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带着苗苗参加了初中同学的一次聚会。很多同学都带着自己的孩子,有大有小,很是热闹。其中有一个同学家的老二最小,还不到四岁,叫瑜儿,正是好玩好动的时候。饭菜上桌之后,妈妈正在拿着汤勺往碗里盛汤。瑜儿恰好有事喊妈妈,妈妈还没来得及答应,她就拽着妈妈的袖子一拉,妈妈手里的汤差一点洒到身上。妈妈回头生气地瞪着瑜儿不说话。瑜儿一见闯了祸,再看见妈妈的样子,也吓得呆住了。我见了就对瑜儿说:“瑜儿,没关系的,下次你有事情找妈妈,应该先看看妈妈有没有空。你看这次妈妈正在盛汤,你拉妈妈的袖子,汤就会洒到妈妈的身上,弄脏了衣服,也会烫着妈妈的。如果你再找妈妈的时候,先看看妈妈是不是正在做事情,然后再跟妈妈说话,好吗?”瑜儿听了之后,看了看妈妈,使劲地点了点头。
在座的同学都夸我会教育孩子,我笑着对他们解释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大学问,只不过是让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情,错在什么地方,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今后应该怎么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罢了。”是啊,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我们从苗苗出生开始,一直都采取的是这样的原则对待苗苗所犯的错误。既然错误已经犯了,后果也已经形成,再训再打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好么只有让孩子知道错在什么地方,下次不再犯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很多朋友同学一起领着孩子和苗苗一起玩的时候,都说苗苗懂事,象个小大人似的,心里什么事情都明白。还有的朋友开玩笑地对我说:“你家苗苗心眼真多,我们孩子与苗苗比起来,简直就是没心眼,怎么苗苗什么理儿都知道啊!”
其实,小孩子因为因为年龄的原因,他们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都比较弱,有时候做出的事情,会与他们的认知相差很远,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对他们进行引导与教育,告诉孩子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第二次。时间长了,孩子积累的道理多了,就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自然而然就有了规矩。
记得有一次,我在美容院买了一些产品,是很小的一个玻璃瓶盛着,挺漂亮的,苗苗就缠着我让我用完了送给他。我答应了,但扔在了橱子里时间一长就忘了。放假的某一天,苗苗在家里找东西,翻出来之后,就把剩下的三瓶全都打开了,倒在了厕所里的洗手盆里。大概想了想怕对我不好交待,就又重新装进小瓶里,结果不够装的,就给我每瓶里又装了一点水,悄无声息地又给我放了回去。那天也真是凑巧,我正好想起来拿出来要用。一看都打开了,就问苗苗,苗苗承认是自己打开的。我一用,感觉不对,里面全是水,就又问苗苗。苗苗这时候开始哭了起来,说出了事情的经过。而且还对我说:“妈妈,我知道错了,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会给你买十瓶。”当时气得我不行,一小瓶一百多元啊,三瓶将近五百元,就这么让苗苗给我糟蹋了。我气愤地冲着苗苗吼了两句,然后不理她了。
后来,我静下心来一想,虽然肉疼地很,可是也没有补救的办法。但不能让苗苗的这个错误白犯了,就和苗苗坐下来进行了一番谈话。我很明白地告诉苗苗:没经过妈妈同意打开了妈妈的东西,妈妈不高兴;把妈妈比较贵的东西浪费了,妈妈很心疼很生气,所以刚才妈妈发火了。但小孩子犯错很正常,关键是要看自己能不能记住这个教训,今后不再犯错。而且你也跟妈妈道了歉并且还保证今后会给妈妈补偿,妈妈就不也很欣慰,因为你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后果的孩子。所以,妈妈就原谅你了,但是下不为例。”苗苗听了,很高兴,还不忘对我承诺:“妈妈,真的,我长大了之后,一定给你买更好的,更贵的。我给你买一千多块钱的。”我们娘俩就这样又合好如初了。
我想,通过平日这些点滴的小事情,会教给孩子会很多的道理,让孩子明白了是非曲直。最最起码,孩子今后遇到同样的事情,他自己心里也会考教一番,犯同样的错误的机率大大降低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