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是怎么形成的

标签:
文化收藏历史 |
中国最早复苏沉香文化传播者:图、文、沉香张
野生沉香树
沉香木倒地后埋进土中,受微生物分解腐朽,剩余未朽部份,为“土沉”;
倒伏后陷埋于沼泽,经生物分解,再从沼泽区捞起者,为“水沉”;因年代及自然因素,倒伏经风吹雨淋后,剩余不朽之材,为“倒架”;沉香树为活体时经人工砍伐,置地后经白蚁蛀食,所剩余部份,为“蚁沉”;活树砍伐直接取得沉香者,为“活沉”;树龄十年以下,已稍具香气者,为“白木”。不同品种的沉香因年份、产地、形成方式等不同其香味也各不相同,土沉味厚醇,倒架味清醇,水沉味温醇,白木味清香,蚁沉清扬,活沉高亢。
笔者在森林里寻找野生沉香树
沉香的形成分天然结香和人工造香两大形式。远古时期天然的沉香树在自然的环境中生长着,它有可能结出沉香来,也有可能从生至灭未曾结过沉香。这就像一头牛,它有可能在自己的体内结出“牛黄”来,也有可能终生健康直至老死,未患过结石病。沉香树的茎干,在正常情况下,未受伤前是不会结香的,只有在刀砍、虫蛀、病腐后被一种真菌感染,才能形成香脂。完全依靠自然条件结香,需要数十年时间和上百年的时间;与人为造香不同,那是用人工的手段在原本健康的沉香树上“做手脚”,有意地制造出能生成沉香的外部条件,去促使香树去结香的。人类是聪明的,中国的科学家们终于在上世纪的70年代中晚期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基本搞清了原来不可思议的沉香树会生长出“沉香结”来,是一种叫做“黄绿墨耳真菌”的微生物在起着关键性的生物化学作用。三十年前领导主持过这项重要科研项目的带头人就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戚树源先生(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以戚树源教授为代表的一批科研工作者耗用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智慧,为沉香诸问题的解密进行了多年艰苦的探索,终于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原来,大自然的风雨雷地或野生动物的啃咬,无意中会使一些成熟的沉香树受创、破损,而恰巧在这时树之创口处又被小小的微生物感染,于是奇妙的变化就产生了。黄绿墨耳真菌从沉香树破损处入侵至体内便遭受到树之抗体的排异,而真菌又顽强地在逆境中进行代谢,此种生化过程就产生了一种物质叫“苄基丙酮”,继而此种生化反应不断最终会导致生成倍半萜和色酮类物质,这两种物质就是沉香。天然成香的奥秘解开了,人工科学造香的历史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特别声明】:
(1)本图片、文字由典藏茶艺沉香张原创,版权所有,请勿侵权!如有转载、摘引和使用本人作品之行为的,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2)上述图片均为缩略图,如需要相关图片的原始文件或有相关合作意向的,请与本人联系。本人联系方式:86-755-82212622;QQ:124627927,e-mail:zgdccy@zgdc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