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说课稿
(2010-11-30 10:29:21)
标签:
杂谈 |
《温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这一课《温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的认识范畴。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并有了一定的数感,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熟悉的温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负数的学习。掌握好这一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用正负数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温度。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谈论法进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侧重关注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实际中,感知负数
温度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天冷了,温度低了,我们就要穿厚一点;天暖和了,温度高了我们就可以穿薄一点。从孩子们每天都要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和孩子们以聊天的方式 ,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就是为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二、从实践活动中,认识负数。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1)、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温度计并说一说你看看到了什么?通过这一环节,相机引导学生认识水银柱、温度的单位“摄氏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0摄氏度”。“0摄氏度”的认识是本节课突破难点的关键,认识了“0摄氏度”,学生便容易理解“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是“0上温度”,“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就是“0下温度”。
(2)温度的读写:
其实对于温度的写法,学生在平时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的学生已经会写了,但不明白为什么要用“正号和负号”。这一环节我重在让学生体会,这是为了用最洁简的方法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这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通过这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认识了“0摄氏度”,知道“0摄氏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为后面“零下温度”的比较打好了基础,而且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学会了温度的读写法,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回到生活中,比较零下温度的大小。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零下40摄氏度分别是什么感觉?并且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三个温度,体会在温度计上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温度越低。同时我还设计了一组练习题,让学生不仅会利用水银柱的高低而且还会用和“0摄氏度”比较的方法来比较温度的高低。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学会零下温度的比较方法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分层练习中,运用负数。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学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的温度的读写和温度大小的比较分别设计了一组练习题,在整个教学结束后我还设计了一组练习,出示了我国几个大城市的气温,通过对这几个城市气温的读写,比较,排序,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梳理和巩固。
五、总结巩固,畅谈收获。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课的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中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诱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点燃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