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得奖了,‘钢琴三等奖’。关于这个奖,到底领不领,我真有些纠结了。事情是这个样子的:昨天中午,我接到大赛组委会的电话,通知说是得了钢琴三等奖,让8月12号拿着60元钱,到比赛的琴行去交钱登记,准备拿证书。
关于这次比赛我说了很多,也发了很多牢骚。这次比赛的参赛地点在市内四区大约设了十几个考点,也就是说同一项比赛,参赛选手在不同地点参赛、由不同的评委打分。而且比赛还遵循了就“近”参赛的做法,即在离你家最近的地方可以参赛,所以很多人在侯考的时候,听到多位家长和参赛学生讲里面的评委就是他们的授课老师,更重要的是每个考场的2名评委更是乐器通,不管是钢琴、电子琴、管乐等西洋乐器还是古筝、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样样在行,全能在短时间给出评判、给出得分。而这个得分是最终的比赛得分,因为比赛采取的是一赛制。
一位网友在群里说:“中午孩子妈妈接到通知钢琴一等奖,到四方交钱,不知道这个水分到底有多大啊,纠结中。不知道是不是真实水平还是那些大爷评委的一时糊涂。”我开玩笑地说:“你们一等奖,你就当是真实水平,我们是三等奖,就当是一时糊涂吧。”而另一位网友的孩子,经常参加音协组织的比赛,最近几次都是金奖,这次获得通知却是‘二等奖’。正如这位家长说的“不去领了,丢不起这人。”我也在纠结,这样的比赛,到底应不应该交钱去拿这个证书呢?拿到这个证书,能有什么用呢?
正在纠结的时候的时候,一等奖的那位家长开腔了:“真让这个奖项给伤着了,给孩子说了以后一点反应也没有,不管怎么说也是付出了。再者,孩子给学校争荣誉应该感觉很光荣。”呃,是啊,还有这么一说,都是学校让孩子们报名的,如果不拿这个证书,学校那边是不是不好交待呀?
这纲和弦上的高度我真有些拿捏不住了,本不打算要的证书,目前看来,还真是不要不行?这60元钱的证书费是非掏不可啦?我更纠结了。正在这时,二等奖的家长说了:“孩子妈妈来电话,还是去拿了这个二等奖吧,60不贵。”
看了这些之后,我是暗暗下定决心了,既然人家都要这证书啊,那我们为何不要呢?
60元钱得个证书真的不算贵,但这样的比赛,2万多人参赛,60%的高获奖率,很多人都是兼报很多项目,这得交上多少钱?这些真的都是用在比赛上?关键的问题是,这个证书有用吗?当每个孩子人手一份或是人手几份的时候,这个证书还能用吗?“因为有这样的家长才会有这样的教委啊!什么事都是一环套一环的,如果大家都不参加的话,教委还会这样?”这是一位博友给我留下的评论。
我们这些家长何其无奈、我们这些家长何其无辜啊。当学校老师明确要求你参加这个比赛,你能不参加?当教委明确告诉你,不是我主办的考级与比赛,任你哪里的证书,我都不承认,不能做为升学加分的依据,你能不参加?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这一切都是我们家长的错。但是再仔细地想一想,在中国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之下,如果我们不是富二代,如果我们不是官二代,我们不拼孩子自己的努力,我们拼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