走到街头,有一座古街门楼,上面写的是“升平街”:
上世纪民国时期,拓建改称为珠海路。此街为西路。
http://s10/mw690/001IG51Yzy7ga4luuO5f9&690
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前一篇:扬州——瘦西湖(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