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己面对困难与选择
放学的时候,我去接留在学校学管乐的苗苗。在车上,苗苗告诉我:“妈妈,我有两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你想个先听哪一个?”两个好消息,怎么分想先听哪一个呢?苗苗好象看出了我的疑惑,就告诉我:“你就说你想先听一号好消息,还是想先听二号好消息。”
“二号吧!”
“那就是:今天,我的作业全部做完了。”
“是嘛,真是好消息。那一号呢?”
“一号就是我今天问我们管乐刘老师,我还是不是管乐团大团的成员?刘老师说我当然是了。”
“噢,这真是一个好消息。”我顿了一下,跟苗苗说:“你看,跟老师沟通,是不是不难吧?很多困难都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其实,迈出第一步,剩下的就简单多了。”
“嗯。是这样的妈妈。”苗苗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再有就是,苗苗,凡事不能光听同学说怎么样就认为是怎样。如果有疑问的话,要自己去问老师,有问题自己藏在心里,躲得老师远远的,这样,你不知道老师的真实意思是什么,怎么能解决问题?老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那是对自己没有自信的表现,知道吗?”
苗苗听了,认真地点了点头。这次家庭大战的导火索,就这样,由苗苗自己处理掉了。
我一直以来,对苗苗身上的那种凡事不积极、不进取的态度很是窝火,总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我却从来未思考过,苗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直到有一天,我在一篇博文里找到了答案:“如果母亲强势,往往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和生活,这样的孩子往往没有自己的主见,表现形式要么是逆来顺受,“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类型;要么就是顶撞叛逆,“你让我干什么我偏不干什么”的类型。如果强势的母亲在对孩子要求再高一点,那么这个孩子往往还会出现“不自信,不上进”的无所谓状态。”顿时,我惊出了一身冷汗,这分明就是在说我和苗苗啊。苗苗现在确实正处于一种‘不自信、不上进’的状态。
以前,我从来不承认我是一个强势的妈妈,我认为自己对苗苗的要求不高,做什么事都是为了苗苗好,为了让苗苗节约时间来干别的事情。可是我恰恰忽略了:孩子的事情,应由孩子自己来体验、判断,无论对与错,都应由孩子亲身感受做出选择,如果这次错了,下次孩子就会记住。这样远比我们家长告诉孩子会出现什么后果记得要牢很多。记得去年与苗苗一起到比如去玩的时候,苗苗很喜欢,为了能让苗苗多玩几次,我就在苗苗进去体验的时候,看好了体验完了这场,下一场哪个时间合适,就让苗苗去玩哪个。当时我的想法是好的:想让苗苗多玩几场,但我同时剥夺了苗苗自己做出判断、选择的权利。这周日的比如世界,我陪着苗苗一起进去玩。我对自己说:千万不要指手画脚,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让孩子自己选择。如果因此少玩几个项目,相信孩子会自己想出解决办法的。结果苗苗自己安排的很有条理,每次体验完了,苗苗都会带着我满场转一圈,选择自己想玩的项目。这在以前,我会认为是耽误时间,事实上真是耽误不了多长时间,即使遇到人员满了的时候,苗苗也会马上调整自己的想法,去找下一个想玩的地方。
你看,不是孩子不会处理问题,而没有机会自己来处理。也不是孩子没有上进心,而是孩子不需要自己来处理遇到的问题。不是孩子不自信,而是我们没有用宽容的心对待孩子。看来,我真应该放手让苗苗自己处理自己在学习中、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了,正如朋友在博客中给我留方写得那样:“重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该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你不能陪她一辈子的。你老闲着难受的时候,远处观望就好,关键时候拉一把就足够了。”是啊,让孩子自己学会选择,学会面对困难,当孩子遇到关键的时候,我拉他一把就足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